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鴻飛+王豪
(本課選自人教版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
【課堂實錄】
師:本文節(jié)選自茨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第九章《斯科特——爭奪南極之戰(zhàn)》,書中開篇這樣寫到:這個世界在20世紀的視野里幾乎沒有秘密,人們被探索的意志推動著找尋新的方向。幾萬年以來,極點作為抽象的軸線幫助地球旋轉(zhuǎn)著,它們幾乎沒有生命存在。探尋地球的真面目,個人勇氣和國家間的競爭摻雜在一起,人類競相將自己國家的國旗第一個插在這塊新領(lǐng)域上,以贏得國家的榮譽,民族的尊嚴,體現(xiàn)個體的價值和理想。這是偉大的時刻,阿蒙森代表挪威,斯科特海軍上校代表當時世界實力最強大的英國,向著南極進發(fā)! 我們偉大的、悲劇的故事就從這里開始!
一、失敗之悲
師:首先讓我們隨著屏幕上的圖片,一起回到1912年的一天清晨,請一位同學用簡潔的語言講述一下圖片中發(fā)生的故事。
生:這個圖片呈現(xiàn)了第一個來到南極點且代表挪威的科考隊,他們已經(jīng)插上了挪威國旗,而斯科特帶領(lǐng)的英國尋找南極點隊伍第二個到達南極點,這讓他們非常失望。
師:感謝你的講述,記敘的要素十分完整,而且詳細生動。是的,盡管一樣到達了南極點,英國斯科特隊卻比挪威阿蒙森隊晚了33天,在這場國家和個人的南極爭奪戰(zhàn)中,斯科特失敗了,失敗的陰影濃重地籠罩著斯科特一行人。(屏顯:歷盡千辛萬苦,無盡的痛苦煩惱,風餐露宿,這一切究竟為了什么?還不是為了這些夢想,可現(xiàn)在這些夢想全完了。)這是斯科特上校當晚的日記,請你體會斯科特的心情,揣摩他的心理,用斯科特的口吻與濃重的情感再來讀一下這段話。(學生充滿情感地朗讀。)
師:好的,文字有了溫度,有了生命。你體會一下斯科特說這段話的時候,內(nèi)心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生:我感覺到斯科特十分失望,甚至絕望,他的夢想全部破碎了。
師:是的,第一個登上南極點,發(fā)現(xiàn)地球最后一片未知地,不僅是國家間的競爭,也是斯科特一行人的人生理想。為了這一理想,斯科特變賣了家產(chǎn),離開了妻兒,一行人經(jīng)過近兩年的努力,冒風雪,登冰原,終于在這個清晨,接近了極點,勝利就在眼前。這是多么歡欣鼓舞、激動人心的時刻,讀懂了這一時刻,我們就更能體會斯科特等人內(nèi)心的痛苦。(屏顯:焦急的心情把他們早早地從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來。到中午,這5個堅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們熱情高漲地行走在荒無人跡的白色雪原上,因為現(xiàn)在再也不可能達不到目的地了,為人類所作的決定性的業(yè)績幾乎已經(jīng)完成。)
師:就在這天清晨,就在夢想即將實現(xiàn)的清晨,同時,也是夢想即將破碎的清晨,斯科特一行人熱情高漲地行走在白色雪原上,讓我們走近一些,想象一下他們的神情面容、身影動作與言語交流。你看到了嗎?你聽到了嗎?你能不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神態(tài)動作。(屏顯:他們熱情高漲地行走在荒無人跡的白色雪原上。)
師:(指一生)你看到了嗎?
生:我看到斯科特一行5人在雪原上奔跑,跳躍著,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嘴里喊著:“太好了,我們終于到達南極點了?!?/p>
師:我們似乎還聽得到他們熱情高漲的交流,你聽到了嗎?(指幾名舉手學生)你就是斯科特,你就是威爾遜,你就是鮑爾斯,你就是埃文斯,我就是奧茨。
師:隊長,前面就是極點了!
生:(興奮地)嘿,朋友們,我們終于到達了,我們成功了!
