陳玉蘭
摘要:“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教育者在面對問題學生時應以德育教育為突破口,在此做不同的嘗試,以達到對癥下藥的目的。利用從眾心理誘導問題學生做出從眾行為,使其沿著集體的正確方向前進,應是幫助后進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關(guān)鍵詞:轉(zhuǎn)變 問題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德育教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它如同學生們航行中導航的明燈,激勵著他們鼓起風帆,迎著風浪在知識的海洋里不斷前行。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教育者在面對問題學生時應以德育教育為突破口,在此做不同的嘗試,以達到對癥下藥的目的。利用從眾心理誘導問題學生做出從眾行為,使其沿著集體的正確方向前進,應是幫助后進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我做班主任工作的時候,新學期開學,我班轉(zhuǎn)來一名新同學,叫張紅,這是一位令同學們“敬畏”的后進生。開學不久那些不良行為表露無疑,上課不好好聽課,還經(jīng)常招惹周圍的同學,下課與人打鬧、不交作業(yè)、學習成績甚差。到了期中考試,這位同學果然“與眾不同”,雙科考試成績平均不到60分。很明顯,這位新的集體成員是一位受同學嫌棄的孤獨兒。紀律﹑品德不良導致集體成員對其產(chǎn)生了回避和嫌棄的心理;學習成績差,導致集體成員對其產(chǎn)生了鄙視和討厭心理;不善與同學交流,導致她與集體成員產(chǎn)生了較大的心理距離。作為班主任,我有責任和義務教育張紅,幫助她擺脫遭“孤獨”“嫌棄”的地位,讓她融入集體中,與同學們一起進步。
考試后,我找張紅同學談心,她把失敗的原因歸咎于:家庭影響太大,父母關(guān)系一直很不好,而且經(jīng)常不回家,父母從不與她交流,對她不聞不問,同學不喜歡她,老師也不喜歡她。顯然,她的歸因推論有一定的道理,她所缺少的不就是關(guān)愛嗎?因為家庭原因她與周圍的環(huán)境形成了一種不協(xié)調(diào)的關(guān)系。因為家庭她使自己懈怠,使她在集體的行列中喪失了主動性﹑積極性。我要讓客觀環(huán)境喚醒她的上進意識,讓外界因素成為她前進的動力。我不斷的找她談心開導她,把她的坐位調(diào)到與班長一桌,讓她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集體對她的關(guān)心,培養(yǎng)其對集體的一份感情。這些做法是富有成效的,它的理論基礎,建筑在對“從眾”心理的把握上。
“從眾”是指個人受到團體有形或無形壓力的影響,放棄自己的主張和見解,而在言論或行為方面采取與大多數(shù)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現(xiàn)象。當從眾對象是積極的時候,教育者可因勢利導調(diào)動和發(fā)揮從眾行為的積極作用。而我也找到利用從眾心理對張紅同學進行誘導幫助的依據(jù)。張紅同學生活在一個文明班級,班內(nèi)形成良好的風氣,有正確的輿論導向,只要她做出從眾的反映,必定會受到良好的影響,從而取得進步。并且她的同桌是位正直﹑積極向上的好學生,同桌的潛移默化及主動的幫助,可讓她清醒,從而作出良好的從眾反應。通過觀察了解,她是個容易作出從眾反映的人。她是個比較敏感﹑較注重老師和學生對自己的評價,沒有完全喪失上進心的學生,她又因為對自己日常的知識掌握不牢固,接收﹑加工外界信息的能力不強,思維的正確﹑敏捷和靈活不夠,較容易也樂于做出從眾反應。
找到了理論依據(jù),我利用從眾心理對張紅同學實施教育幫助時,就增強了信心,對她進行了如下教育影響:第一、讓她感受到群體凝聚力的影響。班級發(fā)展到一個成熟的集體,形成了嚴肅的高質(zhì)量的集體輿論,能夠進行卓有成效的活動,群體的凝聚力是相當強的。張紅同學生活在這個集體中感受到集體帶給她的滿足,并且不斷的得到老師同學的鼓勵指點,也感到群體保持一致的必要性,在行為上不斷參照好的同學,從而取得積極向上的活力。這屬于思想感召的影響。第二、讓她感受到群體規(guī)范的壓力的影響。張紅同學生活在群體中,她也有歸屬于群體﹑遵守群體規(guī)范的自然傾向,她對偏離群體﹑偏離群體規(guī)范也有恐懼心理,她也在竭力避免受到其他人的非議和孤立,力求與群體﹑與群體規(guī)范保持一致,力求讓群體把自己視為“同類”并獲得肯定性評價。因此,不斷的提醒張紅同學,耐心的幫助其找出與一般同學的差距,指出其與集體步調(diào)不一致的地方,對其每一點進步及時肯定贊揚,便成為我常規(guī)性的工作。第三、強化各種類型榜樣的影響。在與張紅同學的接觸中,我很耐心的在班內(nèi)找出不同類型的典型,作為她學習的榜樣,同學們因不斷努力取得成功而受到贊揚的事實,逐漸感染了張紅同學,她的從眾心理進一步得到了強化,完成各項任務的行為也越來越主動,用同學們的話來說就是:“她越來越像我們班的同學了?!?/p>
的確, 張紅同學的學習和紀律有了可喜的進步,班集體獲隊列操表演獎有她一份功勞,課余同學間的閑談中,不時傳來她開朗的笑聲,她已經(jīng)不再是班中受同學孤立、嫌棄的孩子。她嘗到了從眾的甜頭,從眾帶給她向上的動力。教育者在利用從眾心理輔導后問題生時,必須創(chuàng)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群體生活環(huán)境,建立健全班級良好的教學秩序,形成與社會一致的輿論優(yōu)勢。這樣,才能發(fā)揮優(yōu)秀群體對學生個體的教育作用,后進生的從眾才可擇善而從,真正取得進步。
以張紅的教育案例為切入點,面對處于班級中“孤獨”、“嫌棄”的學生,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首”,乃是我們教育者長此以往遵循的重要指導方針。展望未來的教育工作,以德育為首,每位教師給予學生道德的教化、心靈的安慰,并以此去幫助學生打開金光燦爛的智慧寶庫,用愛去春風化雨,在學習的道路上可以說是潛力無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