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偉,陸美芹*,倪 杰,陸勤美,陳 蕾
(南通市腫瘤醫(yī)院放療科,江蘇 南通 226000)
聚焦解決模式對顱內(nèi)腫瘤放療患者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負擔及負性情緒的影響
朱 偉,陸美芹*,倪 杰,陸勤美,陳 蕾
(南通市腫瘤醫(yī)院放療科,江蘇 南通 226000)
目的 探討聚焦解決模式對減輕顱內(nèi)腫瘤放療患者主要照顧者照顧負擔及改善其負性情緒的作用。方法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顱內(nèi)腫瘤患者的主要照顧者120名列為研究對象,根據(jù)不同干預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60名/組),采用照顧負擔量表、負面情緒自評量表調(diào)查統(tǒng)計兩組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負擔及負性情緒,并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經(jīng)調(diào)查統(tǒng)計顯示,干預后觀察組主要照顧者其照顧負擔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且干預后觀察組主要照顧者其負面情緒(焦慮、抑郁)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結論 采用聚焦解決模式對減輕顱內(nèi)腫瘤放療患者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負擔及改善其負性情緒均有著顯著效果,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聚焦解決模式;顱內(nèi)腫瘤放療;主要照顧者;照顧負擔;負性情緒
顱內(nèi)腫瘤患者因病情需要(如術后瘤體摘除不完全、腦轉(zhuǎn)移瘤及對手術不耐受等等)常采用放射治療,但放射治療易致顱內(nèi)腫瘤患者出現(xiàn)顱內(nèi)壓增高、腦水腫等不良反應,甚者出現(xiàn)意識不清、肢體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并發(fā)癥,不僅增加了護理風險,同時還將增加其主要照顧者的護理負擔,進而導致照顧者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1]。聚焦解決模式是上世紀70年代由外國學者Steve de Shazer首先提出的一種新型心理干預方法,其通過引導人體思維向積極、樂觀方向思考問題,進而最大化挖掘個體或團體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臨床診療工作提供支持的一系列心理干預措施[2]。本研究通過對120例顱內(nèi)腫瘤放射治療患者的主要照顧者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預方案,進而探討針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負擔及負性情緒更為有效的干預方法,研究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顱內(nèi)腫瘤放療患者的主要照顧者列為研究對象。將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接受放射治療顱內(nèi)腫瘤患者60例的主要照顧者60名列為對照組;將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放射治療顱內(nèi)腫瘤患者60例的主要照顧者60名列為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齡23~66歲,平均年齡(43.6±5.4)歲;觀察組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齡25~67歲,平均年齡(44.1±5.7)歲;兩組患者年齡及性別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對照組主要照顧者中男13例,女47例,年齡25~65歲,平均年齡(41.7±4.5)歲;觀察組主要照顧者男15例,女45例,年齡23~66歲,平均年齡(42.1±4.3)歲;兩組主要照顧者年齡、性別及文化程度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患者納入標準[3]:①經(jīng)病理或顱腦CT、MRI證實,無放療禁忌癥患者;②初中以上文化;③了解疾病診斷無需保護性醫(yī)療;④無其他嚴重的軀體性疾?。虎莼颊咧?、自愿參加實驗研究。患者排除標準[4]:①患有其它軀體性或慢性疾病者;②中途放棄放療方案或未完成研究者。照顧者納入標準:①年滿十八歲,性別不限并愿意接受調(diào)查研究者;②照顧時間>2周且照顧時間最長者;③有閱讀或言語表達能力,能理解調(diào)查表所表述內(nèi)容。照顧者排除標準:①雇用型照顧者;②伴有疾病或有精神疾病史的非健康者;③無文化或不能獨立完成量表書寫作答者。
1.3 方法