生:(高興地)馬上就要到極點了,我們終于可以完成自己的人生夢想了!
生:(深沉地)這幾個月我們的辛苦付出都沒有白費呀!
生:(激動地)快了嗎?這是真的嗎?
師:(熱情地)朋友們,沖呀!
師:這就是熱情高漲的語言,這就是熱情高漲的畫面,每個人心中都堅信:為人類所作的決定性的業(yè)績幾乎已經(jīng)完成。本以為志在必得,本以為可以第一個揭開地球的未知秘密,本以為可以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和理想??墒?,多么遺憾的“本以為”呀!勝利化成幻影,失敗已成事實,挪威國旗耀武揚威地在那里獵獵作響。心中越是憧憬、自信,面對現(xiàn)實就越痛苦、悲傷、絕望。讓我們帶著這種理解再讀一讀斯科特的這段日記吧! (生讀。)
師:國家重托不復存在,個人夢想破碎飄零,同學們,這就是悲劇,悲劇就是美的破碎。而更有戲劇性的是,斯科特一行人還面臨著一項“冷酷無情”的任務(wù)。(屏顯: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wù),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完成的業(yè)績作證,而這一事業(yè)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為勝利者挪威人作證他們是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這一任務(wù)連作者茨威格都認為太過苛刻,太過冷漠,他稱這項任務(wù)為“冷酷無情”,而且是“最冷酷無情”,你能理解為什么這項任務(wù)對于斯科特等人來說是“最冷酷無情”的嗎?
生:他們之前認為自己就要成功了,而這個成功被挪威人奪走,竟還要他們作證,這實在是冷酷無情的。
師:太過冷漠,太過苛刻,失敗之痛,作證之痛,痛上加痛,痛何如哉!而斯科特等人的選擇是什么?
生:忠實履行。
師:你能理解面對如此“冷酷無情”的任務(wù),斯科特等人卻選擇“忠實履行”的行為嗎?
生:他們忠實地履行這一任務(wù),即是對對手的尊重,對對方成功的認可,這是我們中國人所說的君子氣概,西方的英雄氣概,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出斯科特等人是英雄。
師:誠信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zhì),“人無信不立”,在東方叫“君子風范”,在西方叫“紳士風度”。
生:我認為他們忠實地去履行,其實是對對手的一種尊重,而且既然他們失敗了,接受了這項任務(wù),沒有小人的行為,而是把這種結(jié)果真實地告之他們的國王。
師:坦然面對失敗,冷靜承認事實,不論內(nèi)心如何痛苦,也要恪守誠信這一做人的根本。美學家朱光潛說:“悲劇不僅是帶給人們巨大的痛苦,而更重要的是在痛苦面前,每個人的態(tài)度和方式?!北瘎〉娜苛α烤驮谟谠谄D難的抉擇面前,我們的主人公,他們在崇高人格的支配下,毅然選擇了人格的崇高!面對揭開世界奧秘的勇士,面對痛苦中毅然選擇崇高的英雄,我們每個人又怎能不由衷地發(fā)出深沉的贊美之情。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讓我們以斯科特為5人的代表,以“斯科特先生,我理解您 ,我敬佩您 ”的句式說幾句話,表達你對斯科特一行人忠實履行這一冷酷無情的職責的敬意。(學生寫作,教師巡查指導,選取學生優(yōu)秀作品。)讓我們以崇敬的心理和贊美的語氣來依次誦讀,表達我們的敬意。endprint
生:斯科特先生,我理解您,您想去實現(xiàn)您的夢想,您想為您的國家去爭奪榮譽,但您卻沒有成功;我敬佩您,您那強大的內(nèi)心世界,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堅持到最后一刻的高貴品格,您的英雄氣概和紳士風度深深地震撼了我。我敬佩您!
