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瑩,陶雪斌*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00)
腸梗阻患者胃管胃腸減壓的護理
劉瑩瑩,陶雪斌*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00)
目的 探討腸梗阻患者胃管胃腸減壓期間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腸梗阻患者74例作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抽簽方法分組,研究組(n=37)在胃管胃腸減壓期間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n=37)則應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對比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以及患者滿意度。結果 研究組患者滿意度是100.00%,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是97.30%;對照組患者滿意度是89.19%,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是81.0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腸梗阻患者胃管胃腸減壓期間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肯定,值得借鑒。
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腸梗阻患者;胃管胃腸減壓;綜合護理干預
本研究為明確腸梗阻患者胃管胃腸減壓期間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在37例腸梗阻患者胃管胃腸減壓期間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并以常規(guī)護理為參考,現(xiàn)報道2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患者滿意度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腸梗阻患者74例作研究對象,已經(jīng)B超等檢查明確診斷為腸梗阻。排除合并認知障礙者,均已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將其隨機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各37例。其中,研究組男19例,女18例;年齡27~78歲,平均年齡(53.15±5.47)歲;文化程度:小學3例,初中11例,高中21例,大學2例;對照組男20例,女17例;年齡28~78歲,平均年齡(53.17±5.44)歲;文化程度:小學2例,初中12例,高中19例,大學4例;兩組患者平均年齡、文化程度、性別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包括病情評估、檢查負壓裝置、體溫指導、插管以及出院指導,不強調特殊護理內容;研究組患者則在胃腸減壓期間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即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強心理、巡視等方面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
心理護理。腸梗阻患者對于胃管引起的不適感容易產(chǎn)生抵觸、恐懼心理,依從性較差[5]。對此,護理人員接到醫(yī)囑通知后,應在操作前全面評估患者病情、病史,如心臟病患者應提前做好搶救準備;同時,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告知其胃腸減壓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解釋,是其充分明確操作流程、可能出現(xiàn)的不適感以及配合方式。此外,患者術后容易因傷口疼痛等煩躁不安,加上胃管刺激可引起咽喉部位不適,患者多難以忍受,容易自行拔管,護理人員應及時疏導患者心理,排解其消極情緒;另外,可為患者介紹成功病例,提升其治療信心,使其在治療期間保持良好心態(tài)。
插管護理。插管前,指導患者保持半坐臥位或平臥位,在其下頜鋪治療巾,以濕潤棉簽清潔鼻孔。同時,插管期間應動作輕柔,也液體石蠟油充分潤滑胃管,避免損傷試管粘膜。同時,選取長度適宜的插管,若插管達到15 cm,提醒心患者作吞咽動作。若患者有惡心感,則立即停止操作中,叮囑其張口呼吸,在惡心感消退后,再繼續(xù)插管。
胃管護理。妥善固定胃腸減壓管,避免出現(xiàn)漏氣、扭曲、受壓等情況,同時,保證減壓管長度富余,防止患者翻身、活動時與胃管脫出情況。另外,保證負壓引流器低于患者頭部,并將負壓器吊在患者胸前,避免其站立時胃管脫落;另外,保證胃管處于通暢狀態(tài),并保持有效負壓。
拔管護理.患者病情好轉、恢復正常胃腸蠕動功能、無明顯腹脹癥狀,且肛門排氣后,應立即停止胃腸減壓處理。拔管后,將減壓管、吸引裝置分開,鉗閉間牙冠,提醒患者屏氣,快速拔掉減壓管。拔出胃管后,將患者鼻腔、面頰上分泌物以及污跡擦拭干凈。
1.3 觀察指標
(1)統(tǒng)計一次性拔管成功率;
(2)自擬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分析其對整體護理質量的滿意度;問卷包含滿意、不滿意兩種選項,滿意度=滿意者/總人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患者滿意度
研究組患者滿意度是100.00%,與對照組的89.19%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2.2 對比一次性拔管成功率
研究組37例,一次性插管成功者36例,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是97.30%;對照組患者共37例,一次性插管成功者30例,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是81.0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5.045,P=0.025)。
胃腸減壓作為醫(yī)療領域上一項基礎性護理操作技術,多用于腸梗阻患者治療中,可通過負壓引流胃腸內氣體、液體,減輕腸梗阻患者的腸道壓力,改善其胃腸壁的血液循環(huán),從而使患者腸胃得以休息[1~2]。然而,在腸梗阻患者胃腸減壓期間容易產(chǎn)生緊張、擔憂等負面心理,且脫管情況時有發(fā)生,影響治療效果,需輔以有效護理干預[3]。
綜合護理作為當代護理領域上一種新興護理模式,可兼顧患者生理、心理等各方面護理需求,保證護理內容的全面性,可使患者獲得理想護理體驗[4]。首先,實施心理護理,不但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還可消除其擔憂、緊張情緒,預防其自行拔管;其次,插管護理可明顯提升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比如患者嗆咳時,需立即拔出胃管,避免其胃管誤入氣管,隨后重新置管;如果患者咽喉部敏感性過高,需報告醫(yī)生遵醫(yī)囑給予局麻藥,予以表面麻醉后,再插管,可避免反復插管;胃管、拔管護理則是可避免脫管等意外,并順利拔管。
結果提示,研究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滿意度均較高,可見腸梗阻患者胃管胃腸減壓期間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提升患者滿意度、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1] 陶智玲,陳 輝.老年腸梗阻患者留置胃管多種操作方法的探討及護理[J].新疆中醫(yī)藥,2013,31(1):58-60.
[2] 唐相信.胃管置入不同長度在腸梗阻患者胃腸減壓時的效果觀察[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4,9(8):105-106.
[3] 唐 銳,汪佳明,王 穎.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腸梗阻患者的改良胃腸減壓及保留灌腸護理[J].護理學報,2016,23(12):52-53.
[4] 劉曉霞,彭志堅,李 蓉.一次性引流袋在胃腸減壓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24):2908-2908.
[5] 孫雪琴,何續(xù)遜,潘萬蓉,等.腫瘤化療相關性腸梗阻十項措施全程護理的探討[J].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2016,5(6):538-541.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5.75.02
陶雪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