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寬邦
高中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基礎學科,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掌握其他學科的前提,也是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條件。
一、高中生語文素養(yǎng)的現狀
調查發(fā)現,當前高中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淡薄,語文素養(yǎng)不容樂觀,具體問題如下。
1.不能準確應用文字
語言文字是高中語文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一直以來很多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不高,致使他們不能對病句作出快速、準確判斷。因此,每年的語文高考題目中必有病句判斷題目,該題目就是為了考查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另外,很多高中生對近義詞不能恰當、準確辨析,在不同語境中,不能正確選用恰當的詞語。具體反映在寫作方面,就是高中生不會運用準確的語言文字流暢、完成第闡述自己的看法與觀點,很多作文中語言不通順、思維缺乏條理性。以上幾個問題都表現了高中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較低,不能熟練掌握文字運用技巧,整體的語文素養(yǎng)處于低等水平。
2.創(chuàng)新力及想象力有限
高中生創(chuàng)新力及想象力低下,在作文練習方面表現得特別突出。比如在寫“情感”話題作文時,許多學生都還在沿襲初中及以前的寫法,習慣通過敘事方式表現主題,并且所選擇的題材過于陳舊。如大部分學生為表達媽媽對自己的愛護之情時,都會用到“雨夜媽媽背發(fā)燒的‘我到離家很遠的醫(yī)院看病”這樣的事例,或者運動會上,“我”在八百米賽道上崴了腳,同學放棄比賽背我到校醫(yī)室包扎等。并不是說該類題材過于普通不能用,而是學生在描寫時都是泛泛的概括,沒有將傳聲的、感人的細節(jié)描繪出來,粗枝大葉的寫法不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更不利于細膩感情的表達。并且,這種粗線條的作文寫作習慣從小學、到初中,再高中,沒有一點創(chuàng)新與突破,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處于凝固狀態(tài),不能促進他們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新力的提升。
二、提高高中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策略
新課程標準將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作為教學目標,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認知及應用作為教學重點,通過擴大閱讀量,讓學生感悟語言美,激發(fā)他們有感而發(fā)、積極地完成作文練習,從而提升自身語文素養(yǎng)。
1.借助成語,準確理解語言文字
成語是我國由我國古代語言錘煉形成的固定用語,成語中不僅保留了眾多古漢語意思,而且大多數成語來源于古神話、歷史、寓言故事,蘊含了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精華。因此,在講解語文詞語時,可聯系相關成語,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詞語意思的記憶,還能使學生在學習成語中了解更多的民族知識。比如,在學習《勸學》一文時,其中有一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這里的“假”,可讓我們聯想到不假思索、狐假虎威、假公濟私等,這幾個“假”的意思均未“借助”,并且在學習這個成語時,還能讓學生再次理解“狐假虎威”小故事的寓意,隨著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他們此時對該小故事的理解已經遠遠超越了小時候只對簡單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上。語言中蘊含著文化高人的情感與思想,是充滿靈性的思維與意識。語言文字是我國優(yōu)良文化的最基本組成部分,其蘊含了豐厚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精華。高中語文素養(yǎng)和傳統(tǒng)文化猶如孿生兄弟,關系密切。提高高中生的語文素養(yǎng),需要用燦爛的民族思想精華感染學生,用深厚的文化內涵推動學生成長,讓學生能夠用心靈感悟生活、感悟人生,加深對生活、對自然、對世界的認識,進而不斷提升語文素養(yǎng)。
2.品鑒詩文,提升創(chuàng)造力及想象力
古人云“感人心者,唯有真情”。這句話告訴我們最感人的只有真摯的感情。因此,在培養(yǎng)高中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中,應始終貫徹情感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準確地理解文本內涵,與作者產生思想共鳴。新課程標準中要求高中生能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文,并需背誦相應數目的名篇。從表面看,學生背誦古詩文只是機械地記住了一些古代語言,并且學生對這些語言只是囫圇吞棗,現階段還不能準確理解它們的意境;從實質看,學生背誦的古詩文中蘊含著作者深厚的情感及燦爛的民族文化,雖然暫時只是儲存于學生腦海中,但隨著他們閱歷加深,學生理解能力會隨之提高,他們就能對這些古詩文準確理解并深刻品味,這時這些古代文化精華就能對學生生活及工作產生重大影響。高中教材中摘選的古詩文名篇,素材豐富而廣泛,表現手法自由而靈活,有的是觸景生情,有的是遇事感懷,但都情感真摯地表達了對生活、對自然景色、對社會的認識及體驗,都抒發(fā)了對真善美的期盼與追求。高中生正處于多愁善感的青春期,他們更愿意閱讀那些能觸動自己心靈的抒情性作品。因為抒情作品不僅語句優(yōu)美,還具有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更有對生活的思考與探索,隱喻了作者豐富的生活感悟。通過大量閱讀古詩文,學生可以學習作者抒發(fā)真情深感的方式、方法,并激發(fā)自身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新力,以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不斷提高。
總之,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育,應依據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采用高效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把握、運用能力,教會他們用真摯的感情體悟生活,進而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