…………
(師生動情合作朗讀:這不再是一場極點的角逐和競爭,而是在困境中對人性崇高的選擇,他們在痛苦的失敗面前,在崇高人格的支配下,毅然選擇了崇高!致敬!探險南極的勇士!致敬!雖敗猶榮的英雄?。?/p>
二、死亡之悲
師:謝謝同學們,探索南極點是人類探索史上的壯舉,而面對痛苦后的坦然與高貴的人生態(tài)度更彰顯了斯科特等人的英雄本色。贊美中我們向5位探險英雄表達我們崇高的敬意,同時,也表達我們最深切的悼念。歸程中風雪淹沒了埃文斯,吞噬了奧茨,余下3人也最終覆蓋在南極的冰雪之中。為人類探險的5位英雄以痛苦的心情返程,以悲壯的死亡為結(jié)局,實可謂是悲上之悲。讓我們一起走進英雄們生命的最后時刻!請一位同學深情地為我們朗讀一下這一段。(屏顯:奧茨突然站起身來……勞倫斯·奧茨——這個英國皇家禁衛(wèi)軍的騎兵上尉正像一個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師:是的,就是這個奧茨,就是這個用凍掉了腳趾的腳板行走了幾天的奧茨,就是這個已經(jīng)向威爾遜要十幾片嗎啡隨時準備結(jié)束自己生命的奧茨,就是這個已經(jīng)一再要求大家把自己的命運同他們的分開的奧茨,在這種天氣下要到外面去走走。到外面,這種天氣,讓我們看看外面的天氣,請大家在6-11段找出關(guān)于天氣描寫的句子,看看外面是什么樣的天氣。
生: “清早起來,他們朝外一看,外面是狂吼怒號的暴風雪?!睆倪@句話中我知道外面的雪很大,在這種天氣下出去十分危險。
師:是的,不僅大雪紛飛,而且奇寒無比。南極洲是地球上最高的洲,平均海拔2千多米,最高的有4千多米,而高出海平面的部分幾乎全部被冰雪所覆蓋。就是這種天氣。
生:請同學們看第7段,“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無情的,千萬年來積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靈似的召喚來寒冷、冰凍、飛雪、風暴——使用這一切足以毀滅人的法術(shù)來對付這5個魯莽大膽的勇敢者”,我從這里可以看出天氣十分寒冷。
師:是的,據(jù)澳大利亞冰川學家越冬觀測,表層100米冰層的年平均溫度低達-200℃左右,就是這種天氣。就是這種天氣,5個人此時饑寒交迫,精疲力竭。這種天氣,走到外面意味著什么?
生:死亡。
師:奧茨為什么主動選擇走向死亡?
生:因為他們的食物和燃料都已經(jīng)不夠了,他為了讓自己的隊友活下去,他要主動面對死亡。
師:他把生存的希望留給同伴,把必死的結(jié)果留給了自己。高貴而崇高,悲壯而偉大!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奧茨突然站起身來,對朋友們說:‘我要到外邊去走走,可能要呆一些時候?!贝藭r,他可以選擇對朋友們說轟轟烈烈的豪言壯語。
生:朋友們,永別了,我們來生再見!
師:不僅轟轟烈烈,而且情意綿綿。奧茨只是突然站起身來,對朋友們說:“我要到外邊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時候?!保ㄉR讀)內(nèi)心決絕卻語句平淡,懷著必死之心卻語氣輕松,你能理解奧茨為什么這樣說嗎?
生:奧茨不想讓同伴們感到傷心,他想讓他們都活下去。
師:把生死置之度外,把必死的結(jié)果留給自己,這是人性的高貴,而此時還要顧及別人的感受,這更是任性的純美。其實不僅我們懂得,斯科特等人也懂得。
(屏顯:我們明白,這是一個勇敢的人和一個英國紳士的英勇之舉。他的騎兵團將因他迎接死亡的無畏方式而引以為榮,我們能夠體會得到他的英勇無畏。他是英勇之魂?!运箍铺厝沼?。)奧茨一步步地走出了帳篷,走向了狂風怒號,茫茫天地之中,他回望帳篷,他可能會想到什么?
