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光亮,蔣新立,李曄旻
(中國石化華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塔河油田超深井壓裂裂縫自生酸酸化研究及應用
賈光亮,蔣新立,李曄旻
(中國石化華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塔河油田碳酸鹽巖儲層孔喉配合度低、連通性差、非均質性強,造成常規(guī)酸壓濾失量大、酸蝕裂縫穿透距離有限、難以溝通井筒遠處的規(guī)模儲集體。為此,針對不同區(qū)塊儲層的不同特點,開展了塔河油田超深井自生酸酸化壓裂研究,并在塔河10區(qū)TH10270井開展了自生酸酸化工藝先導試驗,取得明顯效果。該工藝的順利實施,明確了自生酸酸化壓裂在塔河油田奧陶系超深井壓裂改造上的可行性。
塔河油田 奧陶系 碳酸鹽巖 酸化 壓裂 自生酸
塔河油田奧陶系縫洞型油藏是由多個縫洞單元在空間上疊合形成的復合油氣藏[1-2],埋深5 400~6 900 m,壓力系數(shù)1.1左右,地層溫度120~140 ℃,具有埋藏超深、高溫、高壓和非均質性極強的特點[3-4]。塔河油田80%以上的碳酸鹽巖儲層通過酸壓才能實現(xiàn)儲量動用[5],一般酸壓的液體用量為400~800 m3[6],裂縫長度一般小于120 m,一部分油氣井壓后投產(chǎn)不久便停噴,地層能量供給不足,沒有明顯的穩(wěn)產(chǎn)期,普通酸壓可以部分解除鉆井、完井、修井以及前期注水施工等造成的近井地帶污染,溝通井筒附近的定容體和小規(guī)模有利儲集空間,但是奧陶系儲層的復式成藏模式和酸壓液體用量的限制阻礙了裂縫的延伸和井筒遠處有利儲集體的溝通。
為了實現(xiàn)塔河油田下古儲層改造工藝上的突破,西北分公司先后開展了復合酸壓和大比例前置液水力擴容技術,但效果不一。復合酸壓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有效裂縫的長度,但對于距井筒較遠儲集體的溝通有一定的局限;水力擴容技術加大了前置液泵入量,增加了水力裂縫的長度,但壓后裂縫迅速閉合,沒有充分形成酸液的非均勻刻蝕,有效導流能力較差,且壓后返排周期長,成本高[7-8]。為此,西北分公司開展了自生酸酸化工藝試驗,并取得了較好的改造效果。
(1)自生酸酸化是通過兩種化合物在地面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泵入需改造儲層的裂縫系統(tǒng)中,在儲層高溫條件下生成一定濃度的鹽酸,實現(xiàn)對裂縫深部表面酸蝕,形成具一定導流能力的“蚓孔”,達到深穿透的目的。
(2)自生酸是隨著溫度的升高,高聚合度羰基化合物和鹽類發(fā)生反應逐漸生成酸的酸液體系。該液體在常溫條件下反應緩慢,當溫度達到90 ℃時反應速度明顯加快,溫度越高,生成鹽酸速度越快[9-11]。
2.1低溫穩(wěn)定性能測定
將自生酸體系A劑與B劑1:1體積混合后,分別在17 ℃和40 ℃條件下,測試其酸液濃度。結果表明:該體系在17 ℃放置1天后酸濃度可達到7.46%,放置4天后酸濃度可達到8.12%;在40 ℃恒溫1天后酸濃度可達到9.31%。說明該自生酸體系的低溫反應速度緩慢,能基本滿足現(xiàn)場施工配液需求。
2.2酸巖反應殘酸濃度測定
取奧陶系一間房組過量巖心,對比100℃條件下自生酸酸液體系和普通膠凝酸酸液體系反應后殘酸濃度,測試顯示:隨時間延長,自生酸體系的酸濃度先增加后緩慢降低,2.5 h后酸濃度還有1.44 mol/L;普通膠凝酸體系的酸濃度隨時間延長急劇降低,90 min后酸濃度只有0.4 mol/L(見表1);相同過量巖心100 g,相同酸巖反應時間后,自生酸反應消耗的巖心為11.6 g,普通膠凝酸反應消耗的巖心為21.1 g,差別接近2倍(見表2),說明相同條件下,自生酸與相同質量的巖心完全反應所需的時間更長,即酸巖反應速率更低,能更好地滿足塔河油田碳酸鹽巖油藏深穿透酸化的需求。
表1 自生酸與膠凝酸酸巖反應殘酸濃度對比測試
表2 酸巖反應前后巖心稱重對比結果統(tǒng)計 g
2.3酸巖反應動力學方程
實驗室進行了現(xiàn)場用自生酸液體系和普通膠凝酸在不同條件下動力學試驗。在一定的反應時間內(nèi),測試了酸巖反應前后酸液濃度的變化(見表3、表4)。實驗表明:
(1)膠凝酸的反應級數(shù)1.507 2大于自生酸反應級數(shù)1.001 3,表明濃度對膠凝酸反應速率的影響較強烈,酸壓施工設計中,必須對酸液濃度進行優(yōu)選;
(2)對比自生酸和膠凝酸體系,兩者在恒溫條件下的反應速度常數(shù)相差不大(K1=9.353 9×10-7,K2=8.570 4×10-7),但自生酸反應速度要小于膠凝酸,自生酸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大酸蝕作用距離,改造效果優(yōu)于膠凝酸。
表3 自生酸與膠凝酸酸巖反應動力學試驗結果統(tǒng)計
表4 自生酸與膠凝酸酸巖反應動力學方程
2.4酸蝕裂縫導流能力測定
通過人工制作酸巖反應巖板,在室溫條件下,采用現(xiàn)場用自生酸酸液體系,測試了不同閉合壓力條件下,酸巖反應導流能力(圖1~2)。測試結果顯示:低閉合壓力條件下自生酸導流能力較高,隨著閉合壓力值增大,導流能力迅速減小,并趨于平緩。
圖1 自生酸導流能力測試曲線
圖2 自生酸導流能力隨閉合壓力變化曲線
TH10270井完鉆井深5 803 m,改造層位奧陶系一間房組,鉆井過程中無無漏失、放空現(xiàn)象,酸化目的層位:奧陶系一間房組,井段:5 713.16~5 803 m,測井解釋為Ⅱ、Ⅲ類儲層,措施前不出液。該井采用深穿透自生酸酸化工藝,擠入地層前置非交聯(lián)壓裂液356.5 m3進行壓裂造縫,自生酸270 m3刻蝕裂縫,膠凝酸30 m3。施工泵壓最高78.4 MPa,最大排量6.3 m3/min,停泵壓力3.4 MPa,用酸量3.34 m3/m,地層吸液強度0.07 m3/(min·m-1)。在泵注自生酸過程中,施工壓力在10 min內(nèi)由35 MPa降至16 MPa,有明顯的溝通有效儲集體顯示,裂縫刻蝕效果明顯。措施后采用6 mm油嘴控制放噴排液,初期日產(chǎn)油量54 t,產(chǎn)水8.6 m3,改造效果明顯。
