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燕
(西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甘肅 蘭州 730000)
探析《唐詩品匯》推尊盛唐詩的緣由
王春燕
(西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甘肅 蘭州 730000)
《唐詩品匯》是高棅編寫的一部具有很高詩學(xué)價值的唐詩選本,他將唐代劃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及“晚唐”四個部分,并且將詩人及其作品分為“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變”、“余響”、“旁流”九品。后世人大多研究此選本中的一個類別,對于尊盛唐的原因只是粗略帶過,但這一問題有著深入探討的必要性。本文主要就為什么宗盛唐而展開分析,從幾個方面去研究高棅選擇盛唐詩的原因,進而得出《唐詩品匯》對明代以及后世的詩歌理論的發(fā)展產(chǎn)生的極大貢獻。
高棅;《唐詩品匯》;宗盛唐
西周時期,出現(xiàn)了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它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開端。自此以后每朝每代都有了屬于他們自己的詩歌,而詩歌發(fā)展到了唐代,便達到了鼎盛時期。自從唐詩產(chǎn)生的那一刻,就注定著不平凡的歷程。無論是后世某一大家對它的模擬,還是某一派別的推崇,都不及后世出現(xiàn)的唐詩選本的價值大。影響較大的唐詩選本有殷璠的《河岳英靈集》、方回的《瀛奎律髄》、 楊士弘的《唐音》、高棅的《唐詩品匯》以及后來影響深遠的《全唐詩》等,但按創(chuàng)作時代,明以前的唐詩選本中影響最大的要屬高棅編選的《唐詩品匯》。
在高棅之前的唐詩選本基本上都是重視晚唐而忽視盛唐,高棅雖然生活在明代,但他與當時詩壇上的臺閣體以及浙中文人的因政治關(guān)系而宗唐截然不同,他更加注重地是文學(xué)的傳承性。明初“閩中十才子”之冠的林子羽,他聲稱尊“盛唐”,以盛唐為宗,這時的林子羽即林鴻,他并不是像有些人盲目地去崇拜某一時期,而是立足于文學(xué)史的角度去宗盛唐。作為“閩中十才子”的高棅,嘗與作為前輩的林鴻論詩,自然就接受林鴻的觀點,倡導(dǎo)宗“盛唐”,因此在《唐詩品匯》中,盛唐詩占據(jù)非常大的一部分,據(jù)統(tǒng)計選取盛唐詩大概占50%多,這都能看出高棅宗盛唐。接下來就對這種選取的原因做一個分析:
《唐詩品匯總敘》中說過:“有唐三百年詩,眾體兼?zhèn)洹9视型w、近體、長短篇五七言律句、絕句等體制。”唐代文人專門研究這些體裁,并且具有一定的天賦。比如五律就是沈佺期、宋之問最終定型;再比如七言歌行,在唐以前只是處于萌芽狀態(tài),然而經(jīng)過“四杰”,到了盛唐時期,尤其在李白、杜甫這兩位大家手中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使得七言歌行成熟發(fā)展。到了盛唐時期,近體詩發(fā)展登山了一座頂峰,這一時期的詩人,不僅在古體詩上成就頗凡,近體詩上更是集大成者。盛唐最有名的兩位大詩人李白、杜甫,他們對于古近體詩的創(chuàng)作,可以稱為一個典范,高棅《唐詩品匯》中就入選了這二人大量的詩作。下面就以此二人為例,來分析下高棅選取他們二人各個體裁詩的數(shù)量,以及各種體裁屬于哪一“品”。
詩人數(shù)量體裁式五古七古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總計品李正宗杜大家李正宗杜大家李正宗杜羽翼李正宗杜羽翼李正宗杜大家李正宗杜大家李正宗杜大家李白19676233946622408杜甫845387823730301
從上表可以看出,高棅選李白408首詩歌,杜甫301首,他們倆之間相差100首詩,而我們也知道,李白、杜甫都是那一時期最偉大的詩人,并且高棅在這些體裁上將李白全部歸入“正宗”,杜甫在五七言絕句上屬于“羽翼”,其他的均屬于“大家”,這也能看出高棅認為杜甫的絕句不如他的律詩、古體詩寫的沉郁穩(wěn)健;從選擇的數(shù)量來看,他明顯更兼愛偏愛李白一些。這也不無緣由,李白是盛唐詩歌的代表,他的詩歌大多都是作于安史之亂前,所以他的名作自然也就在盛唐時期,他生活于盛唐那繁華鼎盛時期,他的詩歌不無豪邁飄逸;而杜甫卻是一個身處于兩個時期的偉大詩人,他既經(jīng)歷了盛唐的繁榮昌盛,又體驗了安史之亂帶給中唐時期士人們那種苦悶之情,所以他的詩歌比起李白,更多的是表現(xiàn)了安史之亂帶給人民的一些感受,憂國憂民,更加具有高棅所講的“流變”中的“變”調(diào),①杜甫就不僅僅是盛唐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唐的大詩人。而《唐詩品匯》體現(xiàn)的是一種“宗盛唐”的觀念,因此,高棅在選擇詩歌的時候就更偏向于李白了。
格調(diào),具有多層含義。一是指“品格”“風貌”;二是指“風貌”“景象”;三是指詩歌的格律聲調(diào),亦泛指作品的藝術(shù)風格。而在這里說的盛唐格調(diào)最高就是所謂的第三種解釋,是詩作的藝術(shù)風格。
