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立昌 廣東省中醫(yī)院珠海醫(yī)院腎內科 主任醫(yī)師 教授
下肢水腫:固攝腎氣是關鍵
文/劉立昌 廣東省中醫(yī)院珠海醫(yī)院腎內科 主任醫(yī)師 教授
腎性水腫首先發(fā)生在組織疏松部位,如晨起時發(fā)現眼瞼和面部水腫,然后發(fā)展至足踝、下肢,嚴重時波及全身,甚至出現胸水、腹水等,是由慢性腎小球腎炎及慢性腎功能不全所導致的一類病證。
臨床案例
劉先生,男,47歲,保安員。
主訴:反復雙下肢及面部水腫3月余。
中醫(yī)診斷:腎氣虛衰(脾腎氣虛,濕熱瘀阻)
西醫(yī)診斷:慢性腎炎綜合征,腎性高血壓,高尿酸血癥,慢性腎功能不全。
方藥:針對劉先生的情況,以補脾益腎,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為治則,方選參芪地黃湯合水陸二仙丹加減:熟地20克,山茱萸20克,山藥20克,丹皮15克,茯苓20克,澤瀉20克,黃芪50克,黨參20克,芡實20克,金櫻子20克,丹參30克,薏苡仁30克,白茅根30克,車前草20克,七劑,水煎,分早晚兩次服。囑咐患者平時低鹽飲食,低嘌呤飲食,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及熬夜。
服用7劑后,患者水腫、腰酸乏力及大便黏膩減輕,食欲改善。治療6個月后,患者病情顯著緩解。
分析:組方中的參芪地黃湯出自《沈氏尊生書》卷三,以六味地黃湯為主配人參(或黨參)、黃芪組成,功用為補益虛損,治療慢性腎臟病虛損期。臨床多用黨參替代人參。方中的水陸二仙丹由金櫻子、芡實二藥組方,金櫻子益腎固精,芡實補脾祛濕,益腎固精;二藥協(xié)同,有健脾固腎澀精之功。因該方健脾固腎澀精的功效,在臨床上對蛋白尿有顯著的療效。
◎ 腎性水腫患者的養(yǎng)生建議:
避免風邪外襲:外感風邪是水腫發(fā)生與復發(fā)的重要因素,為防止風邪外襲,病人應注意保暖;感冒流行季節(jié),外出戴口罩,避免去公共場所;居室宜通氣,經常用食醋熏蒸,或用艾葉消毒香焚點,進行空氣消毒。長期水腫病人衛(wèi)表多虛,應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常服玉屏風散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防止水濕外侵:生活環(huán)境潮濕者,宜遷居干燥處,平時應避免冒雨涉水,或濕衣久穿不脫,以免濕邪外侵。
限鹽及骨頭湯:水腫病人應限制水鹽攝入,低鹽飲食(指每日食鹽量小于3克),腫退之后,亦應注意飲食不可過咸。飲食應富含蛋白質,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肥甘之品。尤其是不能為了補益身體而采用煎煮骨頭湯、濃肉湯及進食動物內臟的做法,容易造成高尿酸血癥,甚至誘發(fā)痛風而加重腎臟病情。
清潔皮膚,避免抓破:水腫患者水液潴留肌膚,皮膚繃緊,容易破損。此外水腫患者如因病情需要而長服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皮膚容易生痤瘡,故在洗澡時防止擦傷皮膚,避免抓搔肌膚,以免皮膚感染。對長期臥床者,皮膚外涂滑石粉并經常保持干燥,定時翻身,以免褥瘡發(fā)生,加重水腫的病情。
每日記錄水液的出入量:水腫期間,應嚴格記錄出入量,每日測量體重,以了解水腫的進退消長。若每日尿量少于500毫升時,要及時就診。
另外,患者應起居有時,避免過度勞累及熬夜,否則容易耗氣傷陰。節(jié)制房事,調攝情志,保持樂觀,樹立信心。若水腫患者已治愈,仍應長期隨訪,定期復查。若臟氣已傷,未能治愈,必須長期治療,以期延緩病情進展,保持相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