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物周刊》2017/07/17
原色黃大年
7年間,黃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最多的一年,160天都在外地奔走。秘書王郁涵有時實在不知道怎樣在黃大年密集的行程里再作安排,“日程太緊了,要不有些會您就別去了!”
“他一看,不行,這個會很重要,我們需要代表吉林大學發(fā)聲;那個會也很重要,我在國外做過這方面的研究,我去的話,可以跟他們有針對性地聊聊,讓他們少走些彎路……”
2016年10月,馬芳武教授跟黃大年一起坐最晚的航班到北京參加香山科學會議,“我們到了香山住下來已經(jīng)凌晨了,黃老師堅持要找會務組的人拿會議資料。當天晚上他可能只睡了兩三個小時,把自己原有的發(fā)言稿,結合大會議題,大部分進行了調整?!秉S大年第二天的發(fā)言十分切題,且極具前瞻性,會后許多科學家圍著他交流、討論。
“我有一肚子話要對祖國說,只要祖國需要,我就和盤托出?!痹谝淮瘟魧W歸國人員聚會上,黃大年這樣說。
《南風窗》2017/06/06
高考40年
高考作為個體支配人生的一個公共的參照系,已經(jīng)成為一種社會設置,它讓人們從幼年起就清楚自己對自己、他人對自己的期待,以及如何去確定自己的生活理想。
多元社會的持續(xù)發(fā)育,已經(jīng)使高考對人才的選拔功能從國家包分配的“半科舉”狀態(tài)轉化為一種市場自為狀態(tài),上大學與個人前途之間,只剩下間接而不確定的聯(lián)系。然而因為社會競爭激烈,人生之路對獲得更好的教育的依賴有增無減,“上大學”尤其是“上好大學”取代“農(nóng)轉非”“吃商品糧”和直通體制內,本身變成了人生早期的生活理想。
于是,40年來,盡管高考制度不斷進行技術性的調整,卻衍生了對其公平性的更廣泛而頻繁的討論。
《中國新聞周刊》2017/07/17
小龍蝦為什么這樣“紅”
小龍蝦為什么這樣“紅”?小龍蝦的“紅”,不只表現(xiàn)在烹制后的顏色上;也不僅紅在餐桌上,而且還是“網(wǎng)紅”,它是外賣和電商平臺投資的寵兒,也是微信朋友圈秀生活的理想代言者。
“我就喜歡大家吃小龍蝦時沒法捧著手機的樣子,你不知道我有多懷念可以專心聊天的從前?!鄙缃还δ?、傳播效果、儀式感、平民化、互動性,吃小龍蝦成為一種夏日慶典,不僅因為它與當今某些社會文化心理的契合,而且從池塘到餐桌,其背后的各種推力也參與完成了這一“紅色”飲食文化的構建。
《新民周刊》2017/07/28
創(chuàng)新中國的AI時代
7月20日,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印發(f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規(guī)劃的通知》,將人工智能(AI)定為國家戰(zhàn)略,全面推動AI人才引進與培養(yǎng),AI在各個領域落地應用,以及AI的基礎理論研究。
時間再往回倒半年。2017年年初,微軟高管陸奇1月份宣布,他雖然從自行車事故中恢復過來,但不準備重返這家全球最大軟件公司,而是會出任中國頂尖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的COO。
中國在人工智能研究領域的快速崛起讓人驚嘆。去年10月,奧巴馬政府發(fā)布了人工智能研究“戰(zhàn)略計劃”,指出美國已經(jīng)不再是“深度學習”研究領域的領導者,而這恰恰是當今人工智能領域的熱門子學科。究竟是誰超過了美國?答案顯而易見,是中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