高棅在《唐詩品匯·五言古詩敘目》中提到:“神龍以還,品格漸高,頗通遠調(diào)”又說:“詩至開元天寶間,神秀聲律,粲然大備。這都可以看出高棅宗盛唐的一個原因就是格調(diào)比起以前更高。他在《唐詩品匯總敘》中將盛唐詩人的格調(diào)進行了分析:“李翰林之飄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陽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儲光羲之真率,王昌齡之聲俊,高適、岑參之悲壯,李頎、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睆臄⒛坷锩婵梢钥闯?,高棅為我們提出的飄逸、沉郁、真率等,不僅僅只是一種藝術(shù)特色,它們更是實實在在能體現(xiàn)詩人創(chuàng)作詩的“格調(diào)”。這些格調(diào),是任何時期都不能比擬的,它們最高。格調(diào)也是附著于一定的時代背景下,正是因為盛唐這一格調(diào)最高的環(huán)境下,詩人們才會創(chuàng)作出高格調(diào)的詩作,這一時期的詩歌創(chuàng)作也成了后世的典范。高棅在《五言古詩敘目》中又再次強調(diào)了盛唐詩歌格調(diào)最高這一說法:“夫詩莫盛于唐,莫備于盛唐……盛唐時代格調(diào)高,賦之與人,其詩自然,格調(diào)亦高。而盛唐之后,則時代格調(diào)不高,詩之體制開始變化,近體之格亦難再高?!雹谶@些都能體現(xiàn)高棅當時宗盛唐詩是因為格調(diào)最高。高棅推崇盛唐詩及盛唐詩人,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盛唐格調(diào)最高。正因為一個時代一個時期對格調(diào)聲律關(guān)注,那么它們創(chuàng)作的詩歌才是韻律和諧的好詩。
詩歌發(fā)展都會有一定的定型,也會去借鑒繼承前代詩歌的某些特色,而盛唐詩歌它不僅僅具有“氣象”“風骨”,更加繼承了《詩經(jīng)》中的“風雅”傳統(tǒng),因此給詩歌創(chuàng)作帶來了新的生命力,更加的具有時代意義,所以《唐詩品匯》高度推尊盛唐詩歌。在《唐詩品匯·王偁敘》中提到;“余嘗聞漫士之論詩,曰:‘詩自《三百篇》以降,漢魏質(zhì)過于文,六朝華浮于實,得二者之中,備風人之體,惟唐詩為然。然以世次不同,故其所做亦異:初唐聲律未純,晚唐氣習(xí)卑下,卓卓乎其可尚者,又惟盛唐為然?!司呔欧礁弈空咧撘?,故是選專重于盛唐。”從這個敘中可以看出高棅宗盛唐是因為盛唐的詩歌具有“風人之體”,此時的詩歌繼承了《詩經(jīng)》中有具的“風人傳統(tǒng)”,他們寫詩只是盡情地吟詠性情、比興寄托,寫的自然深致。盛唐詩人不僅借鑒了《詩經(jīng)》的創(chuàng)作手法,使詩歌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深度以及“入神”的高度外,還學(xué)習(xí)了六朝樂府民歌中雙關(guān)的寫法,力求詩歌豪邁中又帶著含蓄的氣味。正是因為這樣,高棅才會在《唐詩品匯》中極力推崇盛唐詩歌。
除此之外,高棅宗盛唐的另一個具體表現(xiàn)就是他在《唐詩品匯》中,有些地方有簡短的評價詩人以及他們的詩作的話語,從這些評論中可以看出他對盛唐詩人的評價明顯比中晚唐詩人的評價高。他評價李白詩:“李翰林天才飄逸,軼蕩人群,上薄曹、劉,下凌沈、鮑。其樂府古調(diào)若使儲光羲、王昌齡失步,高適、岑參絕倒,況其,下乎?”評價杜甫:“至于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雅》,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人之體勢,而兼昔人之所獨專矣?!备邨妼睢⒍哦说脑u價頗高,對于王維、高適等人的評價也很高。而到了中晚唐,高棅對于這一時期的詩人明顯評價不高,他在書中說道:“元和以后,述貞元之余韻者,權(quán)德與、劉禹錫而已。高棅評價中晚唐詩人只是一句帶過,不像盛唐詩人,極盡筆墨去贊揚。在選詩的時候自然盛唐詩就是最多入選的,并且盛唐就放了四個“品格”,且都是最高之品,可見高棅對盛唐的推崇不一般。
總之,高棅選擇盛唐詩歌并不是空虛來風,他是在吸取了前人唐詩選本的優(yōu)缺點的基礎(chǔ)上,以宗盛唐為名,編選了《唐詩品匯》這一影響深遠的選本。自從《唐詩品匯》成書后,它就成了明代人學(xué)習(xí)唐詩的主要范本,雖然到了明末清初,有人對這個選本做出了批評,認為其中的“四唐”分發(fā)不合理,但是在選擇詩歌的數(shù)量上、詩體的兼?zhèn)渖弦约袄碚摰确矫?,《唐詩品匯》都是極好的選本。明代后期的前七子承襲了高棅的盛唐詩觀,提出了“詩必盛唐”的主張,后期的“后七子”也推崇這一觀點,這一主張一直在明代延續(xù)著,之后無論那一派別或個人都是根據(jù)“詩必盛唐”這一觀點而展開。因此,高棅的《唐詩品匯》在明代及以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注解:
①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② 高棅《唐詩品匯》,《五言古詩敘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王春燕(1994.02-),女,漢,西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學(xué)。
I207
:A
:1672-5832(2017)09-0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