生:他可能會想到他的隊友們,心中充滿了不舍。
師:奧茨一步步地走出了帳篷,走向了撫摸著一切又放棄一切的大自然,他眺望南極極點的方向,他可能會想到——
生:他可能會想到他和同伴們一起奔赴極點時的興奮和美好時光,還有他們?nèi)ツ蠘O點路途中的艱辛。
師:奧茨一步步地走出了帳篷,走向了既造就了人類又收羅一切的大自然,他的思緒回到了遙遠的家鄉(xiāng),他想到了自己的妻子和可愛的孩子。奧茨就這樣一步步走出帳篷,走向了死亡,他把生的希望留給隊友,把死留給了自己,他走得高貴而又慘烈,偉大而又悲壯!讓我們充滿敬意地一起來讀一讀。(屏顯:大家只是懷著敬畏的心情感覺到:勞倫斯·奧茨——這個英國皇家禁衛(wèi)軍的騎兵上尉正像一個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師:英雄們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強健的埃文斯、樂觀的鮑爾斯、敬業(yè)的威爾遜、英勇的奧茨和他們的隊長斯科特,他們有年邁的雙親,天使般可愛的孩子,親密的愛人,斯科特在這次探險前,拿出自己的財產(chǎn),吻別了剛出生的孩子,離開了年輕的妻子,為了理想,他踏上了南極,而此時卻一去不返。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把最珍貴的日記留給了她的妻子。(屏顯:最后一篇日記是他用已經(jīng)凍傷的手指哆哆嗦嗦寫下的愿望:“請把這本日記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隨后又悲傷地、堅決地劃去了“我的妻子”這幾個字,在它們上面補寫了可怕的“我的遺孀”。)
師:同學們,你能理解斯科特為什么把“我的妻子”改寫成“我的遺孀”吧?
生:把“妻子”寫成“遺孀”,“遺孀”是指死了丈夫的女人。寫“我的妻子”時,斯科特還活著,而改寫成我的“遺孀”,是斯科特清醒地知道,他已經(jīng)沒有活下去的希望了。
師:是的,但“我的遺孀”,準確地說,這是個矛盾的說法,“我”還在,“妻子”不可稱為“遺孀”,但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處境,必死無疑,所以我將我的妻子稱為“我的遺孀”。 他和妻子之間,隔著無法避免的死亡!就在這人稱變換中,飽含著斯科特對于妻子非常復雜的內(nèi)心情感,你能體會得到嗎?
生:他對他的妻子有十分濃厚的感情,當時他意識到自己無法逃脫死亡,所以將稱呼改為“我的遺孀”。endprint
師:這就是“憔悴一身在,孀雌憶故雄”的摯愛深深。
生:我認為斯科特此時感覺非常對不起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的孩子出生后他不能在他的身邊,而以后他再也不能陪他成長。
師:只有細膩的人才能理解善良的心。是啊,因為我,我的妻子從此失去蔭護,從此獨自面對風雨。從此不歸成萬古,空留妻兒怨黃昏,無限的歉疚。所有的深愛、不舍、痛苦、歉意都融注在這一詞語的變換之中,讓我們帶著這種理解,深情又心痛地再來讀一讀這一段吧!
三、悲劇的偉大
師:英雄一個一個走向了死亡,茫茫大地,風雪呼嘯,英雄殞命,天地同悲,美好毀滅,理想破碎,這就是悲劇。但你能理解在“悲劇”的前面為什么要加上“偉大的嗎”?
