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清
摘要: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今語文教育界的最熱門話題,它對聾生語言和思維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但聾校教材的內(nèi)容又不能滿足我們聽障孩子的溝通交流的需要。因此在切實完成課本知識教學的基礎上,應擴大聽障學生的閱讀量,加強對聽障學生的閱讀指導,激發(fā)聽障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培養(yǎng)聽障學生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奠定基礎。筆者通過觀察,描述了聾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存在的不良現(xiàn)象,做出了原因分析,并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給出了有效的指導策略。
關鍵詞:聾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2.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34-0197-02
一、聾校課外閱讀現(xiàn)狀
筆者利用閱讀課或早讀課對在校的聽障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fā)現(xiàn)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存在著這樣的現(xiàn)狀:有些學生在看書時,手捧課外書,目光凝聚在書上,卻只是從上掃視到下,很快就把書的一頁看了一遍,就這樣一本書很快看完了,然后立刻換一本書。在一段時間內(nèi),他們似乎讀了很多書,但如果讓他們講一點書中的內(nèi)容,他們卻只能不好意思的笑笑,打個“不知道”的手勢;他們常常是手捧著書,眼睛卻游離于書本之外,總是想干點與讀書無關的事,如:和別人聊上幾句,但聊的內(nèi)容肯定與書本無關。
二、聽障學生不良閱讀行為原因分析
從上面的現(xiàn)象中,我們可以看出聾生課外閱讀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讀不懂”。因為“讀不懂”導致聾生對課外閱讀沒興趣,又因為沒興趣使聾生不愿意閱讀。即使是對閱讀略有興趣的聾生也很難做到有思考的閱讀。長此以往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這種現(xiàn)狀是怎樣造成的呢?聽力障礙帶給聾生更多的是語言和思維方面的滯后,而小學6年語文教材中的語言量不足以幫助聾生形成語言和發(fā)展邏輯思維。聾生從教材中習得的語言不足以支持他們進行獨立的課外閱讀,這就是聾生讀不懂課外書的原因之一。
面對上述三點原因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三、對策的實施
(一)創(chuàng)造讀書環(huán)境,營造讀書氛圍
1.創(chuàng)造讀書環(huán)境。(1)充分利用有效的時間,引導聾生讀書,形成良好學習環(huán)境。(2)班級設立圖書角。由于學校圖書館的藏書有限,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群體的力量,將自己家中看過的書集中起來,建立班級圖書角,作為學校圖書館藏書不足情況下的補充。并成立“小圖書管理員”,登記借書情況。(3)教師可到學校的圖書館、閱覽室?guī)椭鷮W生借閱圖書,并鼓勵學生準備摘錄本摘抄好詞好句。(4)發(fā)動每個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善于收集資料,形成剪報集或讀書筆記本,可在期末進行評選、展示。(5)學生同伴間交流,擴大書源。讀書活動是新課程標準實施下學校教學的延續(xù)和補充,作為教師應該積極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為學生造就一個溫馨、舒適、諧和的育人環(huán)境。
2.營造讀書氛圍,保證充足的閱讀時間。在學校里:(1)利用每天早晨的晨讀時間,采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yōu)生領讀、自由對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吟誦經(jīng)典童謠和古詩。(2)每周設一節(jié)閱讀課,向?qū)W生推薦書籍,學習故事。(3)每月向?qū)W生推薦一個經(jīng)典的童話故事。圍繞童話故事開展“小故事,大道理”的思想主題教育。在家里:每周回家復習當周學習的內(nèi)容,與家長一起閱讀,填寫《閱讀情況表》,營造濃厚的家庭誦讀氛圍。學校和家長一起努力,讓孩子的課外閱讀達到一定量的積累和習慣的培養(yǎng)。
(二)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產(chǎn)生閱讀的內(nèi)部動力,才能開發(fā)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過程中,漸漸培養(yǎng)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自學能力。特別是對于那些初學閱讀的聾生來說,教師應該成功地激發(fā)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樂趣相聯(lián)系。那么如何激發(fā)課外閱讀的興趣呢?
