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俊 瞿麗明 李忝明
摘要 采用隨機區(qū)組法,進行了不同部位留杈對烤煙紅花大金元早花煙株產質量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高杈處理(杈位2)的主莖高、杈煙高、杈煙葉片數、單株留葉數、產量和產值最高。由此可見,高杈處理(杈位2)更有利于杈煙良好生長,提高煙葉產量和產值。
關鍵詞 烤煙;留杈部位;早花;農藝性狀;經濟性狀;龍川江流域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6-0001-02
Abstract Using randomized block method,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emaining-branch position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Honghuadajinyuan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ight of main stem,the height of remaining-branch,the leaves per plant,yield and output value of the high remaining-branch treatment(the remaining-branch position 2)were the highest.So the treatment of the high remaining-branch(the remaining-branch position 2)was more favorable for good growth on the remaining-branch,and could increase tobacco yield and output value.
Key words flue-cured tobacco;remaining-branch position;early flowering;agronomic characters;economic characters;Longchuanjiang basin
早花是指在某些特殊條件下,煙株未達到該品種或當地栽培條件下應有的高度和葉數時便加速完成生長發(fā)育進程而過早開花,從而影響煙葉產質量的一種異常現象。在龍川江流域特色優(yōu)質煙區(qū),早花是煙草生產中頗為常見的一種不利現象,尤其是移栽前后的煙苗在氣候異?;颦h(huán)境脅迫條件下易出現早花,而且隨著移栽過早或煙苗增大,出現早花少葉的程度更大,對烤煙產質量產生了較大影響[1-3]。
李麗杰等[4]對早花煙田及時采取有效的技術處理,早花煙田獲得了理想的經濟效益。及時打頂,及早培植杈煙,留杈部位以留從頂端向下3~4片葉位的腋芽為好,每株留一杈,不要多留,杈煙留葉不必過多,原則上能彌補早花造成的葉片損失即可,一般留葉4~7片[5-8]。留底杈是對于早花發(fā)生程度嚴重,主莖葉收烤價值極小的煙株,應果斷地放棄主莖煙生產,改為杈煙栽培,而留頂杈是對早花發(fā)生程度較輕煙株采取的主莖煙與杈煙結合利用的處理方法[9]。
蘇德成[10]研究指出,根據早花出現時期不同,分別采取具體補救方法。當煙株在4~6片真葉出現早花,可在近地面處留2片葉,將上面的連莖帶葉全部割掉;當煙株7~8片真葉時出現早花,將頂部小葉連莖摘掉,留下4片葉;10~12片葉時早花,也可采用此方法,留8片葉;14~15片葉現蕾的煙株,摘除花苞,全部葉片留下,然后看煙株的生長情況進行留杈[11-14]。烤煙留杈接頭技術的應用能明顯增產提質。對于早花煙田,采取此項技術可增加煙株的有效葉數,促使煙株的過剩營養(yǎng)在各部位煙葉中均衡分布,使各部位煙葉生長發(fā)育正常;改善了煙株空間營養(yǎng)環(huán)境,促進上中部煙葉質量的提高,煙葉產量、上等煙比例及產值也有一定提高[11]。韓福根等[15]研究結果表明,高杈處理有利于杈煙良好生長,提高煙葉產量,改善煙葉外觀質量,協(xié)調煙葉化學成分。
為了減輕早花對烤煙生產的不利影響,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早花形成的機理和生態(tài)條件對烤煙生長發(fā)育的影響[16-18],而根據早花采取不同補救措施的研究較少,本試驗結合當地農業(yè)技術措施對早花煙株進行不同留杈部位培育杈煙,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著重研究其對烤煙性狀及產質量的影響,為烤煙栽培和應用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5年3月10日在云南省龍川江流域團田鄉(xiāng)曼弄社區(qū)一農戶家早花煙田進行,海拔1 502 m,供試土壤為紅壤,肥力中等,供試土壤理化性狀:土壤深度0~20 cm,pH值6.35、有機質3.34%、水解氮158.50 mg/kg、速效磷181.50 mg/kg、速效鉀592.50 mg/kg、全氮1.79 g/kg、全磷1.86 g/kg、全鉀11.76 g/kg,試驗地面積800 m2。1月移栽后氣溫較低,2月和3月降雨量較少(表1)。
1.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置5個處理,分別為以正常見花打頂不留杈作對照(CK),正常打頂下4個不同葉位打頂留杈(煙株第1次打頂后從頂部向下數)杈位1(A1)、杈位2(A2)2個處理為高杈位、杈位4(A3)為中杈位、杈位6(A4)為低杈位。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設計,共15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栽煙88株。各處理主莖留葉數均為11片,留杈處理需打頂2次,第1次打頂和CK同時進行,第2次打頂在杈位煙開花時進行。所有處理除需保留的杈位腋芽外,將其余部位腋芽均打掉。
1.3 試驗實施
供試品種為紅花大金元,小棚漂浮育壯苗,1月15日移栽,苗齡66 d。小拱棚移栽,種植密度1.8萬株/hm2。株行距為0.5 m×1.2 m?;适┘僋 112.5 kg/hm2(N∶P2O5∶K2O=1∶1∶3)和有機肥(牛糞)11.25 t/hm2。大田管理按當地優(yōu)質煙栽培措施進行。endprint
