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珍珍
小學教育要以興趣教學為主, 這是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的。德國的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從中可見興趣對學好一門功課的重要性。學生的學習興趣上來了,學生就會從疲倦、多動、厭煩中喚醒,情緒精神得到充分的鼓動,自然就會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鼓舞語文學習的熱情呢?
一、以聲情并茂的導語,激發(fā)興趣
教師應善于運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未成曲調先有情”,調動學生的情緒,把學生的思想集中到課堂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對《花木蘭》劇本的賞析,我首先播出花木蘭替父從軍中具有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場面的片段,并配以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述:在戰(zhàn)火紛飛的北朝時代,官府抽丁不斷,一位巾幗女英雄,女扮男裝,毅然替父從軍,因勞苦功高,受到天子重金嘉獎。然后揭題,學生入情入境。由此,女英雄的高大形象在孩子們的心中油然而生,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好的導語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智慧的啟迪,催人奮進。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并譜好這段前奏曲。
二、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激發(fā)興趣
語文教學中,和諧融洽,民主平等的氛圍是教學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有人說,語文教師應像一個演員,言語神態(tài),舉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而我卻認為語文老師更應是一位導演,憑著對教材的透徹理解和富有情感的語言,通過富有激情的動作,把演員帶入到預想的境界。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寬松和諧的氛圍至關重要。
筆者在講《劉三姐》時,學生冷不丁問道:“老師,你會演劉三姐嗎?”組織學生討論學習課文《永生的眼睛》時,一個學生提出:“老師,我死后要不要也捐獻自己的器官呢?”兩個曾引起周圍同學哄堂大笑的問題,我并沒有輕描淡寫的帶過,而是適時地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允許他們發(fā)表各自的見解,讓他們在討論中體會到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認識到其中的價值。所以,在輕松平等的氛圍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加濃厚了。構建和諧平等的關系,教師應摒棄“權威者”的角色,扮演和學生共同探究問題的好朋友和引導者的角色。
三、讓學生體驗成功,激發(fā)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自我表現(xiàn)是人們普遍存在的心理傾向,自我表現(xiàn)愿望的滿足,有助于增強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給予鼓勵和表揚。一般地講,恰當?shù)谋頁P鼓勵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這不僅對被表揚和鼓勵的人如此,對其他的人也有相同的作用。隨著自信心的增強,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愿望得到滿足,學習興趣也會愈加濃厚。作為教師,應當珍惜每一位學生心靈深處的渴望,積極給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不斷鼓勵他們,不斷讓他們取得“我能行”“我最棒”的成功體驗。“很好,再試一試”,懇切的激勵能讓失敗孕育成功;“差遠啦,別驕傲”,這種一味的警戒和責難會使成功的喜悅化為烏有,甚至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在適當?shù)谋頁P和鼓勵中,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同時,就會產生想學、愿學、會學的興趣。當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自信時,就會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會被困難和挫折壓倒。學習的興趣濃厚,學習的效果自然就好了。
四、喚醒思維,激發(fā)興趣
語文本身就是思維工具,語言和思維之間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而自由想象最能激起創(chuàng)造的火花,體現(xiàn)個性的特征。古希臘的生物學家羅塔戈說:“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花?!痹谡Z文課堂中,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啟迪思維,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唐代詩人李白曾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這樣寫道:“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痹谥v授這四句詩時,教師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借助想象豐富詩歌的內容:春天里,詩人李白在黃鶴樓和好朋友孟浩然辭別,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著船順流直下到揚州去。李白把朋友送上船,朋友揚帆遠去,孤單的小船越走越遠,李白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藍天的盡頭……經(jīng)過一番精心的構思之后,我們腦海中就再也不是幾句簡單的文字所傳達的形象了,而是一幅生動的具體可感的圖畫。至此,學生的學習興趣來了,教師繼續(xù)引導,詩人為什么要一直目送到帆影消逝了,還在凝望呢?循著這一思路,體味本詩,了解詩歌的主旨就不再是一件難事了。
可見,啟迪學生的思維,鼓勵他們異想天開,大膽放飛想象的翅膀,在興趣盎然的課堂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就能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