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娓娓
高考實質考察的主要內容有兩項:閱讀與寫作。二者是相互關聯(lián),互相支撐的一個整體。尤其對于閱讀的重視不夠用心,將直接影響高考好成績的獲得。所以如何提升閱讀的有效性尤為重要。但高中閱讀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下,還存在著只重視學生閱讀結果等問題,輕視學生閱讀思維與能力的拓展培養(yǎng)。這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形成十分不利,也是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必須直面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高考中語文閱讀試題的答案并不是簡單摘抄原文,而是需要對原文進行二次加工,通過擬定草稿,可以保證答案更加精準,否則一旦出現(xiàn)錯別字或者語言組織問題就會影響到得分??紙鋈鐟?zhàn)場,氣氛緊張,競爭激烈。此時此刻的閱讀,不再帶有閑情逸致,也不能消遣排解,而是帶著純功利的目的去快速閱讀,并迅速找到答案。既然如此,對考生而言,則極容易急功近利,心浮氣躁,不能冷靜、理智地閱讀,最后導致答案游離文意之外,或憑空設想、主觀臆斷,或以點概面、以偏概全。
因此,教師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通過對于閱讀教學文章內容與含義的理解引導,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掌握和理解文章內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述的思想內容,進而發(fā)現(xiàn)閱讀學習的趣味性,提升閱讀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主動參與到閱讀教學和學習中。通過閱讀學習與知識的積累,最終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
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發(fā)揮著關鍵性的作用。但許多教師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他們在閱讀教學中常常主導著學生進行閱讀學習,還沒有完全實現(xiàn)自身身份的轉換。這樣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缺失,使得他們的主體閱讀意識喪失。當學生對文本發(fā)出疑問和做出解讀時,教師不能夠草草了事,一帶而過,而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自主探索情況,繼續(xù)深挖文本的內涵。由此可見,教師講解和學生探索并不是對立的兩種教學方式,實際上,為了讓閱讀教學課堂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師應該巧妙地將教師引導和學生探索結合起來,共同深挖文本的深層內涵。
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語文課程的閱讀教學要加強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通過閱讀來自主地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促進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但在實際的語文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經常采用不斷提問的方式來帶領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這種教學方式的效果常常是教師的問題問了許多,但學生在緊張的課堂氛圍中并沒有對問題真正的理解掌握,導致教學效果低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個性化體驗與感受,尊重學生的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對超出參考書以外的“新鮮”答案要堅持無錯原則。
隨著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教師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提高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而更注重于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擺在更為重要的位置,不僅要對學生提問,還要鼓勵學生自己進行提問,以促進學生對問題的更深入思考。閱讀是高中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搞好語文的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有力提升,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同樣功不可沒。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高中語文教師要想充分提高教學效率,就必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大量閱讀、注重積累,提高文字功底。全面提高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和教學水平。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心理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思考的思維能力。從根本上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鍛煉,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閱讀中來,并幫助學生培養(yǎng)起終身閱讀的習慣,也讓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