5個處理第1次打頂時間一致,都在3月22日。第2次打杈位頂時間:處理A1(杈位1)在4月10日,處理A2(杈位2)在4月14日,處理A3(杈位4)在4月27日,處理A4(杈位6)在4月30日。
1.4 測定內容及方法
農藝性狀調查在第2次打頂后15 d進行。每個小區(qū)選取15株煙株作為調查對象,測定項目包括單株留葉數、杈煙葉片數、株高、杈煙高、葉面積、單葉鮮重。測定方法參見YC/T 142—1998;各處理小區(qū)煙葉成熟采收,掛牌烘烤后再按42級國標進行分級,統(tǒng)計產量、產值和上等煙比例。
1.5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和DPS數據處理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煙株農藝性狀的影響
由表2可知,在主莖高、杈煙高、杈煙葉片數上,處理A2最大,處理A1、A3次之,CK的主莖高最小,處理A1與處理A2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但處理A1、A2的杈煙高、杈煙葉片數均與處理A4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且處理A4最小;在單株留葉數、單株葉面積上,處理A2的單株留葉數最多,與處理A1、A3存在顯著差異(P<0.05),與處理A4、CK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處理A2的單株葉面積僅次于處理A4,與處理A4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與處理A1存在顯著差異(P<0.05);在中部單葉鮮重上,處理A4最大,CK、處理A1、A2次之,處理A3最小,且5個處理相互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以處理A1、A2 2個處理表現較好。
2.2 不同處理對煙葉經濟性狀的影響
由表3可知,CK在均價﹑上等煙比例方面均高于其他4個處理,存在顯著差異(P<0.05)或極顯著差異(P<0.01),但其產量遠低于其他4個處理,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其產值也遠低于處理A1、A2,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在產量、產值上,處理A2最高,處理A1次之,處理A1與處理A2的產值存在顯著差異(P<0.05);在均價、上等煙比例上,處理A1、A2雖低于CK,但均高于處理A3、A4,其中處理A2的均價、上等煙比例均高于處理A1,處理A2的均價與處理A1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由此可知,處理A1、A2(高杈處理)有利于提高煙葉產量、產值和上等煙比例。
3 結論與討論
由當地的氣候資料可知,1月移栽后氣溫較低可能是當地煙株發(fā)生早花的根本原因。試驗結果表明,高杈位處理有利于杈煙良好生長﹑葉數增加。這是因為高杈位處理杈煙著生部位較高加之煙株頂端優(yōu)勢較強,易于獲得生長所需水分和養(yǎng)分。相反,中杈和低杈處理不利于杈煙良好生長和葉數增加,是由于杈煙著生部位過低會使煙株矮化嚴重,所處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差,對煙葉生長不利。因此,杈位不宜留過低。高杈位單株留葉數顯著高于其他葉位,且杈位2略高于杈位1,但產量卻略低于杈位6。原因是單株留葉數超過一定范圍后,煙田群體的片層結構發(fā)生變化,同時葉間對營養(yǎng)的競爭作用增強,導致單葉鮮重下降。其中,高杈處理雖然在提高煙葉產量方面不如低杈處理,但是高杈處理更有利于改善煙葉外觀質量,增加煙葉產值。
由于杈位1的煙杈更容易折斷。綜合表明,高杈位(杈位2)更有利于改善煙葉外觀質量,協(xié)調煙葉化學成分,提高煙葉產量。鑒于本試驗缺少化學內在成分的分析結果和煙株早花現象受年份及當年氣候條件的影響等因素,故本試驗結果還需進一步研究。
4 參考文獻
[1] 劉國順.煙草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282-286.
[2] 朱尊權.烤煙質量[J].煙草科技,1979(3):2.
[3] 周冀衡.煙草生理與生物化學[M].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
[4] 李麗杰,王鵬,李江力.早花發(fā)生的原因及其預防對策[J].黑龍江煙草,1999(1):20-21.
[5] 劉衍明.烤煙出現鐵稈、早花和底芽的原因及對策[J].農技服務,1999(9):13-14.
[6] 王軍,王益奎,韋建玉,等.煙草早花成因與控制[J].廣西農業(yè)科學,2004(4):331-332.
[7] 羅珍菊.湘南地區(qū)烤煙早花的發(fā)生與防治[J].中國農技推廣,2005(3):43-44.
[8] 莫成恩.春烤煙的早花現象及預防補救措施[J].廣西農業(yè)科學,1994(5):207-209.
[9] 岳彩鵬.低溫對烤煙生長發(fā)育的影響及其調控[D].鄭州:河南農業(yè)大學,2002.
[10] 蘇德成.中國煙草栽培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5:373-375.
[11] 張繼帥,蘇富強.烤煙留杈技術應用[J].煙草科技,2000(2):42-43.
[12] 沈森和.烤煙的早花的原因及其預防措施[J].福建農業(yè)科技,1985(3):20.
[13] 劉化祥.煙草早花及其補救措施[J].安徽農業(yè),1998(3):53.
[14] 江青根.烤煙早花及其防救措施[J].福建農業(yè)科技,1991(1):42.
[15] 韓福根,李浩亮,韓錦峰,等.不同留杈部位對烤煙性狀及質量的影響[J].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6(4):350-354.
[16] 岳彩鵬,韓錦峰,陳衛(wèi)華.煙草開花研究進展[J].中國煙草科學,2001(9):36-39.
[17] 宋志林.日本煙草栽培研究五十年進展[J].中國煙草,1980(4):42-48.
[18] 郭月清.煙草栽培[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