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 華
(蘇州大學附屬常熟醫(yī)院/常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蘇州 215500)
糖尿病患者護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應用研究
榮 華
(蘇州大學附屬常熟醫(yī)院/常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蘇州 215500)
目的糖尿病患者護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應用研究。方法 選取2016年1~6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護理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教育方法,護理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對比兩組血糖、相關(guān)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情況。結(jié)果 護理前后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值均有明顯下降,同時護理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值分別為(6.09±0.33)mmol/L、(7.39±1.04)mmol/ L,和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開展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后,可以幫助患者加強對糖尿病疾病的認識,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管理和防護工作,調(diào)節(jié)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標,盡量保證患者處于一個健康、穩(wěn)定的生活狀態(tài)中。
糖尿??;護理管理;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應用效果
糖尿病在我國發(fā)病率日漸上升,在臨床治療時主要是在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加強護理干預指導,充分運用健康教育管理方式,改善患者的血糖高情況,減少不良癥狀的發(fā)生,同時實現(xiàn)對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開展全程健康教育指導,幫助患者正確的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礎(chǔ)護理操作,改善病情,提升護理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6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護理組,各4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齡33.60~75.10歲,平均年齡(47.11±10.5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教育指導,主要是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的病情、疾病可能的誘發(fā)因素、糖尿病知識等開展基礎(chǔ)指導工作[1-2],告知患者在生活中需要從飲食方面加強管理控制,保證血糖穩(wěn)定,同時適當開展運動鍛煉,不斷增強身體素質(zhì)。
護理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值
護理前后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值均有明顯下降,同時護理組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值分別為(6.09±0.33)mmol/L、(7.39±1.04)mmol/L,和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值對比(±s,mmol/L)
表1 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值對比(±s,mmol/L)
組別 n 時間 空腹血糖 餐后2小時血糖護理組 40 護理前 9.85±1.68 12.66±3.68 40 護理后 6.09±0.33 7.39±1.04對照組 40 護理前 9.86±1.69 12.69±3.69 40 護理后 7.86±1.04 10.08±1.54
2.2 相關(guān)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情況、護理滿意度指標對比
護理組相關(guān)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情況、護理滿意度指標分別為(89.93±4.56)分、(90.28±3.74)分、(93.63±1.50)分,和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相關(guān)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情況、護理滿意度指標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相關(guān)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情況、護理滿意度指標對比(±s,分)
組別 n 相關(guān)健康知識掌握情況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情況 護理滿意度護理組 40 89.93±4.56 90.28±3.74 93.63±1.50對照組 40 68.21±2.98 70.70±2.85 81.19±2.69 P<0.05 <0.05 <0.05
全程教育護理指導工作開展時,第一,成立小組。由主治醫(yī)師、護士長、基礎(chǔ)護理人員等共同組成健康指導小組,對患者全面開展全程健康教育工作,指導護理人員做好護理工作,加強護理管理。
第二,健康知識宣教。患者從入院開始后,護理人員主動發(fā)放相關(guān)的健康手冊、播放視頻等,詳細講解控制血糖、定時檢測血糖的重要性[3],針對可能引發(fā)的并發(fā)癥、不良反應癥狀等提前做好相關(guān)預防護理知識,同時能夠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指導,使得患者能夠充分認識到糖尿病的危害,主動配合護理工作開展,提升護理效果。
第三,用藥指導。護理人員針對用藥知識進行宣傳和教育指導,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用藥方式,控制好用藥劑量等,同時能夠堅持科學的用藥習慣。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胰島素藥物,同時正確掌握用藥劑量,掌握正確的注射方式,囑咐患者按時服用藥物,避免引起血糖異常等情況出現(xiàn)。同時還需要針對家屬開展用藥健康指導,使得患者家屬掌握正確的用藥方式,比如胰島素注射方式、注射劑量等,正確使用血糖儀[4],一旦患者沒有嚴格遵照醫(yī)囑實施治療工作時,患者家屬可以監(jiān)督其治療工作開展,定期完成血糖檢測工作,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協(xié)助護理人員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和護理工作。
第四,心理指導。糖尿病患者病程久,病情復雜,藥物劑量比較大,再加上病情不穩(wěn)定等,患者的內(nèi)心是非常不安的,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焦慮、煩躁等不安心理,甚至對治療過程產(chǎn)生嚴重的抵觸反應,正因為如此,護理人員需要主動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詳細講解患者不良情緒對糖尿病治療過程的不良影響和危害,使得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狀態(tài),正確指導家屬給予患者足夠的關(guān)心和愛護,使得患者感受到來自醫(yī)院醫(yī)護人員、家屬、社會等各個方面的支持和鼓勵,抵抗不良情緒,積極配合醫(yī)護工作實施。
第五,飲食指導。飲食方面,需要控制減少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攝入,嚴格做好飲食控制,同時飲食時需要多飲食一些易消化、膳食纖維較多的食物[5],保證身體所需要的礦物質(zhì)、蛋白質(zhì)等營養(yǎng)需求。除此之外,還應該更多的加強身體鍛煉,適當加強運動,比如走路、慢跑、騎自行車等。
因此開展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后,可以有效調(diào)節(jié)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標大小,盡量保證患者處于一個健康、穩(wěn)定的生活狀態(tài)中。
[1]唐 娟.中醫(yī)“治未病”理論在防治糖尿病護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7):356-357.
[2]肖麗華,周 輝.248例糖尿病病人護理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5(19):172-173.
[3]付 波.論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2,04(5):446.
[4]馬 靜.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3):2169-2171.
[5]張建霞,孫義婷,董春艷,等.兩種健康教育方式對合并糖尿病手術(shù)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6,13(11):1535-1536.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2.1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