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井堪
華北制藥北元分廠
——“維修達人”蘭歡平
■王井堪
華北制藥北元分廠首席工人技師、創(chuàng)新工作室負責人、電鉗組組長蘭歡平是個鉆研技術著迷的人。
為了解決生產中技術難題,蘭歡平經常利用午休和下班時間研究課題。一天,妻子打來電話,讓他下午4點半去幼兒園接孩子,他滿口答應。等到6點鐘了,妻子打電話詢問, 蘭歡平才一下子從零件、圖紙中醒過味來?!鞍パ剑矣纸o忘了!”
談及此事,蘭歡平靦腆地說:這都是小事,保證生產是我們的責任。每當征服不聽話的機器,為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工友的勞動強度取得成績,那種開心,會讓你忘了一切!
5月中旬,華北制藥集團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王拉明趕到北元分廠首席工人技師、蘭歡平創(chuàng)新工作室,去實地檢驗一項創(chuàng)新成果。
這項成果源于國家對藥品質量標準的提升。按照新標準的要求,采購新設備被列入重點計劃。而設備部門進行市場調研,發(fā)現新設備的采購費用加上生產廠房的相應拆卸或改造,需要投入100多萬元的資金。
蘭歡平得知消息后,動起了腦筋,他琢磨這個錢花得是否有必要。幾天后,蘭歡平心中有了數,他興奮地找到車間主任說,“咱們可以自己進行烘箱改造,既節(jié)省資金、利舊,大家還熟悉了設備,利于生產?!标愔魅握J真分析后,感覺可行,匯報給廠領導后,得到一致認同。
從2016年8月開始,蘭歡平帶領他的團隊投入到了緊張的技術改造中。經過近半年的摸索、磨合,今年1月份,技術改造成果出爐,試車技術指標完全符合預期。目前,這項為企業(yè)節(jié)約了近百萬元資金的技改項目即將服務于生產。
2015年,企業(yè)部分生產線改造,迎接國家一項認證驗收。按照要求,企業(yè)需要解決無菌生產車間的運行軌道上不出現倒瓶停機、人為干預的現象。蘭歡平和他的團隊決定嘗試對軌道改造。
他們用自主發(fā)明的“倒瓶別除裝置”對原設備的軌道進行了改造,在撥瓶盤的U型槽,將原來的一體構造,改為分體式鯰魚頭部件。遇到零部件壞了,可隨時更換。這樣一來,零部件更換間隔延長,成本大大降低。這項技改不僅節(jié)省了資金,還提高了生產效率,大家的績效工資也明顯提高了。
在北元分廠,蘭歡平一直被工友們親切地稱為“維修達人”、“機器醫(yī)生”。
蘭歡平所在的電鉗組,針對車間隧道烘箱使用年限長、風機間歇性出故障的情況,制定了幾項措施:利用每周末生產線停車時間維護保養(yǎng),加班檢查一次;對6臺隧道烘箱的數據參數逐臺檢查記錄、預先分析評估,并形成了制度,提前發(fā)現問題,利用周末生產線職工休息時間維修,不影響正常生產。
該車間主任陳利明深有感觸地說,在實行項目管理之前,每年都會出現類似故障。維修時需要降溫8小時,才能進行維修,生產線要停產,20多名職工要停下來待工,既影響企業(yè)生產效率,職工收入也隨之降低。陳利明說,從2015年7月1日該制度實行后,還沒出現過因機械故障而停機的狀況。
如今,項目管理的效能,激發(fā)了職工們崗位奉獻的激情,團隊作戰(zhàn)意識明顯增強,工作效率提升的同時,超產獎勵和創(chuàng)新獎勵提高了職工收入和榮譽感。
為了使自己和團隊的技術保持領先,蘭歡平從不滿足于現有技術水平,通過各種途徑學習。一次,他看到有人在微機上操作三維立體機械構造圖,感覺非常直觀,就讓人幫他下載了相關軟件,工余摸索學習。
閑不下來的蘭歡平,還利用業(yè)余時間自學了電氣知識。企業(yè)工會支持員工崗位成才,給大家購買了網上教學課程,蘭歡平就組織大家學習PLC機電可變程序控制器自控知識。這些,為他在技術領域的改革創(chuàng)新打下了堅實基礎。
精湛的維修技術,不可小覷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蘭歡平及班組的聲名遠播。生產廠家——德國某品牌設備駐中國總部的馬經理曾欽佩地說:“我回訪了無數家客戶企業(yè),在中國,維修技術最好的,是華北制藥北元分廠這個團隊?!?/p>
從2004年至今,經馬經理推介或使用該設備的企業(yè)慕名找上門求助的,有十余家。蘭歡平維修團隊多次受邀到北京、四川等制藥企業(yè),以及華北制藥集團的下屬單位去做維修或大修業(yè)務。
期間,北京一家藥企私下找到他,想用優(yōu)厚的待業(yè)留下他。但蘭歡平不為所動,他說,華北制藥是培養(yǎng)我的地方,那里是我成長成才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