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惠瓊+葉溫穎
摘 要:基于英語學科的研究方法和跨文化發(fā)展現(xiàn)狀,采用AntC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及NLPIR/ICTCLAS2014漢語分詞系統(tǒng)軟件,分別分析英文演講語料與中文演講語料,并從詞匯使用與篇章結構等方面進行中美演講語篇特點分析。為了找到產(chǎn)生中美演講語篇差異的原因,使用(Geert Hofstede)文化價值維度理論與克拉克洪(Florence Kluckhohn)文化理論進行文化解讀。
關鍵詞:中美演講;語篇特點分析;跨文化解讀
中圖分類號:G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0-0054-02
一、引言
馬云通過演講,獲得風險投資,成為商界領袖。奧巴馬通過演講,贏得美國各界人士,最終成為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tǒng)。不管政界領袖克林頓、列寧,還是商界精英杰克。韋爾奇、張銳敏……古今中外具有影響力的成功人士都是演講的超級大師!擁有一流的演講說服能力和現(xiàn)場行銷能力,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影響到盡可能多的人已經(jīng)成為立足現(xiàn)代社會、快速成功的必備技能!上至國家領導,下至地區(qū)政府工作人員,以及國家機構的各個層次深知演講的重要,其應用之廣泛,影響之深遠,使得現(xiàn)今對于政治演講語篇的研究十分必要。
洪丹①根據(jù)對比修辭理論,對中美大學生英語演講稿的語篇對比修辭進行了研究。徐常翠②以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為框架,對比研究了中美政治演講語篇的異同,探究演講語篇在不同意識形態(tài)下的功能特征。張琳瑜和李玉英③立足于韓禮德與哈桑的英語銜接理論,使用美國總統(tǒng)的就職演說詞,探究了演講語篇翻譯技巧。我國著名學者黃振定④對英漢文學語篇作了對比與翻譯研究。徐珺和夏蓉⑤依據(jù)評價理論進行英漢商務語篇對比研究
相比之下,本文站在語言文化角度用數(shù)據(jù)分析的方法更加勝人一籌。首先本文將使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軟件進行語篇分析,然后使用Geert Hofstede⑥與Florence Kluckhohn⑦的文化理論,充分闡釋隱藏數(shù)字背后的文化價值觀差異,具有更強的科學性和前沿性。
二、語料來源及研究方法
從兩個權威網(wǎng)站:http://www.fmprc.gov.cn 和 http://www.whitehouse.gov 中選取中美政府工作報告演講語料各10篇,并將演講人的范圍限定在兩國的主要領導 - 中國主席、國務院總理、外交部部長與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顧問。
研究方法使用AntC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對英語語料進行分析,對其詞匯使用與篇章特點進行分析,并用Microsoft Excel 201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及詞語使用權重。同理,使用NLPIR/ICTCLAS2014漢語分詞系統(tǒng)軟件對中文語料進行分析,并用Excel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及使用權重。本文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
三、中美演講的詞匯特點
中文演講與英文演講在詞匯權重方面具有明顯的不同。權重是一個相對概念,是指某一指標在整體體系中的相對重要性程度。根據(jù)信息檢索中的詞頻-逆文檔頻率,詞被轉換為數(shù)字,代表該詞在文中的重要程度。這個數(shù)字就是詞的權重。權重越大,該詞預測主題的能力越強;反之,越弱。
(一)中文演講
使用NLPIR/ICTCLAS2014漢語分詞系統(tǒng)軟件對10篇中文演講進行分析,選取每篇文章前12個權重最大詞匯匯總后合,筆者發(fā)現(xiàn)在十篇中文演講語料中,權重最大的12個詞的詞性只有名詞與動詞,名詞中的新詞(動詞中無新詞)占所有名詞的比重十分大,從50%到81.8%不等。這一點值得注意。
以李總理的湄公河合作演講為例。權重較大的三個詞匯是國家(33次)、湄公河(27次)與中國(22次)。這些詞與演講的主題十分吻合。
亞信合作演講中權重較大的三個詞匯分別是亞信(52次)、亞洲(22次)與中方(15次)。這些高度概括了這次外長的演講主題。
因此,我們可以說:中文演講使用新詞是一個重要特點。聽眾可通過權重詞推測中心思想究竟是什么。
(二)英文演講
