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琳嬌
一 片段作文
藤蘿花開
◎阮小桐 浙江省臺州市白云中學七(12)班
遠遠地,就看到了它們,深深淺淺的紫,上層的花開滿了,下層的又含苞欲放。一層又一層,好像永遠開不敗。一串串紫藤花,像少女的耳墜子,閑適地垂掛在晚春的空氣中。走近些看,一朵朵的藤蘿花似一盞盞精巧的燈籠,又似一串串玲瓏的風鈴,可愛得讓人忍不住要去親近它,撫摩它。
紫藤在輕風中細語,聲音里充滿了暖春陽光的味道。三月里呼呼啦啦吹著的風,到了藤架下只剩下柔和的氣流了,吹不動滿串的仙露,吹不動滿枝的碧玉,吹動的只有一小片頑皮的花瓣,淡紫的花瓣星星點點地飄落。紫藤雨啊,它不似櫻花雨那般紛紛揚揚,卻更顯得悠然自得,那神韻也更甚一層。
【洪老師評】
這段景物描寫文從字順。首先,作者能夠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準確的描摹,成串的紫藤蘿是耳墜子,單朵的藤蘿花則像燈籠,摹形逼真?!吧蠈拥幕ㄩ_滿了”一句中的“滿”寫出藤蘿盛開之繁盛,與前文成片的紫呼應,用得妥帖。其次,寫景有層次,先遠觀,再近看,先寫靜態(tài)的藤蘿,再寫動態(tài)的藤蘿,在描寫的順序上自然流暢,文思從順。第二段文氣通暢,是本段文字文從字順的另一表現(xiàn)。三月的風因為藤蘿繁密的枝葉的阻擋,到了藤架只剩柔和的氣流,所以拂動的只是單薄的一小片花瓣,最后是星星點點地飄落。文中也有不足之處,比如“吹動的只有一小片頑皮的花瓣”中的“吹動”情境下用詞的準確性可以再斟酌,再如既然藤蘿花瓣是星星點點的飄落,用“雨”來形容似乎就欠妥。還有第一段先寫成串的藤蘿,再寫單朵的,在寫單朵的藤蘿時又寫到成串的藤蘿像風鈴,描寫思路也欠清晰。
二 擴展作文
藤蘿花又開
◎阮小桐 浙江省臺州市白云中學七(12)班
當清香在校園里鋪天蓋地地彌漫開來時,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
那是一年來頻頻入夢的紫藤嗎?
人間正是遍地芳菲,或粉或白,或黃或藍……在錦簇的春天里,縈繞在我心尖揮之不去的是那一片紫霧。
懷著一種奇妙的心情,我步入母校。
遠遠地,就看到了它們,深深淺淺的紫,上層的花開滿了,下層的又含苞欲放。一層又一層,好像永遠開不敗。一串串紫藤花,像少女的耳墜子,閑適地垂掛在晚春的空氣中。走近些看,一朵朵的藤蘿花似一盞盞精巧的燈籠,又似一串串玲瓏的風鈴,可愛得讓人忍不住要去親近它,撫摩它。我輕輕碰觸了一朵,它像鈴鐺一樣擺蕩了一個來回又回到了我的手間。
紫藤——花又開。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而親切。
你猜,這個紫藤花架下曾經(jīng)藏匿了多少貪玩的女孩呀?躲在紫藤繁茂的枝葉底下說悄悄話的,調(diào)皮地爬上藤架偷摘一朵嘗花蜜的,在飛揚的風中輕逐紫藤花瓣的……
三月里呼呼啦啦吹著的風,到了藤架下只剩下柔和的氣流了,吹不動滿串的仙露,吹不動滿枝的碧玉,吹動的只有一小片頑皮的花瓣,淡紫的花瓣星星點點地飄落,淡淡的紫色瞬間把我包圍。我似乎聽到了紫藤在輕風中的細語,聲音里充滿了暖春陽光的味道。眼前忽然重現(xiàn)了那一幕:去年畢業(yè)季,也是在那么好的春陽里,王老師帶我們走過這條花路,我們貪婪地聞著這美好的氣息,心中既有離別的感傷,又有向往和期待,一邊走一邊笑,既開心又難舍……
相聚六年,她們現(xiàn)在都到哪兒去了呢?看著紫藤被夕陽烘成桃紅色,我對小學老師和同學們的思念越來越強烈。她們都過得好嗎?
