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志嬋
(廣西崇左市寧明縣中醫(yī)醫(yī)院神志病科,廣西 崇左 532599)
中醫(yī)辨證施護用于抑郁癥睡眠障礙患者的療效觀察
蒙志嬋
(廣西崇左市寧明縣中醫(yī)醫(yī)院神志病科,廣西 崇左 532599)
目的 觀察中醫(yī)辨證施護在抑郁癥伴睡眠障礙患者護理中的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抑郁癥睡眠障礙患者64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醫(yī)辨證施護,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匹茲堡睡眠量表(PSQI)及MOS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睡眠質量進行測評;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價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護理8周后,觀察組HAMD、PSQI及SF-36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3.75%(30/32),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65.62%(21/3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醫(yī)辨證施護法在抑郁癥睡眠障礙患者中療效顯著,能夠提高患者睡眠及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中醫(yī)辨證施護;抑郁癥;睡眠障礙;療效
抑郁癥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精神類疾病,主要特征是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患者多表現(xiàn)為悶悶不樂、自卑抑郁,甚至悲觀厭世,有自殺傾向。抑郁癥在中醫(yī)學屬于“躁郁證”范疇,多由情志不舒、氣血瘀滯引起[1]。有研究表明[2],睡眠障礙是大部分抑郁癥患者的首發(fā)癥狀,嚴重的睡眠障礙是大多數(shù)抑郁癥患者自殺的首要因素。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大及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抑郁癥在我國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近年來有研究表明[3-4],中醫(yī)辨證施護法在抑郁癥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療效,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旨在進一步觀察中醫(yī)辯證施護法在護理抑郁癥伴睡眠障礙患者中的療效,為臨床護理提供客觀依據(j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抑郁癥睡眠障礙患者64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觀察組男11例,女21例,年齡28~55歲,平均年齡(41.8±2.9)歲,病程(7.1±2.3)月;對照組中男13例,女19例,年齡29~54歲,平均年齡(42.5±3.1)歲,病程(6.9±3.1)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抑郁癥常規(guī)護理:(1)保持室內環(huán)境清潔、空氣清新,囑家屬避免大聲喧嘩,以免引起患者情緒波動,為患者營造一個靜謐的室內治療環(huán)境;(2)加強與患者溝通,保持患者情緒平緩;(3)飲食多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多食用一些豆制品、牛奶以及新鮮的水果蔬菜等食物;(4)密切觀察患者神志,語言以及行為變化,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創(chuàng)造良好睡眠環(huán)境,睡前禁飲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生活及睡眠習慣等。
觀察組根據(jù)“躁郁癥”的中醫(yī)結合分型標準分為肝郁化火、陰虛火旺、心脾兩虛三種癥型,醫(yī)護人員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根據(jù)分型不同輔以中醫(yī)辨證施護法:(1)肝郁化火型:臨床表現(xiàn)為性情焦躁、抑郁、失眠等癥狀,中醫(yī)表現(xiàn)為目赤口苦,舌紅苔黃,小便赤黃,大便干結等,護理過程中要加強心理疏導,避免精神刺激,飲食上以香櫞、橘、柑、金桔及蘿卜等理氣化滯解郁的食物為主;目赤者可用黃芩、菊花泡水飲,以清肝明目;便秘時可用決明子泡水飲,以通便瀉火;睡前按摩天庭、印堂、太陽穴、耳廓背溝處各30~50下,疏通肝氣,促進睡眠;(2)陰虛火旺型:臨床表現(xiàn)為頭暈目眩,燥熱盜汗,口干健忘,心神不寧等。中醫(yī)表現(xiàn)為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搏細數(shù)。護理上強調睡前溫水泡腳,引火下行;飲食上食用滋陰瀉火的食物,以粥類和養(yǎng)生湯為主,多吃一些蓮子,百合,枸杞等滋補食物;睡前按摩涌泉、腎俞穴各50~100下;(3)心脾兩虛型:臨床表現(xiàn)為失眠多夢,易醒難入睡,心悸健忘,乏力等;中醫(yī)表現(xiàn)為舌質淡、苔薄,脈搏細弱。護理上強調心理疏導,消除患者思慮,增加患者安全感;飲食上以山藥、紅棗粥、紅棗桂圓湯、泡枸杞紅棗茶等補心脾的食物為主;睡前按摩合谷、足三里各50~100下。
1.3 評價指標
