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一部好的影片,離不開剪輯師的剪輯;一幅完整的布料,需精心的剪裁,才能做出得體的衣服。同樣,一篇好的作品,也需要作者對材料做出取舍,截取精要。
高一學生在寫作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素材問題。缺少素材或不會積累素材,作文時要么搜腸刮肚,東拼西湊,要么仿寫范文,編織故事,文章顯得干巴巴的,缺少真情實感。有了豐富的材料,則又往往面臨著取舍問題,不會精心剪裁,作文則可能又臭又長,讀起來枯燥無味,文章就不能成為好文章。
《文心雕龍·熔裁》:“善刪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辭殊而意顯”。古人寫文章講究熔煉剪裁,即用盡可能少的字,表達盡可能多的意思,同時,又講究鋪張揚厲,即表情達意務求淋漓盡致,因此好文章有時潑墨如云,有時惜墨如金??梢?,“刪”和“敷”是對立統(tǒng)一,相反相成的。什么時候該簡,什么時候該繁,要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而定。契訶夫說,要知道在大理石上刻出臉來,無非是把這塊石頭上不是臉的地方剔掉罷了。
如何剪裁材料,中國的史傳文學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發(fā)。
一、圍繞突出人物形象來選材
在描寫人物時,注意突出重點,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以此作為材料取舍的標準,把能表現(xiàn)人物性格主要特征的事件寫得具體而詳細,把不能表現(xiàn)人物主要性格主要特征的事件摒棄不寫或簡單帶過。
以《廉頗藺相如列傳》為例。廉頗和藺相如一生事跡甚多,司馬遷只選取了三件代表他們生平事跡和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予以集中敘寫,因而不僅使文章顯得選材精當,剪裁貼切,而且避免了流水賬式的平鋪直敘,從而成功地突出了廉、藺二人的性格特點和鮮明形象。在具體描寫中,作者又有詳略主次之分,集中詳寫藺相如,穿插略寫廉頗。根據(jù)展現(xiàn)人物性格形象的需要,有分寫,有合寫,有明寫,有暗寫。其次,作者在矛盾斗爭中刻畫人物,本文以對秦斗爭為主線,以三大事件為重點,以廉藺矛盾的沖突和解決為中心,把他們放在秦趙斗爭這一歷史環(huán)境和二人內(nèi)部矛盾中,通過人物自己在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解決過程中的言論和行動,戲劇性地表現(xiàn)了鮮明形象和性格特點。
二、圍繞文章中心精心選擇合適的材料
以《燭之武退秦師》為例。這篇文章主要是表現(xiàn)燭之武怎樣說退秦師的,所以重點放在燭之武的說辭上。對“退秦師”的前因后果,只作簡略交代。在燭之武“夜縋而出”的前后,鄭國君臣和百姓是怎樣焦急地等待燭之武的消息,秦國君臣又是以怎樣的場面和驕橫態(tài)度接待這位即將亡國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筆墨塑造燭之武的形象,從而做到繁而不雜,層次井然。
《蘇武傳》一文,作者重點表現(xiàn)的是蘇武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的民族操守,所以詳敘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的曲折經(jīng)歷而略敘回國以后的事跡。蘇武在匈奴一共十九年,作者對這十九年的生活也沒有采用編年紀的方式來描寫,而是詳寫匈奴方面勸降、逼降和蘇武的拒降。至于蘇武在匈奴娶胡婦生子的事情只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略提一筆,這同樣有利于突出蘇武的愛國主義精神。在略寫的第三部分,作者也不是一味簡略,對于蘇武身后得以畫圖麒麟閣的榮寵就寫得很詳細。由此可見,本文不僅做到詳其所當詳,略其所當略,而且詳中有略,略中有詳,充分顯示了作者在剪裁方面的精思。
三、圍繞觀點選材,用觀點統(tǒng)率材料
《伶官傳序》全文想說明“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作者對材料進行剪裁時,把重點放在“晉王三矢”的故事上,此處并沒有寫李存勖如何“憂勞”,又如何“逸豫”,因為這些內(nèi)容已經(jīng)被寫入《新五代史》中的《唐本紀》,此處再寫未免重復,也會造成文勢的拖沓。作者詳寫“晉王三矢”的故事,一是要遵守史家“有聞必錄”的原則,彌補《莊宗本紀》未用此材料的疏漏。二是突出強調莊宗的天下之艱難。作者再剪輯莊宗亡國的畫面,“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兩相對比,讀者對他從“憂勞”發(fā)展到“逸豫”已留下深刻印象,這就叫做“存大而略小,舉重以明輕”,表現(xiàn)了相當高的寫作藝術。
《過秦論》作者的觀點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故在剪裁時作者圍繞“攻守之勢異”來取舍,并對史實做高度概括。例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計騙魏公子印而襲破其軍的結果,文中以“拱手”二字作了概括。又如山東諸侯曾多次合力拒秦,皆被張儀等人的連橫術所破,韓魏趙三國多次獻地于秦,秦土日廣,這是秦的“詐力”策略的勝利,作者把這些史實都集中到九國之師攻秦失敗一事上加以表現(xiàn)。說到秦統(tǒng)一全國后,則著重揭露秦始皇壓迫人民的政策,這個事實充分說明,秦在轉入守勢之后,“其道不易,其政不改”,它的覆滅是不可避免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也可以學到做文章的方法和技巧。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學會剪裁其實不難,只要遵循一個原則,即緊扣文章中心,凡是和文章中心無關或者關系不大的材料,就要舍棄,而那些內(nèi)涵豐富,對表現(xiàn)中心有重要作用的具體材料要充分加以利用。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主次要分清。意少一字則義闕,句長一言則辭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