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楠,任秀敏*,姜堯佳,韓 鳳,魏春杰,石偉林,盛寶英
(1.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神經(jīng)三科,黑龍江 佳木斯154002;2.黑龍江省康復醫(yī)院 物理診斷科,黑龍江 哈爾濱150000)
*通訊作者
TCD聯(lián)合DSA在腦卒中缺血早期診斷中的效果觀察
于佳楠1,任秀敏1*,姜堯佳1,韓 鳳1,魏春杰1,石偉林2,盛寶英1
(1.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神經(jīng)三科,黑龍江 佳木斯154002;2.黑龍江省康復醫(yī)院 物理診斷科,黑龍江 哈爾濱150000)
研究表明,我國腦血管疾患者近幾年來日益增多,成為一種多發(fā)的常見的疾病,嚴重者可以造成死亡和致殘[1],其中,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占到了大約2/3的比例。本研究通過對來我院患者進行顱腦多普勒彩超檢查,確診其為顱腦內(nèi)動脈閉塞或狹窄,之后再通過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檢查,對兩項結果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比對研究,分析其不同特點和應用價值,以此達到正確診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目的?,F(xiàn)將有關研究情況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間來我院診療腦卒中缺血的患者45人作為研究組。該部分患者經(jīng)過必要的檢查,符合國家腦血管病診斷條件,具體入選標準:第一,患者出現(xiàn)3天內(nèi)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第二患者發(fā)病后7天內(nèi),病情發(fā)展并加重;第三,經(jīng)顱腦檢查可以明確排除腦出血狀
況;第四,患者系第一次發(fā)病或者既往發(fā)病但之前未出現(xiàn)神經(jīng)功能后遺癥[2]。下列患者予以排除:一是伴發(fā)有心血管或其他臟器疾病情況嚴重的,二是意識出現(xiàn)障礙、模糊或有嚴重腸、胃潰瘍病史。同時選取在該時間段內(nèi)來我院體檢中心進行查體的健康人員作為對照組對象。兩組人員具體構成,研究組男性患者26人,女性患者19人,年齡介于55歲至79歲之間,平均年齡63歲;對照組男性人員28人,女性人員17人,年齡介于50歲至75歲之間,平均年齡60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TCD診斷方法。首先采用TCD對患者進行檢查,檢查儀器為美國DXA公司研制出品的S5型機器,探頭頻率3MHz。通過枕窗和顳窗對顱底動脈環(huán)進行探測,同時觀察頸內(nèi)和眼動脈的相關指標。TCD檢查結果應當以頸動脈與顱腦血管超聲診斷學規(guī)定的標準作為顱腦動脈閉塞和狹窄的診斷依據(jù)[3]。
1.2.2 DSA診斷方法。應當在患者進行完TCD檢查后一周內(nèi)及時對其進行DSA檢查,檢查儀器為英國奧克森公司研制出品的W-6型數(shù)字減影造影機,造影劑選用碘海醇液,采用股動脈插管方法,首先對主動脈弓實施造影,進而再實施全腦血管造影[4]。
1.3 判斷標準
運用TCD診斷動脈狹窄的具體判斷標準:輕度,檢查結果顯示探頭移動時顱內(nèi)血流速度瞬間加快;中度),檢查結果顯示患者在收縮期的血流速度超過120厘米/秒,狹窄段后可能出現(xiàn)渦流,但CCA無變化;重度 (≥70%),患者在收縮期的血流速度超過200厘米/秒,狹窄段后渦流現(xiàn)象明顯,存在雜音。血管閉塞具體判斷標準:無法探測到患者顱腦主要血管信號,但周邊血管信號可及;血管末端流速變緩,搏動頻率下降[5]。
運用DSA診斷血管狹窄的具體判斷標準:依據(jù)北美癥狀性狹窄的有關計算方法,對狹窄末端正常的動脈、狹窄部分及近端的直徑和存在狹窄的血管長度進行測量。測量的狹窄處直徑除和狹窄末端正常血管直徑的比值再乘以100%即等于狹窄程度,并根據(jù)美國醫(yī)療組織制定標注進行判斷,小于50%為輕度,狹窄50%至70%為中度;71%至99%為重度;100%為血管閉塞[6]。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組患者的腦供血動脈閉塞以及狹窄問題顯著多于對照組(P<0.05),同時DSA診斷率為62.2%,TCD診斷率為57.8%,兩種方式在診斷率上進行比較,結果無明顯區(qū)別(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TCD診斷結果對比(例)
*注:DSA以及TCD診斷動脈狹窄或閉塞率無明顯區(qū)別(P>0.05,χ2=2.351 6)
TCD診斷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斑塊形態(tài)主要為規(guī)則狀,同時斑塊回聲主要為低回聲以及不均質回聲,同對照組比較而言有明顯差異(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TCD診斷頸動脈斑塊狀況對比(例)
研究組患者血管閉塞情況顯著優(yōu)于干預前(P<0.05),同時DSA診斷檢出效果顯著優(yōu)于TCD(P<0.05),具體見表3。
表3 研究組患者干預后血管閉塞情況診斷結果(例)
*注:研究組患者干預后血管閉塞情況診斷結果方面,DSA檢出率高于TCD(P<0.05,χ2=4.444)。
近年來我國臨床上腦卒中患者的發(fā)病率呈年輕化的發(fā)展趨勢。有研究顯示我國≤50歲的腦卒中患者占所有腦卒中患者的50%左右,其中絕大部分屬于缺血性的腦卒中[7]。腦卒中患者往往合并有高脂血癥、高血壓、心臟病以及糖尿病等風險因素,從而使得患者的腦血管出現(xiàn)動脈硬化的風險顯著高于年齡健康人群。其中顱內(nèi)外的大動脈閉塞或者是狹窄誘發(fā)的顱內(nèi)低灌注是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最為常見的發(fā)病因素之一[8,9]。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TCD檢測方面,動脈狹窄或者是閉塞的發(fā)生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健康人群(P<0.05)。之所以出現(xiàn)這一狀況,是因為該患者往往合并有早期的顱內(nèi)外動脈改變。腦卒中患者可以通過顱腦CT診斷或者是MRI診斷確診,并且有效區(qū)分腦出血或者是腦梗死,不過在患者是否合并有腦血管病理變化例如血管狹窄或者是閉塞則難以做出準確的判斷,從而對患者的發(fā)病原因、干預以及預后缺乏合理的評估與判斷[10]。