療程8周,(1)分別于護理前及護理后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匹茲堡睡眠量表(PSQI)及MOS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睡眠質量和健康狀況進行測評;(2)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于護理后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該問卷研究前已進行預實驗,其α信度系數(shù)為0.88,內容效度為0.94,具有良好的可信度;計算護理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D、PSQI、SF-36量表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HAMD、PSQI、SF-36量表評分明顯優(yōu)于護理前,且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D、PSQI、SF-36量表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D、PSQI、SF-36量表評分比較s)
注:組內比較,*P<0.05
組別HAMDPSQISF-36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n=32)15.99±3.467.51±2.07*18.36±2.128.77±2.93*59.64±18.1274.83±19.65*對照組(n=32)15.75±3.1412.26±3.27*17.94±3.6613.69±3.18*60.22±18.4765.27±16.98* t 0.2916.9430.5626.4370.1272.082 P>0.05<0.05>0.05<0.05>0.05<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3.75%(30/32),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65.62%(21/32),差異有統(tǒng)計學以(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據(jù)報道,超過70%的抑郁癥患者會出現(xiàn)失眠,睡眠治療是治療抑郁癥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隨著人們工作生活壓力的增大,睡眠障礙已成為影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目前抗抑郁藥治療抑郁癥睡眠障礙只考慮其生物因素,其有效率僅為50%~80%,單純藥物治療抑郁癥患者恢復后仍有30%在一年內復發(fā)[5]。加強抑郁癥伴睡眠障礙患者的護理,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對于抑郁癥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作用。
中醫(yī)辨證施護法是從中醫(yī)角度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護理方法[6],其基本特點是:(1)整體觀念:強調人是一個有機整體,注重人與自然的關系;(2)同病異護:強調同一疾病不同病因的護理方式不同,護理上以“實則攻之、虛則補之,寒則熱之、熱則寒之,氣滯者理氣、血瘀者活血”確定不同措施;(3)異病同護:強調在不同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中,由于同一發(fā)病機制引起的表現(xiàn)可采用相同的護理方式實施。本研究中對抑郁癥伴睡眠障礙患者采用的中醫(yī)辨證施護法重點強調了食療的功效,食療是中醫(yī)界歷來重視的藥膳療法,許多研究表明[7]通過食材幫助機體順應內服的中藥,改善機體氣血陰陽失衡,促進機體恢復。在食材與中藥配伍方面,中醫(yī)理論強調“三因制宜”與“八綱辨證”原則[8],抑郁癥中肝郁化火型中膳食主要以疏肝理氣為主;陰虛火旺型食材以清熱化痰理氣,滋陰袪陽為主;心脾兩虛型食材則以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為主;在食材療法基礎上輔以中醫(yī)穴位療法,達到改善抑郁癥狀,促進睡眠的目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HAMD、 PSQI、SF-36評分與治療前比較有明顯改善,且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93.75%vs65.6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中醫(yī)辨證施護法在抑郁癥伴睡眠障礙患者中能夠顯著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借鑒。
[1] 王旭東,喬明琦,張樟進,等.中醫(yī)藥治療抑郁癥的研究進展[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32(1):93-96.
[2] 朱曉晨.抑郁癥相關失眠證候要素及虛實證候間多導睡眠圖特點研究[D]. 北京: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7(8).
[3] 周玉英,李向麗,潘 虹,等.抑郁癥睡眠障礙患者中醫(yī)辨證施護效果觀察[J].西部中醫(yī)藥,2015,28(7):149-151.
[4] 趙翠萍,王京菊,李燕燕,等.抑郁癥患者中醫(yī)辨證施護綜合干預效果研究[J].護理學報,2013,6(7):62-65.
[5] 王彥芳,杜巧榮,李素萍,等.伴發(fā)睡眠障礙首發(fā)抑郁癥認知功能損害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15,41(2):71-75.
[6] 趙新利.腦卒中后抑郁癥的辨證施護[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5,25(6):65-66.
[7] 吳勝菊,楊海燕,童彩玲,等.中醫(yī)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0,17(7A):63.
[8] 王 萍.抑郁癥患者中醫(yī)辨證施護綜合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yǎng)旬刊,2013,23(7):4057-4057.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248.9
B
ISSN.2096-2479.2017.14.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