對照組照顧者由醫(yī)護人員對其進行常規(guī)人文關懷;觀察組照顧者由責任組長對其進行聚焦解決模式干預,具體如下:(1)描述問題;顱內(nèi)腫瘤患者經(jīng)放療后可能會出現(xiàn)意識不清,大小便失禁伴有呼吸、脈搏減慢及體溫、血壓升高、肢體抽搐、癲癇等癥狀,少數(shù)患者有情緒的變化;且放療期間患者存在著壓瘡、墜床、跌倒、燙傷、誤傷、窒息、自殺等護理風險??紤]到以上因素均可能造成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壓力增大及心理負擔過重,因而,同主要照顧者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梁及構建良性和諧關系十分必要,通過了解其心理動態(tài);實施有效溝通引導其講述在照顧中所遇到的困難及心理感覺,進而知曉其所做出的努力與所面臨的問題并及時給予心理疏導。(2)構建目標;通過主要照顧者對面臨問題的描述,在深入了解其處境及期望后,協(xié)助其積極構建可行性目標;目標從假設事物向良好方向發(fā)展,“如假設顱內(nèi)腫瘤患者經(jīng)治療后意識不清、大小便失禁及不良情緒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后,你會怎么做,你該怎么做?”,幫助其朝所期盼的方向擴大進步;并鼓勵其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積極建立可行性照顧目標。(3)探查例外;在確立照顧目標后,尋找可利用資源(如某顱內(nèi)腫瘤患者經(jīng)治療后成功康復案例),并與照顧者談論這些話題,以提高其照顧信心,引導其向積極方向思考問題;通過主要照顧者的行為及言語進而影響患者,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4)給予反饋;針對于之前主要照顧者做出的努力,探究其存在的自身優(yōu)勢和處理問題的有利資源,給予相應的稱贊和鼓勵,加強其自主能動性,并最終加強其解決問題、實現(xiàn)目標的信心。(5)評估進步;通過上述有效交流,對主要照顧者為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所做出的努力進行及時評估,并給予肯定;進而提高其照顧積極性,以鼓勵其繼續(xù)提高照顧質(zhì)量。
1.4 效果評定
采用照顧負擔量表、負面情緒自評量表調(diào)查統(tǒng)計兩組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負擔及負性情緒;并進行對比分析。照顧負擔量表(CBI)采用王烈[4]編制的相關量表,其可分為個人負擔及責任負擔兩個維度(共18個條題),每題1~4分,每個維度總分為44分,量表總分88分;分值越高表示負擔越重,量表信效系數(shù)α=0.88。負面情緒自評量表采用Zung[5]編制的相關量表,其可分為焦慮(SAS)及抑郁(SDS)兩個維度(共40個條題),每題1~4分,每個維度總分為50分,量表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負面情緒越高,量表信效系數(shù)α=0.75。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有意義。
2.1 兩組主要照顧者其照顧負擔分析比較
經(jīng)調(diào)查顯示,干預后觀察組主要照顧者其照顧負擔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主要照顧者其照顧負擔分析比較(±s,分)
表1 兩組主要照顧者其照顧負擔分析比較(±s,分)
組別 個人負擔評分 責任負擔評分對照組(n = 6 0) 3 1 . 1 6 ± 2 . 5 9 3 3 . 2 5 ± 1 . 6 7觀察組(n = 6 0) 2 9 . 6 7 ± 1 . 9 8 3 2 . 4 8 ± 1 . 5 2 t 3 . 5 4 2 . 6 4 1 P 0 . 0 0 1 0 . 0 0 9
2.2 兩組主要照顧者其負面情緒分析比較
經(jīng)統(tǒng)計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主要照顧者其負面情緒(焦慮、抑郁)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主要照顧者其負面情緒分析比較(±s,分)
表2 兩組主要照顧者其負面情緒分析比較(±s,分)
組別 SAS評分 SDS評分對照組(n=60) 34.62±3.27 32.46±2.83觀察組(n=60) 33.14±2.95 31.15±2.39 t 2.603 2.76 P 0.01 0.007
顱內(nèi)腫瘤是指顱內(nèi)各種組織的原發(fā)性腫瘤或身體其它器官惡性腫瘤轉(zhuǎn)移至顱內(nèi)的繼發(fā)性腫瘤。放射治療作為其主要的治療手段,在臨床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多數(shù)學者認為[6],放療可以防止局部復發(fā),延長生存時間,因此被列入循證醫(yī)學Ⅰ類證據(jù),在改善患者生存質(zhì)量方面存在優(yōu)勢。但學者沈群英等人[7]對腫瘤放療患者預防跌倒、燙傷及自殺等安全隱患進行了探討,認為顱內(nèi)腫瘤患者在放療期間可能存在著高風險性,將明顯增加患者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負擔及心理負面情緒。因而,對于顱內(nèi)腫瘤患者采用放射治療時,不僅要高度重視患者的心理及病情變化,還應注重其對患者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負擔及心理負面情緒的影響,并積極展開科學有效的干預措施。
聚焦解決模式是將積極心理學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的一種全新理念的心理干預方法;其主要由:描述問題、構建目標、探查例外、給予反饋及評估進步等5個項目組;通過引導研究對象向積極、樂觀的層面思考問題,并不斷尋求個體優(yōu)勢、挖掘個體潛能及最大化利用可用資源;其應用于臨床護理時不僅僅為解決實際護理工作所遇到的問題,而最終目標為最大化利用可用的一切資源以維護實施對象的身心健康。學者陳志玲等[8]人將聚焦解決模式應用于改善癌癥患者的負面情緒獲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中,通過以觀察組主要照顧者為研究對象,進而對其實施聚焦解決模式心理干預,并分析其效果評定結果發(fā)現(xiàn);干預后觀察組主要照顧者其照顧負擔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且干預后觀察組主要照顧者其負面情緒(焦慮、抑郁)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采用聚焦解決模式對減輕顱內(nèi)腫瘤放療患者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負擔及改善其負性情緒均有著顯著效果。學者李可等[9]人通過對80例腸造口患者主要照顧者采用聚焦解決模式進行心理干預獲得滿意效果,與本研究結果基本相近[10]。