運用AntC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對10篇英文演講進行分析,匯總每篇文章前12個權重最大的詞匯后筆者發(fā)現(xiàn):權重最大的12個詞有名詞、副詞、形容詞、介詞。介詞權重為27.5%,代詞18.3%,連接詞17.5%。冠詞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依靠權重大小,將很難確定主題。這一點可以在下文進一步證實。
The、and、to和that位列前四。I、We、that、this、as等詞權重比為18.3%,僅次于介詞。對于聽眾來說,演講者重復使用代詞,不僅可以起到一直強調主題的作用,而且十分簡明有效,足以保證語言的簡潔性。但在簡潔背后的不良后果是:無法從權重大小得知這些代詞代指的是什么名詞。作為聽眾,只能忽略這些代詞,把注意力放在名詞上。
四、中美演講的篇章特點
(一)語篇銜接
中文演講通過意合完成整篇演講的銜接。 如重復使用“各位同事,各位來賓”這種呼語進行銜接;在演講的第一段結尾“只要我們坦誠交換意見,就有能力和信心解決問題?!迸c第二段開頭“在中國—東盟高官磋商期間,我們重點圍繞中國—東盟關系發(fā)展深入交換了意見,達成了廣泛共識?!敝g沒有銜接詞。段落之間的銜接依靠的是內在邏輯和意合。
英語演講講究形合,通常使用四種常見的銜接方式:(1)承上啟下的詞語;(2)段內預示要點;(3)段內總結;(4)路標型詞語:包括序數(shù),first,second和next等,也包括起承上啟下作用的問句(Stephen E. Lucas,2003)。
此外,英語演講中還有一種常用的承上啟下的模式“Summary plus introduction”⑧。例如在第5篇演講《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After Meeting with Federal Responders on the Flint, Michigan Water Crisis》中,演講者使用了連詞So,“So some of these giants would still be at primary school?!盨o表示因果關系。
(二) 語篇結構
主要領導人的演講具有極強的政治勸說式演講特點。英國政治哲學家將這種特定的演講范式稱為“政治論辯的模式”(波考克,2012)。這種言說的范式在某種程度決定了演講的內容,意指了什么,傳遞了什么思想。由于演講的目的不同,演講結構有很大的不同。
表1:核安全問題的演講結構
中美政治勸說式演講呈現(xiàn)出歸納與演繹兩者不同的模式⑨。以表1為例,演講的論題是核安全問題,中國領導人采用歸納式布局。首先介紹當前的世界形勢,“當前,全球熱點問題頻發(fā)、恐怖主義繁衍蔓延,核恐怖主義風險有增無減?!?,然后描繪出當今社會現(xiàn)狀;緊接著倡導“國際社會必須加強統(tǒng)籌協(xié)調,形成合力,集眾之所能,控險于端倪,推進核領域全球治理。第一…,第二…”。第三步提出實施步驟。
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演講采用演繹的模式。演講者首先提出中心觀點“Nuclear security should be taken into serious consideration”,然后根據(jù)現(xiàn)今的國際形勢,從法律、道德等方面(International Nuclear Law)提出論據(jù),論證為什么要嚴肅考慮核安全問題這一論點。
五、中美演講所蘊含的文化差異
根據(jù)Geert Hofstede文化價值維度理論和克拉克洪(Florence Kluckhohn,1961)文化理論,筆者發(fā)現(xiàn)是隱含在演講中的文化價值觀是導致這些差異的源泉。
第一,美國文化屬于個人主義文化,強調個性,使用更多的“I”來表示個人經(jīng)歷或個人訴求,以及“We”來表達我們每一個人(強調個人)都應該做出行動。對于美國聽眾來說,這種組織語言的方式更能得到他們的認可。而中國屬于集體主義文化,人們經(jīng)常使用“我們”這類詞指代個人。但中文政府演講者的意圖與美國的不同,他所表達的意義是只有“我們”大家一起合作,才能把演講者提出的事情做好。
第二,根據(jù)Geert Hofstede文化價值維度理論的剛柔性(Geert Hofstede,1980)與克拉克洪(Florence Kluckhohn,1961)文化理論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文化屬于柔性文化,強調語用流散與隱性;而西方文化屬于剛性文化,注重法制、形式以及顯性的東西。介詞、代詞、連接詞以及冠詞體現(xiàn)了英語注重形式的特點;而中文的演講文本會使用一些新詞來涵蓋所要講述的內容的主題。
第三,對不確定性規(guī)避帶來論證方法差異。中國文化對于不確定的規(guī)避程度比西方高。常使用總所周知等話語來表達觀點。而西方人不確定性規(guī)避指數(shù)低,因此演講常使用事例進行論證,說服聽眾。
第四,思維方式產(chǎn)生歸納與演繹的不同演講模式。西方人是直線型思維方式,演講喜歡開門見山,而中國人是曲線型思維方式,喜歡有所鋪墊,再觸及要點。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從主體意向出發(fā)對實踐經(jīng)驗和內心體悟加以總結歸納,出現(xiàn)了“格言體”、“心學”、“道”和“氣”等學說。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開創(chuàng)了形式邏輯,對西方思維方式產(chǎn)生了長久而深遠的影響。西方人把演繹看作是一種高級的、能推導未知的思維方法。因而,當大學生參加中文、英語演講比賽時,需要理解這個差異,從而更好地針對聽眾組織演講語篇。
