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成都話的介詞“倒”及其語法化

      2017-09-06 03:15:28蔣夢園
      北方文學·上旬 2017年24期
      關(guān)鍵詞:認知規(guī)律語法化

      蔣夢園

      摘要:在成都話中,“倒”常有介詞的“倒1”、動態(tài)助詞“倒2”、副詞“倒3”三種身份。本文主要依據(jù)“倒”造字理據(jù)、詞義引申、以及語法化規(guī)律等,發(fā)現(xiàn)成都話介詞“倒1”的產(chǎn)生主要受動詞“倒”本義中[+抵達][+附著][+趨下]三個語義特征的影響,并梳理的“倒”“著”同源說的不合理,認為成都話中介詞的“倒1”應(yīng)統(tǒng)一寫作本字“倒”的合理性。

      關(guān)鍵詞:語法化;詞義引申;認知規(guī)律;“倒”

      一、“倒”的詞義梳理

      (一)實詞“倒”的詞義梳理

      《漢語大字典》中對“倒”在普通話中的本義為:

      ①仆;倒也?!墩f文新附·人部》:“倒,仆也?!睗h司馬相如《上林賦》:“弓不虛發(fā),應(yīng)聲而倒。”這樣的“倒”屬實義動詞,具有實在的動作行為意義。

      (二)成都話“倒”的詞義梳理

      成都話中“倒”讀音為[tau53],《漢語方言大詞典》中對其做出了以下解釋并給出示例:

      倒<動>拐(彎),轉(zhuǎn)。西南官話。四川成都[tau53]~彎。

      倒2<動>:位于動詞后,作補語,表示動作完成。相當于“到、住、上、下”。

      西南官話——四川成都[tau53]:你領(lǐng)~到書了嗎|我遭問~住了|趕緊睡~下|

      倒1<介>:在、到。西南官話——廣西桂林[t]:放~樹高頭。

      倒2<助>:表時態(tài)著、了,表語氣嘛、吧等。

      倒3<副>:反向地、逆序地。~背如流,~春寒;表與情理相反,表意外、讓步、反諷的關(guān)聯(lián)副詞。你~安逸。錢~是多。

      筆者發(fā)現(xiàn),成都話中的“倒”這三個詞類之間存在密切的詞義引申關(guān)系。(也即《大詞典》中的“倒”)。

      二、“倒”的造字理據(jù)與詞語本義

      從造字理據(jù)上,可以看出“倒”和“到(至)”二者的淵源匪淺?!爸痢笔恰暗健钡谋咀郑弧暗健笔恰暗埂钡谋咀?。至,甲骨文 表示回到家中,倒在床上休息?!爸痢?的“回到家中”本義消失后,金文再加“人”另造“到” 代替?!暗健?的“回抵家中”本義消失后,篆文 再一次加“人”另造“倒”代替,造字本義:回到家中躺臥休息。

      從先人對“至、到、倒”字形的創(chuàng)造、改造和形符的增刪,可以看出,古人一直對該詞造“至”字時的各項指示符號都給予重要意義:1.與人的身體相關(guān),有人參與;2.與動作趨向相關(guān);3.空間位置在動作發(fā)生前后互換(豎立——橫臥);4.與動作附著點有關(guān),床鋪或地面。這四個造字之初就被涵蓋且重視的意義內(nèi)涵,在后來歷代“倒”的詞義引申過程中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三、介詞“倒1”的語法化——實詞虛化過程

      “語法化”通常指語言中意義實在的詞轉(zhuǎn)化為無實在意義、表語法功能的成分這樣一種過程或現(xiàn)象,中國傳統(tǒng)的語言學稱之為“實詞虛化”。①在成都話中,“倒”有介詞、動態(tài)助詞、副詞等虛詞身份。我們認為這都與其在《大字典》中的第一條意義——本義:“①仆;倒也?!庇袠O其重要的相關(guān)性。下面,分別對成都話中介詞的“倒1”語法化動因及過程進行合理的歸納和梳理。

