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友珍
寫作的原點在生活,這是毋庸置疑的。要達成寫作與生活的共生,必須從生活出發(fā),在生活中學習寫作,在寫作中思考生活,在思考中提升寫作。
自覺思辨,講的就是在生活中擁有自覺的寫作思辨意識.思辨習慣和思辨能力。這里所說的寫作,也許并不一定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寫作概念(整篇寫作或?qū)懽骷挤ǎ?,這里所談的是一種寫作的意識,包括寫作思辨意識、結(jié)構(gòu)意識、情感意識和語言表達意識。有了這個認識做前提,那么我們的生活化寫作的途徑就寬廣得多,平坦得多了。
一、就閱讀內(nèi)容的自覺思辨
閱讀是教學生活中的常態(tài),在閱讀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思辨,達成讀寫共生,不失為一種教學的智慧。閱讀的文本中本身有許多值得師生探究的地方,如果我們用寫作思辨的思路去探究就會有雙贏的收獲。
譬如在教學《品質(zhì)》一文時,我們對哥斯拉兄弟悲劇的必然性問題進行了探究,做了如下寫作思辨訓練:第一,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時首先用一句話明確自己的觀點,然后從文本中尋找兩個以上信息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后拓展延伸,用自己從其他途徑所學得的相關(guān)人物或事件等資料來進行佐證。這個探究表達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完整議論段的論證過程。第二,要求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論辯,先指出對方觀點的偏頗處,然后辨析對方的錯誤原因或?qū)嵸|(zhì),在此基礎上再來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的過程事實上就是一個先破后立的論證過程。第三,在經(jīng)過辯論之后,要求學生在自己的原來的觀點進行補充完善,明確自己原來分析中的漏洞,最后全面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個環(huán)節(jié)實際就是一個辯證分析的過程。這樣,我們在文本閱讀的問題探究過程中實際上也進行了一次完整的議論段的寫作思維與表達的訓練。
又如在閱讀《老王》一文時,我和同學們一起假想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老王在送錢先生去醫(yī)院之后不肯收錢,“我”執(zhí)意要給,他為什么又啞著嗓子問“我”還有沒有錢?要求同學們運用想象從老王的角度還原場景。同學們通過“老王”的眼睛和心理,運用環(huán)境渲染、動作、外貌、神態(tài)、對話等描寫手法,還原了那個緊張的時代氣氛,還原了幾個活得不易的人的善良的內(nèi)心。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調(diào)動了自己的閱讀體驗和生活體驗,以走進故事生活的方式去反思那個時代,審視人的靈魂。不僅訓練了記敘文的表達方式,更體驗了一把記敘文的立意與構(gòu)思的深刻。
其實這樣的思辨訓練在我們的閱讀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在發(fā)生,如果我們的老9幣和同學把這種思辨當成一種家常,當成一種生活,養(yǎng)成自覺思辨的習慣,寫作就成了無處不在的一種存在。例如講《拿來主義》《廉頗藺相如列傳》,同學們試著用《拿來主義》的先破后立的結(jié)構(gòu)方式,還原《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趙國群臣急議的場景,思辨的過程不僅令同學們領悟了繆賢的高義和藺相如的智勇,還體驗了一把寫作的樂趣。
二、對新聞事件的自覺思辨
讀報、看電視是日常生活的常態(tài),知天下,評天下,可供學習和借鑒的可真不少。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再擁有寫作思辨的意識,那么,我們不僅每天都處于寫作狀態(tài)之中,而且我們還將擁有取之不盡的寫作源泉。
同學們喜歡看體育娛樂的新聞,明星們的故事往往能吸引他們、激勵他們,但他們往往“兼收并蓄”,不去思考;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思考,思考評價明星們的做法,甚至可以去體驗。譬如孫儷演《羋月傳》那么高的片酬,同學們會羨慕、質(zhì)疑,甚至不屑。如果我們引導他們用因果思維的方式去思考這件事,為什么孫儷能出演羋月?為什么片酬那么高?這樣的聊天式過程,同學們收獲的不僅是孫儷與羋月的故事,更多的是人物故事背后所蘊藏著的生活的道理以及良好的思維方式。這樣的話題很多,就在學生們的嘴邊。南通的“磨刀老人”吳錦泉成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同學們感到好奇、懷疑,我們不妨順勢引導他們用比較思維的方式去考量一個個硬幣的重量,去思考平凡與崇高的含義;用自我體驗的方式去感受并描寫老人捐款的場面。
有時我們也可以引導或者要求甚至組織他們看幾檔電視節(jié)目,安排時間去討論,以增強學生的寫作思辨意識。譬如“新聞1+1”“新聞今日談”“焦點訪談”“今日說法”“新聞半小時”等都是不錯的欄目。曾經(jīng)看了一檔“今日說法”,叫做“糖果的誘惑”,首先讓同學們了解案情,之后讓他們進入角色,設想他們是警察,讓他們參與破案;或者假設他們是孩子的家長,讓他們體驗丟失孩子的感受。當他們一籌莫展時,就讓學生帶著兩個問題“火眼金睛的背后”“關(guān)于孩子被拐的思考”一起看節(jié)目。最后,用“分論點與論據(jù)的形式”進行交流分享。學生的交流充滿了智慧:“急百姓所急的責任意識”“不厭其煩的工作態(tài)度”“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的細節(jié)意識”“父母的看護責任”“加強防范意識”,有理有據(jù),條理清晰。
在娛樂與休閑的過程中自覺思辨,不僅增添了生活的廣度與深度,也自然而然地養(yǎng)成了良好的寫作思維的習慣,擴展了寫作思維的維度,提升了習作思維的能力。
三、對日常生活的自覺思辨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可供寫作的素材,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意識和習慣。細致的觀察、合理的生活推理、細節(jié)的合理放大、事件的移花接木、對生活的敏感、感同身受的假想以及自覺的生活反思等等都是生活化寫作的必備前提。
我們曾經(jīng)以“家鄉(xiāng)的****”為話題,讓同學們進行分享與交流,同學們的話題很多,如:家鄉(xiāng)的糖三角、家鄉(xiāng)的荷葉雞、古鎮(zhèn)的橋、家鄉(xiāng)的麥秸畫、家鄉(xiāng)的小調(diào)、家鄉(xiāng)的婚俗等等,然后讓同學們揣摩思考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和李輝英的《家鄉(xiāng)的山梨》章法與情感表達方式,接著移花接木,讓他們在對生活素材與文本的自覺思辨的基礎上,思考生活素材所包含的情感因素與文化意義。最后我讓他們選擇同學交流所得的素材之一,反思出一個有積極的意義的主旨,合理假設一個故事情景,把“我”融入其間,細化場景,構(gòu)思出一篇記敘文。這樣的思辨,雖然不完全是某一個學生自己的生活,但在某種意義上看應該更具有寫作的生活化含義。
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教寫作,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學寫作,用最適合的、最有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這就是培養(yǎng)自覺思辨寫作意識的核心目標。也是生活化寫作最有效的途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