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蘭君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yī)院,湖北 孝感 432000)
綜合護理干預對肝癌介入化療患者并發(fā)癥及負性情緒的影響探究
趙蘭君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yī)院,湖北 孝感 432000)
目的 觀察分析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肝癌介入化療患者的護理中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4年8月~2016年9月于我院進行介入化療的肝癌患者63例作為觀察對象,并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實驗組(32例)實施綜合護理,對照組(31例)實施常規(guī)護理,對比分析兩組的相關指標。結果 對照組于干預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明顯比實驗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肝癌介入化療患者的護理中,可取得令人滿意的臨床效果,建議推廣。
綜合護理;肝癌;并發(fā)癥;負性情緒
肝癌主要以消瘦、乏力、肝痛等為臨床典型癥狀,但這些癥狀基本表現于晚期,早期的臨床癥狀并不明顯,因此,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的臨床癥狀也愈來愈明顯,此時再給予患者相關檢查,其病情一般已經發(fā)展為中晚期[1-2]。通常臨床多給予患者介入化療的治療方法,但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往往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多種應激反應,不僅影響了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還容易降低患者的療效。對此,本文給予該疾病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實施綜合護理,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8月~2016年9月于我院進行介入化療的肝癌患者63例作為觀察對象,并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實驗組32例中,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齡(65.31±1.14)歲,中期肝癌20例,晚期肝癌12例;對照組31例中,男15例,女16例,平均年齡(65.82±1.35)歲,中期肝癌22例,晚期肝癌9例。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如基礎護理、健康教育、用藥指導等;實驗組實施綜合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情緒宣泄:護理人員應在患者接受治療期間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認真傾聽患者的擔憂與痛楚,然后再根據患者反饋的信息進行整合、剖析,從而有利于針對患者的應激心理進行有效疏導,并緩解患者的精神壓力。
(2)疼痛護理:護理人員需借助視覺模擬評分法對患者疼痛的程度進行充分評估,并實施針對性地干預;對于疼痛較輕的患者,護理人員應采取措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在治療過程中播放一些適宜的音樂來引導患者進行冥想,從而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對于疼痛較重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及時匯報給主治醫(yī)師,并嚴格遵循醫(yī)囑給予患者相關止痛藥物,從而盡可能地減少患者的不適癥狀。
(3)并發(fā)癥的護理干預:在護理期間,護理人員需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并針對不同的并發(fā)癥給予預見性地護理干預,以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為了減少穿刺點感染或出血的幾率,護理人員應每天定期為患者更換紗布并及時給予消毒處理等;此外,為了避免導管扭曲或脫落,護理人員需叮囑患者在翻身時應特別留心腹部穿刺處的導管等。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體征變化,如發(fā)現異常則應及時通知主治醫(yī)師,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中,兩組患者所得的相關數據均使用SPSS 1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相關指標
對照組焦慮評分及抑郁評分均明顯比實驗組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s,分)
組別n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實驗組3244.32±2.15 42.42±2.18對照組3150.19±2.8053.87±2.92 t 4.438.49 P <0.05<0.05
2.2 并發(fā)癥情況
對照組于干預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比實驗組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情況比較[n(%)]
目前,臨床多以介入化療作為肝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但將藥物一次性介入肝臟時極容易損傷到其他正常的細胞組織,進而便會誘發(fā)多種不良反應[3];再加上部分藥物不僅會引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還會導致患者出現不適感,進而影響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致使患者產生較為強烈的心理應激反應,從而降低了患者的預后。本文給予該疾病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實施了綜合護理。其中,該護理模式相對于常規(guī)護理而言更具有針對性,且護理中所包含的護理措施也極具人性化,這對患者預后效果地提升有重要且積極的意義[4]。通過情緒宣泄,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了有效溝通,并認真傾聽了患者的擔憂與痛楚,然后針對患者的應激心理進行了有效疏導,從而消除了患者的不良情緒,緩解患者的精神壓力。通過疼痛護理,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疼痛評分有針對性地給予適當的干預措施,如播放音樂、冥想來分散注意力,給予藥物進行止痛等,從而盡可能地減少了患者的疼痛癥狀。通過并發(fā)癥的護理,護理人員每天定期為患者更換紗布,及時給予消毒處理,并密切觀察了患者的各項體征變化,以能及時發(fā)現異常,并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從而有助于降低穿刺點感染或出血的幾率,并大大減少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5]。
綜上所述,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肝癌介入化療患者的護理中,可取得令人滿意的臨床效果,建議推廣。
[1] 張曉斌,孫芳初,李志松.個性化護理干預對肝癌介入治療患者的效果觀察[J].華西醫(yī)學,2015,30(07):1315-1316.
[2] 王鐵英,孫大新.綜合護理干預在肝癌介入治療中的療效分析及應用價值[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5,12(10):142-144.
[3] 徐中英,唐 艷,鐘 蘭.護理干預對肝癌介入治療患者疼痛和胃腸道反應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22(02):221-223.
[4] 李海峰.護理干預對肝癌介入治療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05):67.
[5] 劉玉蓮,聞利紅.護理干預對肝癌介入術后患者并發(fā)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安徽醫(yī)藥,2014,18(11):2205-2206.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14.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