綜上所述,采用聚焦解決模式對減輕顱內(nèi)腫瘤放療患者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負擔及改善其負性情緒均有著顯著效果,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 劉立恒,趙 宏,靳二虎,郭守芳,楊國仁.(125)I粒子立體定向近距離放射治療顱內(nèi)腫瘤應用進展[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5,11:1768-1771.
[2] 賈麗霞,王二香,郭琳華,等.聚焦解決模式臨床應用現(xiàn)狀[J].護理研究,2014,(21):2577-2580.
[3] 李 娜.顱內(nèi)腫瘤放射治療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08:225-226.
[4] 李 瑛,韓 波,林志國,潘慧瑩,錢茂森.調(diào)強適形放射治療顱內(nèi)腫瘤的臨床療效[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03,04:352-354.
[5] 王 烈,楊小湜,侯 哲,等.護理者負擔量表中文版的應用與評價[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6,22(8):970-972.
[6] Zung WWK.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Arch Gen Psychiatry,2005,14(12):63-70.
[7] 邱 怡,劉海萍,萬政強,等.腦膠質(zhì)瘤患者術后放射治療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22):136-137.
[8] 沈群英.腫瘤病人放療期間的安全隱患及對策[J].全科護理,2012,10(5):443-444.
[9] 陳志玲,江錦芳,曾 珊,等.聚焦解決模式對癌癥化療患者負性情緒和應對方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14):167-169.
[10] 李 可,楊 艷.聚焦解決模式對腸造口患者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負擔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2):225-230.
本文編輯:劉帥帥
The effect of focused coping model on the burden of care and negative emotion of primary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tumor
ZHU Wei, LU Mei-qin *, NI Jie, LU Qin-mei, CHEN Lei
(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 Nantong Tumour Hospital,Jiangsu Nantong 226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ocusing mode on reducing the burden of care and improving the negative emotion of the primary caregivers i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tumor radiotherapy.Methods 120 primary caregivers of 120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tumor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ntervention method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60 / group ), Taking care of the burden of the scale, the negative emotional self-rating scale survey of two groups of caregivers of the main care burden and negative emotion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caregiving score of the main caregive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1), and the scores of negative emoti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he main caregiver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1). Conclusion Focusing model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reducing the burden of care and improving the negative emotion of the primary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tumor radiotherapy, and has a very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Focused solution mode;Intracranial tumor radiotherapy;Primary caregivers;Care burden;Negative mood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09.1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