生:贊美他們團結(jié)合作的精神以及對夢想追求的信念。
…………
師:對理想的追求、事業(yè)的摯愛、舍己為人的無畏、對親友的深愛、對誠信的堅守,所有這些,都是人類最高貴、最崇高的品質(zhì),最寶貴的財富。美好、偉大的生命被毀滅,這就是悲劇,每個人都感到深深的痛苦,悲劇不僅帶給我們悲傷,更帶給我們對美好的憧憬、希望,這就是悲劇的美學價值,這就是悲劇的偉大所在,偉大的悲劇。
師:英雄們用青春和生命帶領(lǐng)人類探索未知的世界,這才有了我們對已知的世界越來越本質(zhì)的認識,才有了我們對未知的世界越來越深入的發(fā)現(xiàn),這個過程有精衛(wèi)填海一樣的堅毅,這個結(jié)果有夸父逐日一樣的悲壯。讓我們用緩慢沉重的語氣重讀悲劇,緬懷這5位英勇堅毅的壯士;讓我們用贊美敬意的語氣重讀偉大,向5位精神崇高的英雄們致敬。(學生反復讀題目:偉大的悲劇。)
師:英雄殞命,英雄不朽,英國國民全國哀悼,國王跪下來悼念英雄;南極極點被命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站;2002年,英國安妮公主登上南極,悼念斯科特南極探險90周年;作家茨威格親自為其作傳,并將其收入《人類群星閃耀時》。茨威格在文章中向斯科特及其隊友們致敬,他這樣贊道:“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zhàn)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p>
師:悲劇的偉大就在這里,悲劇在表現(xiàn)偉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毀的同時,更表現(xiàn)出無法摧毀的人的偉大和崇高。讓我們?nèi)w起立,大聲齊讀,向偉大的崇高的英雄們致敬。(全體起立,大聲齊讀。)
師:謝謝同學們。一個群星閃耀的時刻出現(xiàn),對于整個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影響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甚至能超越時空。這本書回顧了不同的時代和領(lǐng)域里那些宛若星辰般永遠散射光芒、普照暫時黑暗歷史夜晚的群星閃耀的時刻。
【教學評析】
會場上,主持人在孫老師上課后說了這樣一段話:“孫鴻飛老師把哈爾濱的冰融化作了趵突泉的水,汩汩地涌入了每一個人心中,澆灌泉城學子的心?!贝_實,孫鴻飛老師的《偉大的悲劇》是一堂直指靈魂的課,而且這堂課給人的影響是漸進的,是值得反復回味與推敲的,“偉大”“悲劇”這兩個關(guān)鍵詞在本堂課中被孫老師詮釋得淋漓盡致,孫老師手握如椽大筆,把這節(jié)課上得揮灑自如。整節(jié)課不論是從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上、主題的定位上、教師的評語上以及孫老師的個人魅力上都是很難挑出毛病的。楊鈞曾說:“凡面目特異者,其道必小。小道數(shù)載可成,中庸百年莫盡?!币还?jié)有特點的好課尚且需要勞費神思才能評價,而“中庸”的課著實令人難以下筆,孫鴻飛老師為人溫潤如玉,人亦如其課,在各方面的技術(shù)特點都很均衡,讓人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逼鋵嵾@才是一節(jié)好課的最佳境界。老子曰:“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美無言?!笔侵^此道也。下面我僅從三個最讓我嘆服的角度去欣賞孫老師的課。
一、鏈鎖式的課堂結(jié)構(gòu)——緊湊、嚴密、清晰
孫老師的課堂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清晰流暢。如把課前檢查字詞與讓同學簡要概括課文故事聯(lián)系起來,又如引導學生用心理描寫來體會文中的“失敗之悲”,這樣的連貫設(shè)計不僅僅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且具有很強的“遞進式”關(guān)系,學生可以通過上一環(huán)節(jié)的內(nèi)容直接遞進到下一環(huán)節(jié)。這樣的手法在此前《臺階》《心中的鷹》等課都有應(yīng)用。在環(huán)節(jié)的選擇上,孫老師在課堂中絕不拖沓,內(nèi)容量豐富卻極其精悍,并無冗余的環(huán)節(jié)可以刪減。