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蘭
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是教育部考試中心張開老師的《注重題型設計、強化教育功能作文》一文總結2015年高考作文命題時提出的一個概念。它是指“在材料引發(fā)考生思考、激發(fā)寫作欲望的基礎上,通過增加任務型指令,著力發(fā)揮試題引導寫作的功能,增強寫作的針對性,使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
一、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的特點
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往往是給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個情境,出現對立性的問題,讓考生通過寫作,提出解決處理問題的想法和方案,所以它在繼承傳統(tǒng)材料作文的優(yōu)點時,還有自己的特點。
1.選題的鮮活性
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鐘情于“時事新聞”特別是引起紙質媒體、網絡媒體關注的熱點新聞,材料時代感、思想性都比較強。思想內容上更多地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激發(fā)起寫作欲望。2015年全國Ⅰ卷直接取材于近期媒體報道的新聞事件,是湖北“荊楚網”記者鐘劍橋的一則報道,命題時基本保持事件原貌。
2.觀點的爭議性
任務驅動型作文材料多是時事熱點或者從時事熱點中改編的故事,具有較強的爭議性和多解性(其背后是大變革時代的價值觀多元化),公理婆理,莫衷一是。材料內容的爭議和對立,有時是“你對我錯”的矛盾,有時是“你上我下”的選擇。材料越有爭議性,就越有啟發(fā)性,越能激發(fā)學生思考。
3.任務驅動的指向性
這是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的核心支撐,也是高考作文命題新變化的核心。任務驅動就是給考生一個明確的指向,寫作針對性更強,作文導向十分清晰。如2015年全國Ⅰ卷要求考生給“女兒舉報”事件相關方寫信來入情入理地談問題、講道理,引導考生就一個具體明確的要求來寫作,從而更有效地規(guī)避套作和宿構。
4.說理的思辨性
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在多維度比較中說理論證,說理就是思辨。較好的思辨能力的主要特征是分析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說理清楚準確、明白有力。就“任務”而言是就事論事,議不離事,就論證而言是就事論理,要集中精力說清論透一點,因此要求學生有較好的邏輯思辨能力。
二、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近年來作文材料選擇上呈現著新特點,材料后又增加了新的任務指令,學生寫作中往往不得要領,難免出現一些問題。
1.無視任務指令,立意不準
考生能讀瞳題目中的“任務驅動”指令,但缺乏必要的敏感,經常視而不見。有的學生看完材料之后,就直接進入寫作過程,這樣容易發(fā)生偏差。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要求結合“任務指令”立意,立意有多個角度可選,但無論選擇哪個點,都必須完成“任務指令”,否則是偏離題意的。
2.缺乏材料意識,自說自話
寫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一定要重視材料的作用,特別注意使用材料,而且非用不可。在一次學生作文訓練中,材料是對語文教材中所選篇目是否過時發(fā)表看法,很多考生除置“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態(tài)度”不顧外,還脫離給定材料,對材料只字不提,一味就“語文課”“中華文化”“文學經典”“文言文”等大談特談,完全就拋開語文教材這個寫作中心,自說自話。
3.面面俱到,空泛議論
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要求在“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的基礎上,集中精力論透一點,呈現思維的深度,不能廣泛議論。考生要找準切入說理的角度,有對象意識與讀者意識,不能架空所給材料過度泛化說理,泛化是任務型作文的死敵。而有些考生各個角度都說一遍,沒有觀點,沒有中心,沒有重點,最終沒有一點說清論透。
4.就事論事,囿于事實
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要求就材料中的事件或現象談看法、做選擇,考生在表達贊成或選擇一方后,就事論事地滿足于說清楚眼前的事實,出現只說理不說事的現象。他們往往在材料所給的事件或現象上兜圈子,說些枯燥無味的“口水話”,而沒對文章中心進行必要的拓展延伸,沒有足夠的事實支撐自己的觀點。孤守一隅、小題小作,只能就事論事。
三、應對策略
針對任務驅動型作文的特點以及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下面談談如何應對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寫作。
1.明確寫作驅動指向,準確立意
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立意首先要考慮作文的任務指令,只能根據指令完成寫作任務,不能不顧任務型指令。如果忽略任務型指令,就可能偏離題意。任務型指令包括具體問題和具體任務。如2015年新課標全國Ⅰ卷增加了“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這一具體問題,增加了“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這些任務。增加了任務指令,寫作的針對性更強。
2.扣緊題目材料,就事論事,理不離事
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在審題立意后,強調就事論理,對題目材料說深論透。既反對不延伸材料,一味在所給的材料里出不來,也反對開頭稍微點一下材料,就生發(fā)一個觀點,然后海闊天空、古今中外聯系,拋開材料盲目談大道理。也就是考生不能棄材料不顧,還應把“分析材料、就事說理”貫穿在具體的寫作中??忌f理應該緊扣此“事”,緣“事”而發(fā),緊緊圍繞材料這個“事”的內容及含意,適度拓展,以求以點帶面,防止背誦課外素材的套作。
3.借助題外素材,擺脫就事論事的束縛
考生雖然要圍繞材料中的任務指令來完成寫作,但同時也要擺脫就事論事的束縛。任務驅動型作文對待題外素材,強調引入素材與試題材料大類相同,即與試題材料具有相似性,或者是相對的、相反的,并且盡量是新鮮的。那么在行文中怎樣選擇題外素材呢?一是選擇與試題材料同類的性質相同,或者相反的材料;二是立足于現實選擇材料,有現實性的材料;三是選針對性強的名言警句,少量與試題材料相同,或相反的古代材料也可以入文。
4.關注時事素材,強化時評寫作訓練
教師應引導高中生多關注新聞時事、社會熱點,適當強化時評類寫作訓練。教師首先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話題討論、辯論等,在課間休息、茶余飯后、睡前閑聊等時間也要多與身邊的人交流思想,對發(fā)生在身邊的事發(fā)表看法,同時也要留意他人的觀點。其次要鼓勵學生多閱讀一些見解精辟且短小精悍的時評文章,并嘗試時評寫。長期這樣堅持下去,評論就能做到有理有據,寫作水到渠成。
總之,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是新材料作文的發(fā)展與進化,并不是洪水猛獸,它也有相應的規(guī)律可循。只要考生把握了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實質,能夠就事論事,做到情理并重,平時多關注時事新聞,勤加訓練,就一定能夠寫出令閱卷老師眼睛為之一亮的作文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