      (一)介詞“倒1”的語法化

      成都話中,存在“倒1”與“到”同音的現(xiàn)象,也即二者都讀作[tau53],且同屬介詞,都可出現(xiàn)在“V+倒1/到+處所名詞”的結(jié)構(gòu)中,且“倒1”還可單獨和部分單音節(jié)動詞搭配而不帶處所名詞,構(gòu)成“V+倒1”。如(1)中a、b、c:

      (1)

      a.放到/倒1桌子上 仆到/倒1枕頭上

      b.擱倒1、放倒1、歇倒1(寄宿在)

      c.寫到本字上 打到腦殼上

      (二)“倒”“著”同源說

      關(guān)于成都話中介詞的“倒”的來源,學界目前沒有專門且統(tǒng)一的說法,但較有影響且鮮明的是羅自群(2006:219)——“‘倒”‘著同源說”。比較系統(tǒng)的的論證了西南官話中“倒”和“著”可能同源的猜想。②而鄧婕(2017)在討論湖南蘆溪鄉(xiāng)話“倒”的語法化時,進一步坐實了。

      我們認為,將介詞Px的來源歸結(jié)于歷史上Vx進入“V+Vx+處所詞”結(jié)構(gòu)的說法是有道理的,是符合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的,且是能夠被史料證明的。但直接把方言中介詞如“倒1”的看作是普通話中“著”的地域變體,而證據(jù)只是在它們有讀音上和語法功能上的類似,這樣的說法未免有些不牢靠。具體的證偽理由及過程可參考李藍(1998:117-118)。因此,我們需要重新在完全把握“倒”本義的基礎(chǔ)上,為介詞的“倒1”找到更合情合理的演變途徑。

      (三)“到”和“倒”的同源異流

      收集普通話中“到”的現(xiàn)存詞義,再聯(lián)系“到”在歷史上的詞義演變過程,我們可以將其詞義引申和語法化的過程簡單梳理如下:

      ①本義,動詞:抵達家中橫臥休息。>擴大引申>②動詞:抵達,來到(目的地)。>反向引申>③動詞:去往,前往(目的地)。

      >詞性引申>④介詞:引出(較遠、較高的)目的地,相當于“至”。

      聯(lián)系成都話語言實際,筆者認為成都話中介詞的“到”和“倒1”在語言歷史上可以說屬于“同源異流”的關(guān)系。而根據(jù)方言特征,成都話中介詞的“倒1”的語法化源頭應(yīng)該來自“倒”而不是“到”。

      上文造字理據(jù)中已提到,在最初“至”、“到”“倒”三者都有同樣的本義:人回到家里,由豎立轉(zhuǎn)為躺下于床休息。介詞的“倒1”由動詞“倒”虛化而來,也符合語法化的“保持原則”。③在文字發(fā)展過程中,通過擴大引申,最初造就的前兩者“至”和“到”的本義都在一定程度上脫落,只留下部分概念意義“抵達、到達”。

      介詞的“到”的本義包含一個極其重要的語義特征:身體的附著點——床板或地板。即使它的詞義在擴大引申且部分本義脫落后,[+附著點]這個義位依舊保留,且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中對虛化后的介詞“到”施加著強勢的限制作用。如在成都話里,“到”大多必須進入“V+Vx+處所詞”的結(jié)構(gòu)才能被使用。

      然而,“倒”作為后起的字形,它既包含了前兩者的[+抵達]語義特征,還包含一個極其重要的語義特征:身體朝下的附著點——床板或地板,以及[+由高到低][+由豎立到橫呈]兩個語義特征。所以在成都話中:

      (1)跟在動詞后表示一般的,與動作發(fā)出者位置水平的時候,放置在、放置到的介詞大多能夠“倒/到”混用的,相當于普通話的“在”;

      (2)更強調(diào)距離上遠,位置上更高的放置行為和放置目的點時,多用“到”,相當于“至”;