拿課程的兩大主體板塊來說,斯科特一行去探索南極點的失敗之悲與奧茨之死的死亡之悲之間雖有共通的情愫,但是細細品鑒兩個部分,內(nèi)心情感卻截然不同。斯科特一行人歷盡千辛萬苦,無盡的煩惱,風餐露宿,這一切為的就是能成為第一個登上南極點的人,可是當他們到達南極點后不但面對的是失敗而且還要忠實地履行對手給的任務(wù),為阿蒙森一行人第一個到達南極點作證。這其實是悲中壯,雖然失敗,但是他們在困境中選擇了人性的崇高,所以他們是雖敗猶榮的勇士和英雄。而在返回的途中,風雪淹沒了埃文斯,吞噬了奧茨,余下三人也相繼死亡,這5位英雄不但承擔著返程時巨大的精神痛苦,更要面對死亡,這是悲中之悲。奧茨像紳士一樣默默地消失在風雪中,而隊長斯科特的最后一篇日記寫給了他的遺孀。第二板塊的悲劇比第一板塊更加深一層,茫茫大地,風雪呼嘯,英雄殞命,天地同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偉大”和“悲劇”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二、直指靈魂的課堂主題——跨越國家和民族,具有普適性,人類共有
如果把課程結(jié)構(gòu)比作一節(jié)好課的四肢,那主題就是靈魂。悲劇之悲不難感受,而讓學生體會到為什么偉大,就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孫老師在課堂上針對悲劇與學生展開了精彩對話。
只有在悲劇中才能凸顯偉大,所以孫老師先講悲劇,在學生對悲劇理解得很深之后,才過渡到對于“偉大”的理解,斯科特一行人的偉大之處就體現(xiàn)在他們在極其惡劣的環(huán)境中經(jīng)得起人性的考驗。佛經(jīng)上曾經(jīng)講到,人在六道之中,一直處于不上不下的地位,卻是最容易成佛的。斯科特他們的選擇是很艱難的,但無疑是最閃耀的,這體現(xiàn)了人性中最光輝的一面,所以稱得上是“偉大”。孫老師這節(jié)課不僅僅講了悲,更濃墨重彩地講了偉大,這個主題是很難想到的,更難在用短短一堂課的時間將其詮釋得淋漓盡致。
三、詩意的評價語、多樣且不可替換的教學手法
孫老師課上的每一句話都精心雕琢,并不隨意。在學生用四字詞語描述“這種天氣”時,孫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字字珠璣。認真去審視孫老師的課堂實錄,我們發(fā)現(xiàn),這樣的評價語很精細,而且在課堂中已經(jīng)形成一種風格,如果字斟句酌地去看這些評價語,真的可以說非常精彩,更難得的是評價語對于課堂環(huán)節(jié)的支撐作用。如在總結(jié)對“冷酷無情”的體會時,孫老師不但高屋建瓴地總結(jié)了學生的回答,而且巧妙地引出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問題。又如學生在體會“忠實履行”職責這個問題時,孫老師最后的評價語非常真誠,總結(jié)語雖字斟句酌卻不露痕跡,名師風范,就在于此。
而在教學手法上,孫老師一絲不茍,可用5個字概括其執(zhí)行原則:
全:目標不遺漏。朗讀與表述結(jié)合,從文章字詞著手,而后進入文章情節(jié),引導學生體會主題。
深:學習的目標要到位。主題挖掘極深,不但解決了“悲劇”的主題,更延伸出為什么“偉大”的內(nèi)涵。
優(yōu):教學方法的選擇始終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chǔ)上。符合學情,課堂調(diào)動充分,教師上得出彩,學生聽得投入。
新:教學方法求新。借助音像進行課堂導入,巧妙使用課堂配樂,師生合作形式多樣,采用了拓展型的課堂結(jié)尾。
真:教學內(nèi)容盡最大可能涉及真實世界。如充分讓學生感知南極點的寒冷以及體會人物心情,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王崧舟老師曾經(jīng)說,一堂好的語文課最高境界就是“人即是課、課即是人,境界越高,課的痕跡越淡,終至無痕。因此,課的最高境界乃是無課。”其實我的這些評價和感受,與孫老師的課相比真的“無關(guān)緊要”,因為孫老師在課堂上注入了他的生命和靈魂,使課堂成為自由和率性的道場,唯有用心才能感受。
(注:此課為第八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論壇暨名師講堂研討會觀摩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