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玲
摘 要:作業(yè)的批改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茖W合理地批改作業(yè),對于學生來說有諸多的好處,例如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形成自我認知意識,引導學生及時發(fā)現錯誤、改正錯誤,為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提供動力等。本文將對作業(yè)批改策略展開討論。
關鍵詞:作業(yè)批改;師生關系
潤物細無聲,教師的鼓勵和肯定如春雨一般滲透到學生的學習中。批改作業(yè)要注重體現學生作業(yè)的思路、能力、習慣等因素,為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不能吝嗇自己的鼓勵和表揚,要多對學生表示肯定,拉近師生關系,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一、符號多樣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對作業(yè)的批改往往只用“√”和“×”兩個符號。確實,這兩個符號能夠清晰地表示出學生作業(yè)的正誤,但是長久以來,只用這兩個對錯符號來為學生批改作業(yè),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單調的兩個符號不能指出學生的問題所在,也無法表達教師對學生的肯定和鼓勵。因此,筆者建議在對評改作業(yè)的方式進行改革和調整時,首先要對批改作業(yè)的符號進行改變,豐富符號的種類。多樣化的符號能夠使學生更加理解教師的用意。
舉個例子,教師布置了一道應用題給學生做,如題:食堂運來一批蔬菜,原計劃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費完這批蔬菜。后來根據大家的意見,每天比原計劃多吃10千克,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一位學生的作業(yè)寫得非常詳細:這批蔬菜的總重量:50×30=1500(千克),這批蔬菜可以吃的天數:1500÷(50+10)=25(天),列成綜合算式:50×30÷(50+10)=1500÷60=25(天)。答:這批蔬菜可以吃25天。這位學生的回答堪稱完美,步驟詳細準確,答案正確。于是教師首先在這道題上畫上“√”符號,以表示正確,隨后教師又在作業(yè)的旁邊畫了一個豎大拇指的符號,也就是小學生們熟知的“給你點贊”的意思。學生在收到老師的批改之后非常開心,有了充分的學習動力。
多樣化的批改作業(yè)的符號作為師生之間溝通的載體,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加學生寫作業(yè)的樂趣和教師批改作業(yè)的情趣。
二、等級分項化,肯定學生的閃光點
教師在批改作業(yè)時,通常會使用“優(yōu)”“良”“合格”“不合格”等評語來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批閱。一般來說,教師直接進行批改的是學生在作業(yè)中表現出的成績。但是在素質教育模式下,教師不僅僅要注重學生的成績,更要注重學生的素質、情感、潛能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批改作業(yè)時,教師可以將等級分項化,從多方面評價學生的作業(yè),肯定學生的閃光點。比如教師可以用A來表示作業(yè)是否完整、正確,用B來表示書寫情況,用C來表示學生做作業(yè)時有無創(chuàng)新思路等。
某次教師留了一個應用題作為作業(yè),題目如下:倉庫里有化肥940袋,兩輛汽車4次可以運完,已知甲汽車每次運125袋,乙汽車每次運多少袋?有位學生在做作業(yè)時,用了兩種方式進行解題。第一種是先求出甲乙兩車一次共可運的袋數,再減去甲車一次運的袋數,即940÷4-125=110(袋);第二種是解方程的求法,設乙汽車每次運x袋,依題意可得(125+x)×4=940,解方程得x=110。答:乙汽車每次運110袋。這位學生解題思路明確,并提出了多種解法,且答案正確值得鼓勵。于是,教師在作業(yè)的旁邊標下了上面提到的分項化符號:A+、B+、C+來對學生給予肯定。
在作業(yè)中,學生的各方面情況都能夠得到良好的呈現。如解題思路是否清晰、書寫字跡是否工整、有無抄襲情況等等。教師要多加注重作業(yè)中除了正誤之外的其他方面的評價。
三、評語適當化,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力
作業(yè),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練習和鞏固。作業(yè)包含著學生的努力,它是學生學習成果的檢測。作為教師,要對學生的作業(yè)表現出高度的重視。前面我們提到了作業(yè)批改的符號多樣化和等級分項化,總的來說都是簡單的評價。評語在批改作業(yè)中的作用非常大,一條充滿鼓勵和肯定的評語,能夠使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溫暖,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動力和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點評學生的作業(yè),讓評語走進學生的作業(yè)本,讓教師善良和藹的形象扎入學生的內心。
