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琨
【摘要】 目的 分析臨床舒適護理措施對上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獨立能力的影響。方法 120例上肢骨折手術患者, 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 各60例。甲組實施常規(guī)的臨床護理, 乙組實施臨床舒適護理,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及獨立能力。結果 術后1、7 d及出院前乙組疼痛評分低于甲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甲組獨立能力評分為(84.2±2.5)分, 乙組獨立能力評分為(95.8±2.0)分;乙組患者術后獨立能力評分明顯高于甲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上肢骨折患者術后采取臨床舒適護理, 可顯著減輕上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 增強其獨立能力, 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舒適護理;上肢骨折;疼痛;獨立能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3.101
在臨床上, 上肢骨折屬于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 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 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機體舒適度造成嚴重影響[1]。對于上肢骨折患者主要采取手術進行治療, 同時在治療過程中配合有效護理措施, 以緩解患者的手術疼痛感, 促進術后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2]。為了分析臨床舒適護理措施對上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獨立能力的影響, 此次研究隨機抽取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手術患者展開分組研究,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 各60例。甲組患者中女30例, 男30例;年齡最小21歲, 最大58歲, 平均年齡(38.8±7.0)歲。乙組患者中女28例, 男32例;年齡最小20歲, 最大60歲, 平均年齡(40.0±7.5)歲。所有患者對于本次研究均知情, 并且簽訂了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在良好的麻醉狀態(tài)下展開清創(chuàng)處理, 及時給予神經(jīng)、血管等修復, 并采用合適的術式進行手術治療[3], 術后甲接受常規(guī)護理, 內(nèi)容包括體征檢測、抗感染護理、用藥指導、健康教育等, 乙組則在甲組基礎上實施臨床舒適護理措施, 具體內(nèi)容如下。
1. 2. 1 舒適的環(huán)境護理 患者手術結束后, 病房護士要與手術室護士做好交接工作, 并且?guī)椭颊邉?chuàng)建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 將室內(nèi)的光線調(diào)節(jié)好, 把溫度調(diào)節(jié)在20~22℃左右, 控制好室內(nèi)的濕度;患者夜間入睡后, 護士要幫助其調(diào)整好室內(nèi)的光線, 盡可能調(diào)暗至可視物為準。在患者住院期間, 護士要根據(jù)患者的喜好, 在病房內(nèi)擺放各類書籍、雜志及報紙, 供患者閱讀;或者根據(jù)患者的愛好選擇一些舒緩的輕音樂, 有利于患者心情得到放松;最后, 護士還要鼓勵患者之間互相交流, 建立良好、和諧的病房氣氛。
1. 2. 2 心理疏導 術后麻醉藥效消退后, 患者可能會感到一定的疼痛, 產(chǎn)生一些不良的情緒與心理, 因此護士要針對同疾病患者展開集體心理疏導。及時觀察患者的心理動態(tài), 耐心傾聽其訴求, 及時滿足患者需求。另外, 護士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要始終面帶微笑, 說話輕聲細語, 盡可能給予患者安撫。針對個別心理情緒波動較大的患者護士要加強心理疏導, 多與患者交流溝通, 同時動員患者家屬一同參與其中, 讓患者感受家庭的溫暖, 感受到親人朋友的關心, 便于有效緩解不良心理[4]。
1. 2. 3 疼痛護理 針對患者術后出現(xiàn)的疼痛感, 護士要通過分散注意力、刺激、按摩、放松等方式緩解患者的疼痛感, 必要時可以采取適量藥物鎮(zhèn)痛。在實際操作時, 護士可以播放患者喜歡的電視劇、綜藝節(jié)目、廣播等, 且內(nèi)容以輕松愉快為主;另外, 護士要指導患者慢慢調(diào)整呼吸, 逐步減緩頻率, 使得全身的肌肉得到放松, 進而緩解疼痛感, 5~10 min/次, 3~5次/d[5]。此外, 護士還可以通過按摩、冷敷術口周圍皮膚等方式, 減緩患者的疼痛。
1. 2. 4 并發(fā)癥護理 為了避免患者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 護士要及時做好并發(fā)癥預防護理, 根據(jù)患者術后骨折情況積極采用平臥、健側臥的體位, 然后將患肢吊起, 以促進患肢的血液循環(huán)情況, 改善水腫和疼痛的效果[6]。另外, 患者肢體受壓的部位要放置一個軟墊, 以免形成壓瘡, 同時指導患者正確排痰, 避免出現(xiàn)肺部感染等。