壓后通過FracProPT軟件對該井裂縫剖面進行模擬分析,得到壓后裂縫縫長252.4 m,有效縫長91.6 m,達到了較好的改造效果。
(1)自生酸體系低溫條件下穩(wěn)定性試驗說明:該自生酸體系的低溫反應速度緩慢,能基本滿足現(xiàn)場施工配液需求。
(2)在高溫酸巖反應過程中,巖心充足、反應時間相同的條件下,普通膠凝酸反應消耗的巖心量是自生酸的2倍,說明與普通膠凝酸體系相比,自生酸使相同量巖心反應徹底所需時間長得多,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大酸蝕作用距離,加大酸壓效果。
(3)自生酸和膠凝酸酸巖反應動力學試驗表明:自生酸反應級數(shù)較膠凝酸反應級數(shù)小,濃度對自生酸反應速率的影響較膠凝酸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現(xiàn)場儲備及配置酸液的要求,有利于規(guī)?;茝V應用。
[1] 于學忠.乳化酸酸壓工藝技術在塔河油田的應用[J].石油鉆探技術,2002,30(3):69-71.
[2] 陳凌,胡國亮.從酸壓機理探討塔河油田酸壓工藝發(fā)展方向[J].石油鉆探技術,2004:32(4):69-71.
[3] 艾昆,李謙定,袁志平,等.清潔轉向酸酸壓技術在塔河油田的應用[J].石油鉆采工藝,2008,30(4):71-74.
[4] 韓忠艷,耿宇迪,趙文娜.塔河油田縫洞型碳酸鹽巖油藏水平井酸壓技術[J].石油鉆探技術,2009:37(6):94-97.
[5] 張燁,趙文娜.塔河油田縫洞型碳酸鹽儲層重復酸壓實踐[J].新疆石油科技,2009:2(19):34-36.
[6] 李培廉,張希明,陳志海.塔河油田奧陶系碳酸鹽巖油藏開發(fā)[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5.
[7] 賈光亮,張飛洲,梁護站.塔河油田超大規(guī)模復合酸壓技術[J].石油鉆探技術,2011,39(6):78-81.
[8] 劉來寶,梁尚斌,趙普春,等.塔河奧陶系6000m3超大規(guī)模酸壓實踐[J].中外能源,2010,15(11):60-63.
[9] 彭建文,張喜玲,張婷,等.地層自生酸解堵降壓增注技術研究[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4:36(12):227-229.
[10] 楊榮.高溫碳酸鹽巖儲層酸化稠化自生酸液體系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5.
[11] 羅君蘭,曹暢,胡文庭.適用于塔河油田的自生酸體系研究[J].石化技術,2015,22(9):199-207.
(編輯 韓 楓)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elf-generating acidfracturing technology in Tahe Oilfield
Jia Guangliang,Jiang Xinli,Li Yemin
(NorthChinaPetroleumEngineeringCo.,Ltd.,SINOPEC,Zhengzhou450000,China)
There are low degree of pore-throat adaptability,poor connectivity,and strong heterogeneity in carbonate reservoir of Tahe Oilfield.As a result,there are large amounts of fracturing fluid loss,limited penetration distance of acid etching fractures,and hard to connect the scale reservoirs far from the wellbore.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reservoirs,it was carried out study on self-generating acid fracturing technology.A pilot test was implemented in TH10270 well.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an obvious effect has been obtained,and it is feasible to conduct the self-generating acid fracturing technology for stimulating Ordovician ultra deep wells in Tahe Oilfield.
Tahe Oilfield;Ordovician system;carbonate reservoir;acidizing;fracturing;self-generating acid
10.16181/j.cnki.fzyqc.2017.02.016
2016-11-23;改回日期:2017-02-13。
賈光亮(1983—),工程師,從事油氣井酸化壓裂方面的研究。E-mail:jglly@126.com。
TE34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