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熹文
剛出國的時候,我租住在一戶人家里,男主人每日出門上班,孩子們就讀附近小學(xué),女主人做家庭主婦,負責(zé)打理生活。
在我狹隘的觀念里,“家庭主婦”這種職業(yè)即代表一種自由,在“煮飯”與“做家務(wù)”之余,可以用一種類似于散漫的態(tài)度去生活,比如可以一整天素顏,穿睡衣,不用在家中注意舉手投足,也無須有任何條條框框的壓力,就如我小時候看到的母親、姨媽、鄰居大嬸們一樣,不施粉黛,舉止隨意,不拘小節(jié)。
可我從未遇見過如此自律的家庭主婦。她每天早早起床,為丈夫和孩子準備早餐,送別家人后換上運動衣,在附近的街區(qū)跑上一個鐘頭。回來后,洗過澡化好妝,一襲裙裝光彩動人,下午時則雷打不動地看上一個鐘頭的書,一杯咖啡配一小份甜點,這習(xí)慣不會因任何事讓步。除此之外的時間里,和其他的家庭主婦一樣,盡職盡責(zé)地去照顧丈夫和孩子們。
我那時工作辛苦,每天都在盼望著能夠在床上躺整天的星期日,自然不理解女主人為何給自己的生活添進種種人為的約束,更無法知道為什么她似乎比我見過的所有家庭主婦,更從容,更快樂,更優(yōu)雅。
她從不在食量上放縱自己,亦堅持運動,得以在婚姻七年中保持兩位數(shù)的體重,又一直堅持讀書,從未和丈夫的世界脫軌,教育起孩子也溫柔有方。更難得的是,她的神色從容,一雙眼睛流露出發(fā)自內(nèi)心的幸福和滿足,那是中年女人所能擁有的最珍貴的表情。
這和我一直以為的自由有悖,但我很快發(fā)現(xiàn),我那種“每日回家就倒在床上,休息日恨不得一天都在床上度過”的生活使我變得異常懶惰而不快。我意識到,自己有相當(dāng)一部分的不快樂正是來自于這種空虛的“自由”里,它讓我的生活不受控制地走著下坡路,限制了我想成為更好之人的能力,阻礙了我想獲得那種生活方式的努力。
這種自律帶來的自由,恰恰就是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
自律是很多成功人士的特點之一: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凌晨四點半開始發(fā)郵件,之后就去健身房。奧巴馬每周堅持至少鍛煉六天,每次大約45分鐘,只有星期日才會休息。馬克·扎克伯格本年的計劃是每天跑步一英里,除此之外,他的生活里還有每個月讀兩本書,堅持學(xué)中文。
托馬斯·科里創(chuàng)造出“富有的習(xí)慣”這個短語,他用五年時間研究了177個富有人士的生活,發(fā)現(xiàn)其中76%的富人堅持每天有氧運動30分鐘以上,也有一半以上的人每天至少在工作前三個小時起床。
嚴歌苓說:“我發(fā)現(xiàn)這些文學(xué)泰斗們——無論男女——都具備一些共同的美德或缺陷。比如說,他們都有鐵一樣的意志,軍人般的自我紀律,或多或少的清教徒式的生活方式?!?/p>
那些有著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的人們,保持著健康的飲食習(xí)慣,甚至對時間也極為珍惜。這種自律,成為很多自由的基礎(chǔ),也成為很多成功的基礎(chǔ),也是一個人在年輕時可以培養(yǎng)的最有益的習(xí)慣。
編輯/纖手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