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新課標中明確地規(guī)定: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自主性的發(fā)揮,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最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隨著新課改的推行,語文課堂也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讓學生敢于展示自己的見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構建高效閱讀的課堂。
一、多元有擇,深度對話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的體驗也是不一樣的,這就是學生認知的差異性,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體驗進行教學。但是,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教師要從學生的多元感受中進行選擇,對重點問題進行細讀品味,同時適當拓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例如在教學《夜晚的實驗》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個性,讓學生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師這樣引導:“同學們,在文本中的主人公斯帕拉捷身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樣的優(yōu)秀品質?”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們走進文本深度探究,大家紛紛展示自己的看法,給出了很多的答案,例如執(zhí)著、好問、細心觀察以及愛思考等,而教師就抓住這樣的認識基礎引導學生深度探究,但是教師也意識到如果將這些內容逐一講解是不可能的,畢竟課堂時間有效,于是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其中善于思考的角度進行深入思考:“同學們,在大家列舉的諸多優(yōu)秀品質中,你認為在他解開蝙蝠夜間飛行奧秘的過程中哪種品質起的作用最大?”學生們回答:“這和斯帕拉捷愛問為什么有很大的關系?!苯處燀槃菀龑W生回答自己這樣選擇的原因,于是學生們提出來“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觀點。
學生們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往往會產(chǎn)生多樣化的感受,面對學生的多元感受,課堂教學中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有所選擇,讓學生立足文本,回歸文本,抓住其中的某一方面進行深入探究,讓學生的思維縱深發(fā)展。
二、作家卡片,輔助品悟
小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不強,同時知識儲備也不夠豐富,這就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總會出現(xiàn)一些困難,而作為教師,就要抓住文本內容,為學生補充相應的背景資料,幫助學生閱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作作家卡片,鼓勵學生整理作家的資料來輔助品味咀嚼課文內容,實現(xiàn)了拓展學生認知的廣度和深度的目標。
例如在《只揀兒童多處行》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就是引導學生思考文本的主題思想。但是這篇文章的寫作時間和小學生的認知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教師首先為學生補充了關于作者冰心的相關資料。冰心,樂意奉獻愛,追求真善美,可以說這也是她做人的準則。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文本,獲得對文本內容的整體感知,讓學生認識到《只揀兒童多行處》這篇文章中冰心融入的正是這種真誠之愛,體會文本中冰心對于孩子的愛。
這樣,有了對作家經(jīng)歷的輔助學習,學生的深度閱讀文本就有了基礎,同時也幫助學生獲得了更加豐富的知識。作家卡片,讓學生們輕松把握文本的情感,同時教學資料的豐富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學生認知的廣度,有助于學生的深度體驗。
三、個性作業(yè),尊重差異
個性化的教學不僅體現(xiàn)在解讀文本內容的過程中,還體現(xiàn)在完成作業(yè)的環(huán)節(jié)中,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為學生布置個性化的創(chuàng)新型作業(yè),這樣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水平的作業(yè),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的做法也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設計了這樣的作業(yè):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文本的主要內容,盡量做到言簡意賅;抓住林沖這一人物進行形象分析,寫一寫自己對于這一人物的看法;閱讀《水滸傳》,從里面挑選自己喜歡的故事深度閱讀,并給同學們講一講;自由結成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自主編演課本劇。這樣的自助餐式的作業(yè)形式非常靈活,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和自由,這樣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作者設計的“自助餐”形式的課堂作業(yè),將不同層次的作業(yè)展示出來,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進行自由選擇,不僅消除了學生閱讀的畏難情緒,而且讓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讓學生敢于展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而教師要從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等各個方面入手,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展示個性的自由天地。
(作者單位:江蘇泰州市永安洲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