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敏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更新,現(xiàn)在的教學模式,特別是一些示范課、公開課,越來越體現(xiàn)出“熱鬧”的韻味。在教學活動中,動靜互為補充,缺一不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才是有效教育的理想狀態(tài)。
關鍵詞:有效課堂;話題;完美結合
最近我校開展了“有效教育”進課堂的教學教研活動,通過學習和實踐,讓一線教師真正感受到新課程教學核心理念的先進性。尤其是要素組合中的“動、靜”結合,增加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師在課堂上的靈動性,讓學生課堂上變得熱情、活躍,學習效率明顯提高。那么如何讓我們的課堂“動、靜”完美結合,是我們每位教師值得研究和討論的話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更新,現(xiàn)在的教學模式,特別是一些示范課、公開課,越來越體現(xiàn)出“熱鬧”的韻味,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順應新課標的要求,一節(jié)有效的語文課,做到“動”“靜”完美結合,必須從教學實踐中體現(xiàn)出來。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與教學環(huán)節(jié),我慢慢體會到動靜結合的妙處所在。
這學期,學校安排講示范課,我準備了三年級上冊《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課。為了體現(xiàn)新的教學理念,使教學方式多樣化,我利用四人小組、八人小組、十二人小組的形式,分別進行動態(tài)學習,然后讓小組之間把學習到的知識點做到小卡、中卡上,展示小組之間誰做得認真仔細,以小組加分和獎勵個人小貼畫的方式進行。學習過程中孩子們積極性很高,通過小組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糾錯,整個課堂充滿活力,孩子們都參與進來,課堂效果很不錯,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能動性。同時,我安排了“靜讀”“靜思”“靜悟”的組合方式,我在出示描寫美麗的小村莊和消失后小村莊的段落課件后,讓孩子們自己去看、去想、去做,把自己的想法或感受記錄到小卡上進行評比,最后以課件的形式出示課后活動要求:發(fā)現(xiàn)身邊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用不同方式記錄,思考整改的方法。整節(jié)課小動、大動加靜心思考,孩子們意猶未盡,教師也由傳統(tǒng)的說教者變?yōu)橐龑д?,學生成了主角,語文課堂改變以往的枯燥乏味,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課堂,教學效果自然提升。
一、如何理解“動”“靜”教學
“動”,就是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tài),學生相互交流、啟發(fā),達到明辨是非、澄清事實、統(tǒng)一認識的目的。動態(tài)的方式包括讀一讀、說一說、演一演等,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都是動的范疇?!办o”,就是沒有聲音,學生完全安靜下來。靜態(tài)的教學包括:默讀、聽講、思考等?!皠印薄办o”是相輔相成的,課堂教學離不了“靜”的活動,比如老師的講解示范,需要學生認真聽講,用心思考,越會聽課的學生,獲得的信息就越豐富。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孩子需要討論交流,合作表達,就需要動起來,“動”的過程是學生能力表現(xiàn)的過程,各自的天性得以彰顯,人格的健全得到發(fā)展,他們的主體性也就能體現(xiàn)出來。
“動”“靜”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尤其是在教學中,很難將它們絕對劃分開,它們是相互滲透、相互依附的。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會情不自禁地與別人分享成功的喜悅,也會迫不及待地尋找不能解決的難題,這樣動中交流,靜中思考,動靜互為補充,缺一不可!在教學活動中,“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才是有效教育的理想狀態(tài)。
二、怎樣合理運用“動”“靜”教學
根據(jù)“動”“靜”教學活動的特點,怎樣做到課堂上動靜教學完美呈現(xiàn)呢?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來設定。在有效課堂教學中,“動”“靜”活動要合理分配時間?!办o”的時間過長,學生容易厭倦乏味,甚至開小差;“動”的時間過長,學生得不到及時的訓練鞏固,達不到有效課堂的教學目的?!皠印薄办o”的轉換要合理,才能實現(xiàn)教學目標。不論動態(tài)教學還是靜態(tài)教學,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來設計,脫離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就失去了意義。因此,“動”“靜”組合的靈活進行,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了教學過程的有效性。一節(jié)語文課四十五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做到課堂中“動”“靜”的完美組合,哪些環(huán)節(jié)“動”起來,哪些環(huán)節(jié)“靜”下來。要讓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處理教材,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動靜結合,給學生思考品味的機會和時間,讓有效課堂變得真正有效。
總之,根據(jù)語文課兼具工具性、人文性的特點,不管是課堂上的齊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還是傾聽、思考、寫作,都是在“動”“靜”協(xié)調中進行的。遵循有效課堂的教學原則,“動”“靜”適當轉換,讓它們更好更有效地服務于課堂。就像某位學者所說,“動”“靜”的關系,好比鮮花和綠葉,缺一不可!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要合理利用好它們的關系,才能更好地追求有效課堂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李萬錦.構建和諧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希望月報(上半月),2011(3).
[2]陳旭遠.推進新課程[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