六、結語
語言作為語言文化學表意單位的一級變體形式,其他基本單位作為二級變體形式,與文化概念構成了上下位關系。演講被看作同時具備語言與文化特征的兩面體,具有雙重性,是語言事實和文化現(xiàn)實之間的認識中介。厘清演講語言與文化研究對于語言文化學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意義⑩。
注釋:
①洪丹.中美大學生英語演講稿的語篇對比修辭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09:135).
②徐常翠.中美領導人政治演講語篇對比研究[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5(06):305-306.
③張琳瑜,李玉英.英漢演講語篇的銜接手段對比及對翻譯的啟示——以美國總統(tǒng)就職演說詞為例[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2(02)113-115.
④黃振定.英漢文學語篇對比與翻譯[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08):39-42.
⑤徐珺,夏蓉.評價理論視域中的英漢商務語篇對比研究[J].外語教學,2013(03):16-21.
⑥Geert Hofstede.Culture's Consequences: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 Beverly Hills,1980.
⑦Kluckhohn, Florence R.; and Strodtbeck, Fred L. 1961 Variations in Value Orientations. Evanston, 111.: Row, Peterson.
⑧揚霞華.英文寫作與修辭[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
⑨Robert B. Kaplan.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J]. Language Learning,1966(01-02).
⑩彭文釗.語言文化學研究的基本單位問題[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05):14-18.
參考文獻:
[1]洪丹.中美大學生英語演講稿的語篇對比修辭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09).
[2]黃振定.英漢文學語篇對比與翻譯[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08).
[3]彭文釗.語言文化學研究的基本單位問題[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05).
[4]徐常翠.中美領導人政治演講語篇對比研究[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5(06).
[5]徐珺,夏蓉.評價理論視域中的英漢商務語篇對比研究[J].外語教學,2013(03).
[6]揚霞華.英文寫作與修辭[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
[7]張琳瑜,李玉英.英漢演講語篇的銜接手段對比及對翻譯的啟示——以美國總統(tǒng)就職演說詞為例[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2(02).
[8] Edward Sapir.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1921.
[9] Geert Hofstede.Culture's Consequences: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 Beverly Hills,1980.
[10] Kluckhohn, Florence R.;and Strodtbeck, Fred L. 1961 Variations in Value Orientations. Evanston, 111.:Row, Peterson.
[11] Robert B. Kaplan.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J]. Language Learning,1966(01-02).
[12] Stephen E.Lucas.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M]. Echo Library,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