數學試卷或者練習題經常被拿來當作學生的作業(yè)。在學完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之后,教師為學生布置了一些練習題作為家庭作業(yè)。第二天學生上交作業(yè)之后,教師發(fā)現大家的完成度都不一樣。有的學生全部都回答出來了,錯誤率非常低,于是教師提出表揚:表現得很棒!老師為你點贊,希望你保持現在的狀態(tài)!這樣一來,學生收到評語后會更加認真、努力地學習。也有一些學生,作業(yè)雖然都寫完了,但是出現了部分的錯題,教師將錯題畫出后寫下評語:看得出來,你很努力,希望你再接再厲,爭取下次可以答對更多題!學生在看到評語之后仿佛看到了老師溫和的鼓勵和加油,對待作業(yè)更加認真了。
學生期待收到老師的鼓勵。事實上,學生在乎的是老師有沒有認真對待他們的作業(yè)。教師的評語就像是學生前進路上的加油站,給學生以動力。
四、評價延遲化,緩解學生的壓力感
一般來說,教師應當對學生的作業(yè)做出及時的評價,為什么這里會提到評價“延遲化”呢?評價延遲化針對的是學習水平較低,作業(yè)完成程度較差的學生。班里一定會有一些學生,由于認知程度、學習興趣等因素,不能夠完整地完成作業(yè)。此時,教師先不要急于對這些學生做出直接的評價。學生每天都要做作業(yè),如果教師每天都對這些無法完成作業(yè)的學生進行評價,很容易對其造成消極的影響,不僅沒有起到督促作用,反而使學生感到自卑,降低了對作業(yè)的熱情。這時就需要進行評價延遲化。
評價延遲化能夠保護學生脆弱的心靈。在剛開始學習混合運算時,許多學生分不清加法結合律、加法交換律、乘法分配律等運算法則的概念,導致其無法正確完成作業(yè)。學生本身沒錯,剛開始接觸一個新的知識,有些學生的接受水平較低,導致無法全面掌握。為了保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在評改作業(yè)時沒有畫“×”,也沒有直接說出錯誤之處,而是將學生的錯題圈出來打上了問號。并在作業(yè)本上寫下:認真思考正確的計算方法。這樣一來,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保全了自尊心,他們會在私下對有錯誤的題目進行再次思考,并通過看書、詢問等方式解決之前所犯的錯誤。
這就是評價延遲化的作用。對于那些作業(yè)中出現得較多的錯誤、學生能夠通過自身學習改正的錯誤,教師都可以進行評價延遲化,多給學生一次機會,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五、評改方式豐富化,反饋學生的落實率
說到作業(yè)的評改,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教師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評價和批改。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繁重瑣碎,有時候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批改學生的作業(yè)。這時候該怎么辦呢?將評改方式豐富化,是當前教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需求。學生自我評改、同桌互相評改、小組交叉評改、課堂面對面批改等等,都是新型教育模式下評改作業(yè)的方式。只要能夠使學生全面提高自我意識能力,加深對自己的認識,加強學生自身評改能力,就能夠實時反饋學生的落實率。
當學生做完課堂作業(yè)之后,教師為了增強學生的判斷能力,讓學生進行小組之間交叉批改。如某小組成員分到的批改題目是:李強存入銀行1200元,月利率0.8%,到期后連本帶利共取出1488元,求存款期多長。這位學生的解答如下:因為存款期內的總利息是(1488-1200)元,所以總利率為(1488-1200)÷1200,又因為已知月利率,所以存款月數為(1488-1200)÷1200÷0.8%=30(月)。答:李強的存款期是30月即兩年半。學生在批改這份作業(yè)時,不禁發(fā)出感嘆:這位學生是多么認真呀,他將解題思路清晰地寫了下來,書面工整,答案正確,我也要向他學習。
這就是學生之間相互評改的作用,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又能夠刺激學生在看到別人做得好的作業(yè)時及時學習,看到別人的錯誤要反思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傳統(tǒng)的作業(yè)批改模式已經成為過去式。在當前的教育中,我們更應當注重學生自身素質的發(fā)展,激勵學生做一個認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