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環(huán)+石樸+張賢玲+章婷
摘 要:眾所周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當前的主流價值觀,價值觀的施行與實現(xiàn)必須從幼兒抓起,這是我國宣傳與教育事業(yè)中一項打基礎利長遠的潛績工程。那么如何將深奧難懂的二十四字植入孩子思想,使其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這是幼兒教師需要深入思考反復琢磨的一個重要課題。經(jīng)過不斷實踐總結(jié),發(fā)現(xiàn)運用故事欣賞的形式,孩子更容易聽取、理解與掌握。以下是總結(jié)出來的方法與策略。
關(guān)鍵詞:故事欣賞;教學模式;價值觀
一、選擇合適的故事,務必使價值觀蘊含其中
古今中外涉及核心價值觀的故事多如牛毛,如何將二十四字蘊于其中,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地為幼兒選擇好故事。每學期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結(jié)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教學計劃,選好教材。
1.選擇對幼兒成長有意義的故事
故事的選擇要從思想性方面入手,要選擇主題明確、具有教育意義的作品,對幼兒的教育性是我們需要把握的核心要義。同時,也應該認識到凡是對幼兒成長有益的作品,都應視為好作品。比如,《小霸王富蘭克林》中,故事一開始通過反面案例,富蘭克林對朋友非常霸道不友善,導致沒有人跟他玩,后來通過父母教導改變對朋友的態(tài)度,又重新贏得了朋友的喜愛。通篇故事教育幼兒要養(yǎng)成尊重他人、待人友善的道德風尚和美好情感。
2.選擇適合年齡特點的故事
幼兒的發(fā)展與年齡的關(guān)系非常緊密,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思維有很大差異,我們要根據(jù)不同年齡特點選擇作品?!吨v故事技能解析通用技巧》中明確指出,針對3~4歲的小班幼兒,應該選擇內(nèi)容單純、情節(jié)簡單、形象生動的故事,使用兒童化、擬人化的語言,多使用態(tài)勢語,語速放慢,重點語句可以適當重復。針對4~5歲的中班幼兒,選擇的作品可以是中外經(jīng)典童話故事,并注意在閱讀中增進與幼兒的交流,促進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語言可以豐富一些。針對5~6歲的大班幼兒,故事的選擇要豐富得多,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科普故事,講述時強調(diào)語言要簡潔、適當使用抽象詞語和復合句。
二、編輯合適的語言,務必使孩子理解掌握
幼兒思維能力有限,講故事時使用的語言要符合幼兒形象思維的特點,使用幼兒化的語言,多使用詞匯涉及范圍較小、句法結(jié)構(gòu)較短的語句,盡量少使用讓幼兒難以理解的專有名詞、抽象詞語和長句、復合句等。
1.詞語運用的幼兒化
選擇詞語要遵循“以淺代深”的原則,講故事時要多用表示具體事物、鮮明色彩、形態(tài)大小的詞,多用疊音詞、感嘆詞、語氣詞。如教師在給幼兒講《狼來了》故事時,我們可以這樣描述狼——紅紅的眼睛、尖尖的牙齒、灰灰的皮毛,嗷的一聲巨吼。顯而易見,這樣的表述更生動。
2.句式運用的幼兒化
句子要更短小一些、更簡單一些,附加成分盡量少,適當重復。如故事《天氣》中,就用簡單的詞語來描述表達:晴天、陰天、下雨、下雪等。這個故事中不斷重復的語句不僅可以加深幼兒印象,還具有回環(huán)跌宕的韻律感,正是典型兒童化的句式。
3.語情語境的幼兒化
對幼兒說話要多融入一些情感因素:節(jié)奏“慢”一點、語氣“柔”一點、語調(diào)“甜”一點、語音和諧悅耳、富于音樂美等。此外,語言不妨有趣些,多使用修辭手法,使口語生動活潑。比如形容人高,可以說:“這個人可真是高呀,他一站起來頭都可以把房子頂出一個大窟窿?!边@樣饒有風趣的說法更能吸引幼兒。
三、融入合適的表演,務必使故事更加形象化
故事中的角色要想給幼兒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就要對故事角色進行處理,塑造恰當?shù)男蜗螅詭椭變毫私饨巧奶攸c和個性,從而更好地領會故事的內(nèi)容,獲得更愉悅的審美享受。
1.配以不同的形象
角色塑造的原則就是要把握和揣摩角色性格,如果是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就要把動物擬人化。比如在講述《小馬過河》這個故事之前,首先要熟悉故事,然后對其中的角色形象進行分析、設計。故事中總共出現(xiàn)老馬、小馬、老牛、松鼠四種動物。小馬可以看成是單純的孩子;老馬可以看成是睿智的媽媽;老??梢钥闯墒嵌睾竦牟?;松鼠可以看成是熱心的朋友。經(jīng)過這樣的形象塑造后,故事里的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定位和性格,講述時會更生動形象。