經(jīng)顱超聲可以說是診斷患者頸部以及顱內(nèi)大血管狹窄的重要指標,能夠檢測到患者顱內(nèi)外動脈狹窄情況下高流速信號以及頸動脈近端血管重閉塞之后的低灌注信號,如果患者的經(jīng)驗比較豐富,還可以判斷患者Wills循環(huán)代償以及開放狀況[11]。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經(jīng)顱超聲診斷的特點決定其只能體現(xiàn)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改變,雖然能夠判斷閉塞以及狹窄的血管同時粗略估計嚴重程度,不過受制于取樣容積而無法精確定位狹窄的程度以及位置,對頸部血管診斷方面也不如DSA檢查直觀。本研究的結果顯示,頸動脈狹窄或者是閉塞者TCD診斷之后得到DSA的證實,少數(shù)患者的狹窄程度存在一定偏差,二者之間無明顯區(qū)別(P>0.05)。這表明缺血性腦卒中臨床上可以應用經(jīng)顱超聲作為常規(guī)篩選診斷,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12]。
DSA可以說是缺血性腦血管診斷的金標準,同時也是評估干預效果的可靠標準。這是因為DSA能夠直觀判斷患者病變血管的狹窄程度以及部位、性質,同時可以指導溶栓或者是擴張支架干預,DSA在這些領域優(yōu)于經(jīng)顱超聲等診斷技術。不過DSA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同時價格比較昂貴,無法當作缺血性腦血管患者的常規(guī)檢查技術[13,14]。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在評估研究組患者干預效果方面,DSA診斷明顯好于TCD(P<0.05),需要引起醫(yī)務人員的注意。
綜上所述,TCD以及DSA診斷的一致性比較高,其中TCD檢測腦卒中缺血的實用性比較高,是臨床上常用的診斷手段,對于懷疑存在顱內(nèi)動脈狹窄或者是閉塞的患者可以聯(lián)合應用DSA檢查予以確診。
[1]張明明,賈化平,梁會澤,等.聯(lián)合應用頸動脈超聲及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對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5,31(3):197.
[2]Feigin VL,Lawes CM,Bennett DA,Anderson CS:Stroke epidemiology:a review of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of incidence,prevalence,and case-fatality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J].The Lancet Neurology,2015,2(1):43.
[3]臧麗娥,隋汝波,張 磊,等.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顱內(nèi)外血管狹窄診斷準確性的研究[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44(8):734.
[4]劉小英,侯玉立.頸內(nèi)動脈內(nèi)中膜厚度與經(jīng)顱多普勒脈動指數(shù)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相關性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2):258.
[5]Boyle JJ:Macrophage activation in atherosclerosis:pathogenesis and pharmacology of plaque rupture[J].Current vascular pharmacology 2015,3(1):63.
[6]劉小英,侯玉立.大腦中動脈經(jīng)顱多普勒脈動指數(shù)與缺血性腦卒中及其危險因素的分析[J].中國神經(jīng)免疫學和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14,21(5):375.
[7]吳 斐,曹文杰,董 強.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在急性腦卒中靜脈溶栓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神經(jīng)科學,2014,22(2):228.
[8]韋禮華,趙 美,蒙仁玖,等.TCD及CDFI在頸內(nèi)動脈支架植入術前后評估腦血流的應用價值[J].中醫(yī)學報,2014(B12):417.
[9]Fisher M,Paganini-Hill A,Martin A,Cosgrove M,Toole JF,Barnett HJ,Norris J:Carotid plaque pathology:thrombosis,ulceration,and stroke pathogenesis.Stroke[J].a journal of cerebral circulation,2015,36(2):253.
[10]宣正昊,張 謙,李 麗.TCD、PWV和ABI聯(lián)合檢測在腦卒中早期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4(22):1853.
[11]劉玉瑩,宋春伶,張 雷.MRI“延遲顯影”的腦梗死1例報道[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8):1368.
[12]艾清秀,楊兵,胡亞飛,等.頸動脈彩超結合ABI檢測對動脈粥樣硬化腦梗死患者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5):785.
[13]Accorsi F:Color Doppler of the extracranial and intracranial arteries in the acute phase of cerebral ischemia[J].Journal of ultrasound,2014,16(4):187.
[14]蒲明軍,陳 軍,楊偉業(yè),等.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對缺血性輕度頸動脈狹窄患者腦卒中二級預防的作用[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5,37(9):925.
1007-4287(2017)08-1314-03
2016-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