      (3)筆者根據(jù)采訪本地人,他們據(jù)語感表示在表達從高處向低處放置,或要表達由豎立變?yōu)闄M置時,多用“倒1”而少用“到”,且“倒1”有常用的詞匯可以單獨使用,而不必進入上述結(jié)構(gòu),如:擱[ko???]倒、放倒、歇倒、轱倒。

      四、結(jié)語

      不同虛詞系統(tǒng)在語法功能上既有明確的分工,又在一定范圍內(nèi)有交叉,形成了同一方言內(nèi)部、不同方言間錯綜復(fù)雜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這對于我們方言研究者來說,既需要概括和提煉各個實詞虛化過程類似的一面,把握這一類型的語法化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其普遍價值;同時,也需要細致分析每個不同的實詞虛化的具體過程,發(fā)現(xiàn)其各自語法化演變的特殊意義所在,不輕言變體、同源。在眾多具體語法化實例中,去概括和發(fā)現(xiàn)漢語的語法化的普遍規(guī)律,又可用普遍的語法化規(guī)律引導(dǎo)我們認識和解決個別詞匯的具體情況。

      注釋:

      ①沈家煊 《“語法化”研究綜觀》 《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年第四期

      ②羅自群將魏晉南北朝時期“動+著+處所詞”格式中的“著”分成“到”義和“在”義的兩個“著”……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動+著+處所詞”格式是現(xiàn)代許多方言“動詞+X+處所詞”的直接來源;X和持續(xù)標記讀音相同的現(xiàn)象說明二者有同源關(guān)系、讀音不同的現(xiàn)象說明二者的分化。

      ③實詞虛化為語法成分以后,多少還保持原來實詞的一些特點。虛詞的來源往往就是以這些殘留的特點為線索考求出來的,殘存的特點也對虛詞的具體用法施加一定的限制。

      參考文獻:

      [1]徐中舒,趙振鐸.漢語大字典》第二版[M].崇文書局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

      [2]沈家煊.實同虛化的機制——《演化而來的語法》評介[M].當代語言學,1998.

      [3]沈家煊.“語法化”研究綜觀[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4.

      [4]喻遂生.重慶方言的“倒”和“起”[M].方言,1990(3).

      [5]田懋勤.四川話的“倒”和“起”[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83(04).

      [6]羅自群.現(xiàn)代漢語方言持續(xù)標記的比較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位論文,2003.

      [7]劉堅,曹廣順,吳福祥.輪誘發(fā)漢語詞匯語法化的若干因素[M].中國語文,1995(3).

      [8]鄧婕.湖南滬溪鄉(xiāng)話的“倒”及其語法化[M].方言,2017(1).

      [9]李藍.貴州大方話中的““到”和“起”[M].中國語文,1998(2).

      猜你喜歡
      認知規(guī)律語法化
      介詞“依據(jù)”的詞匯化與語法化
      幼兒教育教學中的隨機教育
      亞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19:15:11
      貴港方言“爹”的多功能用法
      “影響化學反應(yīng)速率的因素”教學設(shè)計
      考試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2:09:29
      通過認知規(guī)律進行邏輯思維訓(xùn)練芻議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25:11
      上古漢語“之”的詞性及用法
      考試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3:00:47
      淺析高中數(shù)學課堂的提問策略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4:31
      基于學生心理的數(shù)學概念教學探析
      《漢語史論集》述評
      天峨县| 屏山县| 南乐县| 呈贡县| 仁寿县| 屏东县| 抚远县| 乌鲁木齐市| 融水| 昂仁县| 沙田区| 南投市| 玛曲县| 崇礼县| 綦江县| 舞阳县| 普洱| 湖北省| 观塘区| 广元市| 同心县| 方正县| 青河县| 阳春市| 阳朔县| 龙里县| 旬阳县| 长泰县| 乌什县| 夏邑县| 靖江市| 剑河县| 闽清县| 黄陵县| 郧西县| 东兴市| 镇雄县| 札达县| 蒲城县| 霍州市| 南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