1.依照學生學段的不同推薦書籍。(1)低年段(1—3年級)以閱讀繪本為主,繪本的內(nèi)容可從一幅圖配一句話逐步過渡到一幅圖配幾句話,再到一幅圖配幾段話。在剛開始閱讀時最好是選擇一本書里只有一個故事的繪本,這樣聾生會很有成就感,閱讀的興趣也就被激發(fā)出來了。在閱讀之前,師生之間可以先有一些簡單的討論,如:看封面猜猜故事里講了誰等。在閱讀的過程中,師生之間要減少對話,教師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感覺和聾生的眼神來把握哪些詞句是聾生難理解的,此時教師要做的事就是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詞句。在閱讀之后可以進行一些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不要太難,對于聾生的回答,教師也不要輕易地否定,如果聾生忘記了故事的內(nèi)容,可以翻到有關的頁面,讓聾生再看看。(2)中年段(4、5年級)以主題閱讀為主,主題閱讀就是指在學完一個單元的課文之后,教師選擇一些和這個單元主題相同的文章給學生讀。如:聾生在學習了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巨人花園》、《去年的樹》和《幸福是什么》后,筆者就根據(jù)“中外童話”這一主題和聾生一同在課內(nèi)閱讀了《格林童話》,開始聾生很難感受故事中的人生哲理和價值觀念,但當聾生讀了《小紅帽》之后,很快就讀懂不能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能把自己的信息透露給陌生人。有的聾生在日記中寫到:我也要像小紅帽那樣,要做懂事的孩子,更要做聰明懂事的好孩子。所以說課內(nèi)主題閱讀的開展,是為聾生課后自己閱讀時把握文章的主體內(nèi)容和情感打下了基礎。在這一階段的課外閱讀指導過程中要指導聾生進行有理解的閱讀。蘇霍姆林斯基說:所謂有理解地閱讀,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個的較短的句子,然后是眼光離開書本,念出所記住的東西,并且同時進行思考——不僅思考眼前所讀的東西,而且思考到與所讀材料有聯(lián)系的某些畫面、形象、表象、事實和現(xiàn)象。(3)高年段(6年級)可以讀一些長篇讀物,這種長篇讀物是指兒童小說或名著的少兒版。在閱讀長篇讀物的過程中要幫助聾生把握人物和情節(jié)。如:聾生在學習了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將相和》、《景陽岡》和《草船借箭》后,筆者就根據(jù)我國的古典名著在課內(nèi)閱讀了《史記》、《水滸傳》和《三國演義》,開始聾生很難感受到歷史名著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勝的故事,但當聾生學習了《草船借箭》之后,了解到諸葛亮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群,再去讀《三國演義》中《空城計》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也是主要寫了諸葛亮,學生讀書的興趣大大增加了,有的聾生在看書摘抄小本子寫到:我也要像諸葛亮同樣,機靈勇敢,遇事不慌,遇到艱難自個兒設法解決。
2.組織各種類型的讀書活動。(1)創(chuàng)設“美文共賞析”的情境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興趣,組織學生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交流讀書的收獲和體會,講故事比賽,讀書筆記評比活動,展出優(yōu)秀的讀書筆記等活動。比如:我給學生開展了一次“讀一本好書”講故事比賽,參賽同學講得形象生動,觀眾聽得全神貫注,不但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激發(fā)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2)在班級墻壁上,掛一張讀物表,讓聾生知道自己讀了幾本書,這樣還可以讓他們之間產(chǎn)生競爭,增強閱讀興趣。如果聾生告訴我們他已經(jīng)讀完了某一本書時,我們可以建議他再讀一遍,因為反復的閱讀能幫助聾生更好的理解書中的內(nèi)容。
四、結(jié)語
語文學習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閱讀也應該伴隨人的一生。閱讀對于聾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應從小培養(yǎng)聾生閱讀的習慣,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獲取知識,然而僅靠每周的幾節(jié)課,每個學期的幾十篇課文顯然是不夠的,課外閱讀是聾生開闊眼界,貯備知識和訓練能力的橋梁,閱讀是聾生獲得情感體驗,享受樂趣的過程。
參考文獻:
[1]談小學生課外閱讀.中廣網(wǎng),2007.
[2]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聾教之聲》編委會.插上語言的翅膀——提高耳聾學生語言能力的實踐和研究[M].上??茖W普及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