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鎖
摘要;小學教育是我國教育的基礎,小學語文教育重在陶冶情操,引情入境,潛移默化的塑造小學生的感情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然而當前社會基礎教育普遍急功近利,過于注重知識的培養(yǎng)而忽略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語文教育的自覺性、興趣性較強,是師生在語言和情感上交流并傳授基本知識和價值觀的一門學科。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注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能夠做到寓情于景、積極地在語文教育中實施情感教育、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人文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感教育教育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引言:我國教育事業(yè)正在處良好的發(fā)展階段,而作為教育的基礎,小學教育的作用也開始凸顯出來,特別是小學語文教育對于學生情感交流、價值觀、人生觀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該能夠把情感注入到書本中,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感受到蘊含在課文中的情感和觀點,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幫助學生盡快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情感認知。
一、小學語文情感教育
1.1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本質
小學生大多處于一個對人生的認知和學習階段,在這個時期,接受到什么樣的教育直接決定小學生以后人生觀、價值觀和性格特點的養(yǎng)成。書本之中的情感教育,只有通過教師課堂上的講授以及教師與學生的知識情感交流才能傳遞給學生。情感對一個人的行為和判斷有重要的決定性,小學語文閱讀教育的本質就是要傳遞給學生正面情緒,給予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導向。
1.2情感教育的概念
情感教育,就是觀察和研究人的性格、品質在情感的影響下如何形成、改變、發(fā)展,進而對癥下藥的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教育。它的根本意義其實是一種心理啟發(fā)過程,通過閱讀中的情節(jié)發(fā)展吸引學生的注意、引導學生的思考,從心理學的意義來看,學生可以通過思考閱讀中的人物關系以及一系列的人物態(tài)度進而形成自己的觀點,在長期的語文閱讀教育中不斷強化這種思考,從而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性格品質,這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語文閱讀教育旨在教育學生的心理層面,決不能任其發(fā)展,要有一個培養(yǎng)、發(fā)展、強化、形成的過程,從而引領學生的情感,貫穿于人的一生。所以教師要注重閱讀教育中的情感交流,幫助學生變消極為積極,變悲觀為樂觀,幫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品質,從而弘揚“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二、閱讀教學與情感教育
2.1閱讀教學的概念
閱讀是一種復雜的情感帶入活動,作為小學語文教育乃至小學教育的重要部分,閱讀教育不僅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重要的影響,更對學生的人格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閱讀教育應該注重學生的自發(fā)性和興趣性,讓學生有興趣去閱讀、去感受,形成學生獨有而真實的體驗,如果學生沒有興趣,那么讓學生在閱讀中探索和實現(xiàn)自我成長就無從談起了。
2.2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1)培養(yǎng)學生興趣
當前小學生日常學習科目多,任務重,如何讓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興趣是語文閱讀教育的第一步。首先教師應該能夠用生動的語言吸引學生,不能輕視語言的魅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能夠生動的將文章段落之中的情節(jié)娓娓道來,對于引導學生的興趣是十分必要的,語言不僅是溝通文化的橋梁,也是傳達情感的絲路。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具有情感表現(xiàn)和情感交際的能力,為學生閱讀活動的展開創(chuàng)造條件,所以教師要善于利用語言創(chuàng)造情景。
(2)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想象本身和情感就是密不可分的,在日常觀察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人對一件事的情感越投入,思維就越積極,創(chuàng)造力就更強,相反的,如果對一件事缺乏情感,思維也會隨之遲鈍。富有激情的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與別人相比都會更加豐富。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留白,在適當的段落處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引發(fā)思考。只有當學生能夠積極地帶著情感步步深入思考情節(jié)時,才有可能接觸到閱讀作品的深處去體會作者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情感。
(3)教師要具有優(yōu)秀的自我情感調控
在語文教育中,學生是處于“學”的位置,而對于“授”的主體的教師,又應該有什么要求呢?首先,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孔子有一句話“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充分說明了只有一個具有淵博的專業(yè)和非專業(yè)知識以及高度道德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好的老師。由于當前教育過程中普遍強調競爭與考核,學校往往重視教師的知識能力,教學水平等知識層面的能力,卻忽視了語文教師塑造學生情感和認知的重要性。這也影響了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師往往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注重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課本熟練,卻忽視了學生基本的情緒感受 。語文閱讀教育失去了其根本的情感教育的意義,學生失去了和教師的情感交流的機會,在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缺少情感教育無疑是教育的悲哀。在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會產生許多負面情緒,這就要求教師有較高的自我情緒調控能力。想一想,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情緒消極,如何能帶動學生的樂觀情緒,所以教師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情緒感染學生,吸引學生,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書本之中。此外,教師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散發(fā)出來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也能幫學生樹立一個標桿,從而形成正面積極的品格。
三、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意義
當前世界飛速發(fā)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還將持續(xù)走高。所謂復合型人才,不僅僅指專業(yè)知識豐富的人,更是指具有優(yōu)秀的情感、性格、意志力等“軟實力”的人。因此語文教育不能一味的追求知識和分數,重視并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情感和品質,才能體現(xiàn)語文教育獨有的“人文性”。漢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到今天保存最完整的產物,語文課本中蘊藏著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優(yōu)秀文化,比如尊師重道、言出必踐等等。語文閱讀教育作為學生和民族優(yōu)秀文化面對面交流的橋梁,其重要性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已成為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
四、結語
小學語文科目與其他科目不同,作為最需要“情感投入”的學科,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對其投入大量的情感,體會語文課本中蘊含的文化和品質。而小學語文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以充沛的感情去代入課本,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湯國慶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J]. 新課程學習(下),2013(10)
(2)朱小曼 情感教育[M]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3)劉永康 語文教育學[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