我仿佛聽見了下課的鈴聲:我們在花架下玩鬧嬉戲,有丟沙包的,有攀猴子架的,這是劉同學高亢的尖叫聲,那是管同學清爽的笑罵聲,那么熟悉而親切,帶著童真帶著歡樂。
一陣風吹過,所有的聲音消失了。
回望紫藤,我有點悵然。就像珍惜眼前的景色一樣,而我,是不是也應該懂得珍惜現(xiàn)在的人、物、事呢?
【洪老師評】
這篇文章情感的抒發(fā)自然,情景交融。情感表達自然從順,不生硬,不突兀。作者先從天地間彌漫的藤蘿花香氣中捕捉到一種熟悉而親切的味道,這種感覺喚回的是記憶中朦朧的花影,就此埋下了文章情感的伏脈。然后作者走進母校,看到盛開的藤蘿,自然回憶起在藤蘿架下發(fā)生的點滴,對小學生活的懷想涌上心頭,此時作者的情感隨回憶的漸細漸深而漸顯漸濃,情感的表達相隨情境自然起伏,沒有生拉硬扯,景和情自然相融,水到渠成。
三 以“月亮”為題,寫一篇作文
月亮
◎何佳桐 浙江省臺州市白云中學七(10)班
夜幕肆意地吞噬著萬物,仿佛要將那一切都渲染上孤寂的黑。
我的心,也曾是無邊的暗夜。
小學時,我總是隱匿在班長的光芒里。無論是辦事還是選舉,同學和老師總是先想到她。她很優(yōu)秀,我承認。我們就像日和月,就像光和影。一段時間里,我很迷茫,很彷徨,我懷疑自己是否會一直存在于別人的光環(huán)下,無人關注,無人問津。
我仰望星空,對月凝思。月無語,只管在暗夜里揮灑光輝,為世界鍍上了一層銀白的、清涼的光。
確實,月總是默默的?!帮L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月是孤寂靈魂的伴侶,給人靜默的撫慰;“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默默地朗照啟悟文人問天的情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月無聲地給離苦的人兒共同凝望互寄相思的溫柔時光。古往今來,它靜靜地陪伴,沉寂地傾聽,陪伴了萬千游子的不眠之夜,傾聽了文人墨客的千古憂愁。
月不管圓缺,總以默默的姿態(tài)微笑地注視著世事的變遷沉浮,陪伴著人類,走過一世又一世滄桑的旅程。
月向我們呈現(xiàn)了無言的大美。孔子曾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月何嘗不是如此?
有人說月雖明,不過是反射了太陽的光芒而已。但你要知道,若缺了月,就不會有晝夜的輪回。
萬千靜寂的夜,讓月懂得,主宰不了白晝,但可以在黑夜里活出獨一份的自己??v然活在別人的光芒下,月仍可以那樣的高邈、澄澈,夜的黑暗拭不去它的皎潔,卻將它的光輝掩映得更加明亮。月在太陽的另一面,找到了自己的歸屬,以另一種方式書寫著自己獨特的生命旅程。
月出于黑暗,卻極力汲取光來默默地照亮世界。我想,這就是月的哲學。
我釋然了。我要收拾心情,重新出發(fā)。抬頭,靜穆的天空中,唯有那月,傲立于黑夜之上。
此時的月,靜謐而光輝萬千,正向沉浸在無垠黑暗中的萬物灑下銀白的光。
今夜的月,很美。
【洪老師評】
文章文脈清晰,文思從順。作者從夜幕下孤寂的暗黑聯(lián)想到曾經(jīng)相似的心情,從而回憶起過去的一段生活。在那段苦悶的日子里,“我”經(jīng)常抬頭望月,體察到月亮靜默中的力量、無言中的大美;又通過日和月的對比來體現(xiàn)月亮獨特的存在。最終明白人生也當如月,即使沒有耀眼光芒,同樣活出屬于自己的價值,活出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自己?!拔摇币虼酸寫?。文章層層推進,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月亮悟出人生態(tài)度。文章漸行漸深,體現(xiàn)出一種邏輯力量。
同時本文語言表達得體,詞匯豐富而不生僻,情感表達自然,文意的承接轉(zhuǎn)折合乎事理,文氣豐沛流暢。
點評老師:王藝穎 洪玲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