2.配以不同的聲音
在確定角色年齡性格之后,就要選擇適當?shù)穆曇魜肀憩F(xiàn),通過不同的聲音把角色區(qū)分凸顯出來。例如小馬說話的聲音要低而細,吞吞吐吐,語速較慢;老馬說話的聲音要低而柔,語調(diào)沉穩(wěn),語速較緩;老牛說話的聲音要高而粗,吐字飽滿有力,語速較緩;小松鼠說話的聲音要快而脆,吐字急促,語調(diào)悲傷等。這樣,一個個鮮活有個性的聲音形象就出現(xiàn)了,幼兒較容易接受,教學也會進行得順利且充滿活力。
3.配以不同的手勢
講故事時加入手勢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手法,如果邊講述邊用手勢表演,角色形象更加鮮活,幼兒的聽覺和視覺受到雙重刺激,那么必然會使講述更具吸引力。例如在給幼兒講述《頭懸梁錐刺股》故事時,教師左手抓住自己的頭發(fā),右手做拿繩子系頭發(fā)的動作;瞌睡了又做手握錐子扎大腿的樣子。邊講邊演,幼兒興趣倍增,聽得非常專注。一些幼兒還情不自禁地學做手勢,學講故事,提高了幼兒聽和學的積極性。
四、增加合適的互動,務必使幼兒活躍起來
著名兒童美術(shù)教育家楊景芝教授說過:“每個孩子都具有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只要我們正確地加以引導,孩子們的潛能意識都能得到很好的發(fā)揮?!币虼?,在故事教學中我們要適當引導孩子自己來復述、創(chuàng)編、表演故事,以便深入理解、體會和感悟。
1.讓孩子復述故事
幼兒復述故事不是機械地死記硬背,而是建立在對作品正確理解的基礎上自然講述。復述要求基本符合作品原文梗概,但又不要求得過死,可以按照幼兒自己的理解,用自然的口語去講述。復述前應選好適合幼兒復述的故事,盡量選取故事篇幅短小、情節(jié)生動、結(jié)構(gòu)簡單、對話較多的作品,例如《小豬照鏡子》《聰明的烏龜》等等。復述故事時,教師應用生動的語言導入,進而啟發(fā)幼兒復述的興趣和愿望。復述結(jié)束后,教師要有簡單的評價,且多為正面鼓勵的評價,以此提高幼兒復述的興趣和復述的質(zhì)量。
2.讓孩子創(chuàng)編故事
創(chuàng)編故事是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的一個活動,它建立在理解故事、積累大量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之上。要創(chuàng)編故事,就要讓幼兒了解一個完整故事的四要素:時間、地點、人物、情節(jié)。通俗來說就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有什么人,發(fā)生什么事,結(jié)果如何。比如,繪本故事《小藍和小黃》,可以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除了繪本中提到的家里、學校里發(fā)生的事情;還可以根據(jù)顏色混合后變色的理論,讓幼兒創(chuàng)編《小藍和小紅》《小紅和小黃》等故事。
3.讓孩子表演故事
表演故事也是幼兒教學常見的手法之一,通過“故事表演”的形式,可以讓幼兒練習說話,使幼兒學會說、大膽說、有感情地說,使幼兒將語言、神態(tài)、肢體動作有機結(jié)合,更有利于幼兒整體的發(fā)展。例如在讓幼兒表演故事《三只小豬》時,孩子重復著簡單的對話,扮演著承擔的角色,呈現(xiàn)出或害怕或兇狠的神態(tài),慢慢獲得了一份愉悅的情感。
對幼兒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不僅關(guān)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長,也關(guān)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長遠目標,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必須創(chuàng)新思想模式和教育形式,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何永清.幼兒教育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貫徹路徑初探[J].學周刊,2015.
[2]高地.中國共產(chǎn)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注:廊坊市2017年度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17038。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