1. 2. 5 功能鍛煉 術后早期護士要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展開獨立能力鍛煉, 先指導患者自行坐起到下床, 初期需要護士給予一定的協(xié)助, 并且在功能鍛煉之前要將訓練的目標、要點告知患者, 并在整個鍛煉過程中播放一些舒緩音樂;如果患者屬于被動活動, 則要在連續(xù)被動輔助裝置的配合下進行。最后, 護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指導患者展開康復訓練, 并且給予患者鼓勵支持, 增加其信心。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在術后1、7 d以及出院前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價, 采取疼痛數(shù)字評價量表(NRS)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總分10分, 分數(shù)越高疼痛越大[7]。于出院前采用膝關節(jié)評分系統(tǒng)(HSS)對患者的關節(jié)功能進行評估, 內(nèi)容包括功能、疼痛有、屈曲畸形、肌力以及活動度等, 滿分100分, 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獨立能力越強, 其中獨立能力評分≤59分視為差, 評分為60~69分視為中;評分為70~84分視為良好;評分≥85分視為優(yōu)秀[8]。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比較 術后1、7 d及出院前甲組的疼痛評分分別為(5.2±0.6)、(4.0±0.5)、(2.3±0.3)分, 乙組分別為(5.0±0.4)、(2.8±0.6)、(1.2±0.2)分;術后1、7 d及出院前乙組疼痛評分低于甲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endprint
2. 2 兩組患者術后獨立能力評分比較 甲組獨立能力評分為(84.2±2.5)分, 乙組獨立能力評分為(95.8±2.0)分;乙組患者術后獨立能力評分明顯高于甲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上肢骨折患者術后會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疼痛感, 會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因此, 在治療過程中常常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 以減輕患者的疼痛, 改善術后的生活質量[9]。在本次研究中, 甲組配合常規(guī)的臨床護理, 而乙組采取臨床舒適護理措施, 實施不同的護理后乙組疼痛評分、獨立能力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甲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舒適護理措施是一種集高效化、系統(tǒng)化以及人性化為一體的綜合護理模式, 護理期間護士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 采取嫻熟、標準的護理措施, 緩解患者的疼痛, 并且在早期開展有效的功能鍛煉, 改善了患者的獨立能力, 是其術后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10]。
綜上所述, 對上肢骨折患者術后采取臨床舒適護理, 可顯著減輕上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 增強其獨立能力, 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劉秀梅. 臨床舒適護理措施對上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功能獨立能力的影響. 大家健康, 2015, 9(10):192-193.
[2] 朱露. 臨床舒適護理措施對上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功能獨立能力的影響. 大家健康, 2016, 10(6):281-282.
[3] 鄧蘭英, 孫春漢, 鄭劍平, 等. 舒適護理結合生命力保養(yǎng)對提高下肢骨折患者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黑龍江醫(yī)藥, 2016, 13(3):584-585.
[4] 郝敬紅. 臨床舒適護理措施對上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功能獨立能力的影響.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9):2379-2381.
[5] 高仁鵬, 郝婉瑩. 解析舒適護理干預對上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 醫(y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4(9):424-425.
[6] 梁艷紅. 舒適護理對上肢骨折術后患者疼痛及滿意影響研究. 醫(yī)學信息, 2012, 25(12):125-126.
[7] 張潔靖. 舒適護理干預對上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4, 8(3):204-205.
[8] 范銀平. 舒適護理對上肢骨折術后疼痛及滿意度的影響分析.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14):2785-2786.
[9] 陳銳. 舒適護理干預對上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與功能恢復的影響分析.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5(10):114-115.
[10] 楊盛瓊. 舒適護理對上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功能恢復的影響. 醫(yī)藥衛(wèi)生(引文版), 2016(3):00098.
[收稿日期:2017-04-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