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宇龍
塔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個神秘的建筑。少年時看《西游記》,第六十二回《掃塔辨奇冤》里金光寺有一黃金寶塔,唐僧沐浴后,執(zhí)一新笤帚登上臺階掃塔,一直掃到十三層。那時不知,掃塔何故?后來長大,方才明白,見寺拜佛,見塔掃塔,是佛家的習俗,也是表達禮佛敬法的一種方式?!段饔斡洝放某呻娨晞。P于那一段用了很多的鏡頭來表現(xiàn),還作了一首背景插曲,印象極為深刻:“烏云壓頂夜森森,塔鈴兒響聲聲。夜色昏暗燈兒不明,知是寶塔第幾層。一片禪心悲眾僧,師徒掃塔情殷殷。驅(qū)散妖霧乾坤凈,換來晴空月兒明……”后來看《白蛇傳》,白娘子為救許仙大戰(zhàn)法海,水漫金山寺,被壓在西湖雷峰塔下,讓人心生無限愛憐。從那時候起,我就知道人間林立的塔與佛教有關。塔來源于佛教盛行的印度,中國塔是隨著佛教從印度的傳入才出現(xiàn)在神州大地。難怪塔一直以神秘面目示人。塔是佛法的象征。
平?jīng)鑫挥诠沤z綢之路的東段,是佛教傳入中國后東來西去的必經(jīng)之地,除了石窟寺、造像、碑、寺庵外,最引人注目的佛教文化遺存就是古塔。作為佛教文化的代表,座座寶塔就像是一顆顆熠熠生輝的寶石,鑲嵌在平?jīng)錾酱ù蟮?,專家考證,全市共有古塔七十多座,有涇川縣水泉寺回中府遺址上的兩處北周塔塔基。有位于莊浪縣陳家洞、華亭縣西關皇甫村和涇川縣水泉寺的三處唐塔遺存;還有分處靜寧縣古城鄉(xiāng)和涇川縣涇明鄉(xiāng)的五處宋、元塔;此外,有明代塔兩處,即平?jīng)鲅佣魉滤腿A亭西華鄉(xiāng)盤龍寺塔。而其中,論觀賞性和價值性而言,所謂平?jīng)龉潘ㄖ半p壁”最為奪目:一座在城東東湖畔,一座在城西的崆峒山。
早些年在縣上工作生活,每次到市里一進城,都要經(jīng)過平?jīng)龀菂^(qū)東大門三角城,在那里遠遠就能望見一座高高的寶塔。這座寶塔被當作平?jīng)龀堑南笳骱瓦M入平?jīng)龅娘@著標志,至于它建于什么時候,有什么背景和歷史,則是在我遷居平?jīng)觥⒄嬲蔀槠經(jīng)鍪忻裰蟆D悄陣鴳c節(jié),我信步前往寶塔梁游玩。(之所以稱之為寶塔梁,是因為它矗立在平?jīng)龀菛|馬道門外之高梁上,故而高聳入云,數(shù)十里外盡可見。)整飭一新的寶塔梁空地上,一座仿木樓閣式寶塔拔地而起,甚是雄偉??唇榻B,它建于明代,因有延恩寺故稱延恩寺塔,追其來歷,應該追溯到明代韓王領封于平?jīng)鰰r。當時歷任韓王及王妃好事佛崇道,在平?jīng)龈侵車ㄋ略焖?,延恩寺及其塔就是其中之一?012年十月,平?jīng)鍪姓畬ζ浼庸叹S修之后,立有《延恩寺塔碑記》,記錄了明嘉靖年間從公元1535年動工,到1546年建成,整整建了十一年。這讓我驚嘆不已,難怪四百多年過去,它依然堅挺于世。用篤定的佛心來做事,事必成,業(yè)必久,文明必傳世。走近寶塔,但見磚雕斗拱,云頭花卉,琉璃瓦件,風鈴作響。我能想象籌劃設計者與建造者是懷著怎樣一顆心來添石加磚,化腐朽為神奇。如今細看,很多的用心沉積了,很多的工夫沉潛了,那功力里的守護是可以穿透時間的。平?jīng)龅拇笪娜?、明代的趙時春寫有《東塔寺記》和《塔記》,詳細地記載了當時修建延恩寺寶塔的情形。在《塔記》一文中我看到這樣的字眼:“蓋推廣先昭王與今嗣王之令德,而欲播諸人人者也”“彼以殺為戒”“彼以貪為戒”“彼以嗔為戒”“則凡被夫教育者,必能恪守寶訓,淡泊無為,靜以養(yǎng)心,簡以御事,怡神于虛明清淑之域,以享大雅樂善之休,茲塔將與有光,時存將陰受其惠焉?!痹瓉斫ㄋ纳钜庵荚诮袒藗儭敖錃ⅰ薄敖湄潯薄敖溧痢辈ⅰ暗礋o為,靜以養(yǎng)心”。于是,我再望寶塔,警戒與內(nèi)斂之心油然而生。
