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敏
摘 要:電影《小姐》也繼承了樸贊郁的電影風格。原著《荊棘之城》的主人公蘇和莫德在《小姐》中變成了附有東方色彩的淑熙和秀子,男性角色也從伯爵和紳士,改成了穿著和服的韓國男性和穿著西服的韓國男性。然而沒有差距并不意味著樸贊郁的獨特風格沒有出現(xiàn)在這部《小姐》當中,樸贊郁導演把原著中人物的形象推到了性格的極端,這無疑是體現(xiàn)電影《小姐》主題的一次重大抉擇。
關鍵詞:《小姐》;《荊棘之城》;男性角色
中圖分類號:J905;I20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0-0116-01
一、緒論
電影《小姐》是由英國作家薩拉·沃特斯的懸疑小說《荊棘之城(Fingersmith)》(2002)改篇的電影。原著《荊棘之城》主要講述了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發(fā)生的一場不同于“平?!钡膼矍?、陰謀和背叛,如果讀者們第一次讀《荊棘之城》,會感覺這僅僅是一部通俗性主題的作品,但其內(nèi)在卻沒有這么“簡單”。樸贊郁在電影《小姐》中沿用了原著里的基本情節(jié)和故事,但卻設定了不同的背景、人物和結局,呈現(xiàn)出和原著不同的故事性。這是將原著電影化的過程中,需要經(jīng)過的必然性選擇。但是縱觀樸贊郁導演到目前為止導演的作品,我們就可以看出他的作品不僅僅局限于把小說的內(nèi)容體現(xiàn)給觀眾。而是讓自己處于和原著作家一樣的平臺上,使用和原著作者同樣的主題,去呈現(xiàn)一個屬于樸贊郁的電影。簡單地說的話,樸贊郁導演是利用原著里的角色來強化自己的色彩和風格,樸贊郁導演的每一次改編,都是在重新詮釋原著,從中體現(xiàn)屬于自己的主題。
二、一個主題,兩種結尾
小說《荊棘之城》和電影《小姐》都理所當然的有一個主題。從某個角度來看,兩者的最終結局也很相似:莫德和蘇,秀子和淑熙互相表白了自己的心意,生活在了一起。但是小說和電影想要展現(xiàn)的真正結局卻有著明顯的差異。
如上所述,小說主要敘述了生活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兩名女性,因金錢做出被動或主動的選擇而經(jīng)歷的一系列悲劇。但是面對這樣的悲劇,他們所作出的選擇也是悲劇。隨著小說拉開序幕,直到迎來第一個反轉為止,莫德開始感覺到自己對蘇產(chǎn)生了一種曖昧的感情,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她沒有選擇紳士提出的方式,而是將她送進了精神病院。其實蘇也感覺到了自己對莫德的感情,也因為這樣,當看到紳士對莫德糾纏不清,她感到非常的不舒服,但是最后還是沒有將自己的目的和紳士的目的告訴莫德。在第一個反轉里,蘇被送進了精神病院,她非常憤怒,想盡辦法逃出精神病院后,立刻要去殺莫德了。當然,最后紳士被刺身亡,但是蘇離開了莫德。之后,隨著時間的流逝,薩卡斯比夫人獲罪進了監(jiān)獄后,蘇再次確認了自己對莫德的感情,去找到了她。小說的結局從某個方面來說是好的結局,然而實際上莫德和蘇相互背叛了對方。這樣的背叛,某種意義上是維多利亞時代的貧富差距之下,人們所經(jīng)歷的苦痛和欲望的產(chǎn)物。雖然她們相互相愛,但是在那個金錢至上的時代,讓莫德和蘇選擇愛情,也許只是個過于浪漫的想法。
電影雖然也是秀子和淑熙最終走到了一起,但是想要向我們反映的實質卻不一樣。秀子和淑熙兩個人互相救贖了對方。秀子看著淑熙寫下了“來毀滅我人生的救援者”這樣的話語。雖然兩人的目的不同,但最終他們通過對方確認了自己的愛情,并且實施了他們的互救計劃。在電影當中,最強烈的感情也許就是她對男性的厭惡。這就是她們兩個人的共識。從淑熙打翻辛苦采來的蘑菇這個場面可以看出,淑熙是完全排斥男性的。以及她為了秀子第一次飛身越墻,看著她腳下堆積的箱子,我們聯(lián)想到了白馬王子。兩人堅強地越墻向著解放奔跑而去。
打翻書籍和打碎上月教明的蛇的場面,表現(xiàn)出了她們兩個人抵抗的頂點。還有最后一幕,兩個女人乘船離開的場面,可以理解為是被壓迫的女性的成長,也可以看作是開辟新生活,或者新的成長。相反,曾經(jīng)欺騙他們的男人們在電影的最后場面里,一直呈現(xiàn)的是猥瑣享樂的變態(tài)模樣。某種程度上來看,電影的最后是對男性的批判。
就像這樣,年幼的秀子像木偶一樣過著監(jiān)禁生活,膽怯地抱著玩偶,嘴里含著糖,而淑熙悉心照料著秀子,給她洗澡穿衣,喂她吃東西。她們相互認可對方,握著雙方的手一起成長。電影從某方面看是一部女性成長的電影。
三、結語
電影《小姐》改編自莎拉沃特斯的原著《荊棘之城》。改編是對原著進行重新吸收、分析、批評的一種再創(chuàng)作活動。這過程中,根據(jù)扮演者的作品觀、世界觀、風格、傾向等刻畫和呈現(xiàn)不同于原著的面貌。
電影《小姐》對原著的借用和變用是通過復雜的形式來呈現(xiàn)的。所以《小姐》通過大量的改變,走出了和小說《荊棘之城》不同的道路。筆者在之前的論文當中也有提到過,尤其是電影的背景,男性人物的性格,以及電影結局上更加突出地顯示了不同的風格,其中最大的變化,是兩個作品中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不同。如果說小說《荊棘之城》刻畫的是莫德和蘇這兩個人物在時代和命運的牢籠中敢于承擔悲劇的形象,那么電影《小姐》則是對堅強地度過壓迫時代的女性的贊歌。
電影《小姐》是樸贊郁導演以獨特的想法進行再創(chuàng)作的作品。它和原著不同,從其他更多的不同角度進行了探究,是一部很有趣的作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