我去時木梯門封閉,不得上,不然可延木梯盤旋而上至頂層,望平?jīng)龀鞘酗L光。其實,修寶塔除了教化萬物,卻還有一段浪漫的故事深筑其中。這就是塔中的故事,故事中的塔,還是這位大文人趙時春,他在《平?jīng)龈尽分杏涊d,現(xiàn)在所謂的“延恩寺寶塔”起初稱為“東塔”,是當時篤信佛教的“韓國溫太妃”即韓昭王朱旭櫏的夫人溫氏,愛懷已故的韓昭王,為其祈福而建。我仿佛看見一位貴婦人在此撫琴,一張古色的琴橫在案上,香爐里的檀香似有似無,裊裊娜娜地飄向天空,她眉峰微蹙,眼底眉尖籠著淡淡輕愁,使她的美麗看起來高貴而迷離,像一枝開于十丈紅塵之外的孤絕百合。一曲終了,深深的落寞和茫然彌漫周身,她一定是在感嘆人世飄零,美好易逝,一定是在懷念曾經(jīng)耳鬢廝磨的枕邊人韓昭王。于是,一個大膽的想法萌生,她要建一座塔為丈夫的亡靈祈福。十年時光在守望與懷念里過去,塔終于橫空出世。原來這高高聳立的寶塔,還承載著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的愛與思念。有人說,女人為愛而生,男人為江山而生。溫氏與韓昭王,恰好印證了這一說法,我們無從知道他們兩人的恩愛纏綿與雨露承歡,但是溫夫人的愛情卻凝固成一座愛之塔永存于天地間,比起鎮(zhèn)壓白娘子的雷峰塔,這讓我們對于愛情有了更多的希望和堅守。盡管在后來的戰(zhàn)亂、地震中,寶塔多有震裂,但其能在挺立四百多年后雄姿依然,必然是愛與信仰支撐的緣故吧。
懷揣著對溫氏與韓昭王的無盡想象,離開東塔,西行崆峒去看平?jīng)龉潘半p璧”的另一“璧”:凌空塔。凌空塔位于西來第一山崆峒山的塔院中心,關于它的建造年代,說法不一,一說是明代萬歷十四年,一說很可能建于宋仁宗即帝位之初,也就是天圣七年之前。兩者各據(jù)一詞,互不相讓。我不關心它姓趙還是屬朱,知道它是座古佛塔就行了。走上塔院,一眼就可以看到,造型為七級八角空心樓閣式,有南向拱門,門上一邊的層檐有浮雕三層斗拱,角吊垂于檐下,于風中作擺。塔角雕刻著精美的佛像及浮雕。更為奇異的是,在塔頂上有幾株小松樹,穿透百年歷史風云,扎根于古老的歲月深處,枝繁葉茂,四季常青。與東塔不同的是,塔內(nèi)有八十八尊佛像,蔚為壯觀。東城明寶塔已看不出佛祖的影子,而崆峒凌空塔依然佛光普照,護佑蒼生。獨立塔前,我仿佛頭頂著一只燈盞,腦海里的俗塵紛紛化作青煙,從宋或者明走來的古塔,數(shù)百年一直都在向天空攀援和祈禱,多少日子的風塵與白雪,寫就了對光明祥和的熾熱誦詞。恍惚間,我看見,凌空刺入天幕的古塔,帶動整個天空在旋轉(zhuǎn),崆峒以及我心中的歷史一時間都動了起來,向“無窮”與“大我”飛去……清代靜寧進士王源翰曾作《平?jīng)鲋裰υ~》曰:“東關浮屠起七層,禪房羅列夜傳燈。韓藩好佛人多化,處處經(jīng)聲處處僧?!笨梢娖?jīng)鲞@絲綢必經(jīng)之古道上佛教之繁榮由來已久。2015年八月,出土于涇川大云寺的十四顆佛祖舍利中有四顆回歸故土。為此,平?jīng)雠e行了盛大的迎歸儀式,沿途善男信女夾道叩拜,虔誠膜拜,讓我驚嘆不已。為了這些舍利的回歸,涇川人于隋代大云寺原址,修建起一座大云寺塔,像平?jīng)龅拿鲗毸粯?,穿云透霧,成為涇川的象征。其后,去莊浪縣下鄉(xiāng),又在通化鄉(xiāng)陳堡村陳家洞看到了一殘破磚塔,其六角體現(xiàn)出明顯唐塔風格,清乾隆年所立的《重修龍眼山碑序》載文佐證:“吾郡有龍眼山……石佛出現(xiàn),老幼驚奇,迨至唐時,蛟龍騰天……”看著那伸向蒼穹的殘破手臂,我似乎聽到了歷史的回聲,聽到了歲月滄桑的一聲嘆息。
無論莊浪唐塔,還是崆峒宋塔,抑或平?jīng)鰱|城明塔和涇川現(xiàn)代仿造塔,都不過是歲月留在人間的一株大樹而已,就算承擔不了普渡佛法的大任,也不枉初心留下一幅美麗的姿態(tài)供世人觀賞。看過平?jīng)龃蟠笮⌒?、新新舊舊、形形色色的寶塔,我必仰頭而視,它們高且直,歷久彌堅,森森然插入天空。攬一片霞,摘幾顆星,明光點點,遙不可測。寶塔深潛于篤定里,有的是歲月看不見的力量與魔法,努力的向上,沉靜的望遠與堅持的深入,是自在的也是灑脫和超然的,如佛,有著非同尋常的尊嚴。走遍平?jīng)?,步步看塔,塔總是與故鄉(xiāng)與文明有關,在記憶的刻度里,它總是據(jù)守在那里,是家鄉(xiāng)的一個符號,也是一個文明的印記。它只在時空深處拓展,只在我們心里負重、靜候和守望,從不言語,只有禪意,只有向內(nèi)的安寧。
一直以為,古老的神秘的,也便是美好的??催^那么多的塔,總能想起唐僧掃塔時唱的歌:“烏云壓頂夜森森,塔鈴兒響聲聲。夜色昏暗燈兒不明,知是寶塔第幾層。一片禪心悲眾僧,師徒掃塔情殷殷。驅(qū)散妖霧乾坤凈,換來晴空月兒明……”換來晴空月兒明,無論時代發(fā)展成怎樣,這人類最初的愿望一脈相承,從不改變,盡管我看塔不掃塔,進寺不拜佛,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人只要向善、本真,就必算入禪。善意的執(zhí)念,不可一世的專注,無論來與去,放下與拿起,記憶都守在那永恒里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