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健
(上海市政交通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0)
呼市南二環(huán)地道雨水泵站設計要點與經驗總結
張 健
(上海市政交通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0)
對呼和浩特市南二環(huán)地道雨水泵站的設計要點予以介紹,同時面對泵站設計標準一定的情況下,通過各種技術措施,盡可能提升泵站自身的生存能力,確保地道泵站遇有超標降雨時能正常工作,盡早排出地道內積水,恢復正常的交通秩序,將不利的社會影響降至最低。
地道雨水泵站,潛水泵,設計重現(xiàn)期
2012年,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南二環(huán)快速路(二標)開始進入工程設計階段。根據(jù)道路總體方案,在南二環(huán)東二環(huán)節(jié)點,設置東二環(huán)下穿長地道1座,地道采用暗埋段與敞開段、相結合的形式設計。為解決進入下穿地道的雨水排水問題,根據(jù)項目情況及縱橫斷面布置的特點,設置地道雨水泵站2座,即東二環(huán)1號地道泵站和2號地道泵站,以雨水強排模式將雨水提升后排入附近已建的市政排水管道中。
根據(jù)東二環(huán)長地道方案的縱斷面設計,分別在長地道出入口兩端、敞開段、暗埋段分界處及最低點處設置數(shù)道橫截溝(寬×深=0.5 m×0.5 m)攔截進入地道的雨水。通過橫截溝及地道兩側排水邊溝的共同作用來收集并轉輸雨水,雨水經最低點處橫截溝及暗埋管道(DN600~DN800)直接進入東二環(huán)1號(2號)地道雨水泵站(附壁式泵站),經水泵提升后予以排除。
根據(jù)規(guī)范所要求的“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則,在地道出入口外側設置路面駝峰,阻止外界雨水進入地道,外界“高水”通過地面雨水排水系統(tǒng)自行排入臨近河道——小黑河。地道敞開段范圍內的雨水由設置的地道雨水泵站予以排除。
1.1 設計參數(shù)
本工程中,采用呼和浩特市設計暴雨強度公式:
其中,P為設計暴雨重現(xiàn)期,年,地道部分取5年;q為設計暴雨強度,L/(s·ha);t為降雨歷時,min,t=t1+m×t2,t1為起始段地面集水時間,地道部分取5min,m為折減系數(shù),根據(jù)GB50014—2006室外排水設計規(guī)范(2011年版),本工程中m取值為2;t2為管道內雨水流行時間,min。
雨水量計算:
Qy=q×ψ×F。
其中,Qy為雨水設計流量,L/s;q為設計暴雨強度,L/(s·ha);F為匯水面積,ha;ψ為綜合徑流系數(shù),地道部分取0.90。
根據(jù)雨水量公式及匯水面積計算,東二環(huán)1號泵站設計流量為0.62m3/s,2號泵站設計流量為0.62m3/s。
1號(2號)泵站中,設置4臺潛水泵,3用1備,單泵流量0.21m3/s,揚程11m,功率為37kW。
1.2 工藝方案
地道泵站采用附壁式設計,泵站側壁緊貼地道外壁,設置變配電所,不設置管理用房,潛水泵由集水池水位自動控制啟停。
發(fā)生降雨時,地道內雨水收集后,經DN800泵站雨水進水管進入泵站,經雨水格柵過濾大粒徑懸浮顆粒及固體物質后進入集水池,待水位上升至潛水泵啟泵水位后,水泵開始依次運轉將雨水予以提升,最終排入室外市政雨水管道內(見圖1)。
4臺潛水泵由集水池水位自動控制啟停,其中1臺為備用泵。當水位上升至設計最低水位時,第1臺水泵開始啟動,隨著雨水量的增大,水位逐漸加速上升,第2臺水泵開始啟動,至最高水位時,3臺水泵全部啟動。當集水池水位下降至設計最低水位后,水泵開始自動關閉。遇有水位快速上漲至報警水位(水泵間地下1層標高以下0.3m)的情況(超標雨水進入雨水泵站),系統(tǒng)自動向遠端控制中心報警,同時,進水管后端的電動啟閉機啟動,控制進水端處閘門予以關閉,強行切斷進水水流,以確保雨水泵站自身系統(tǒng)安全(防止泵站電路漏電及因電氣短路造成的泵站癱瘓);待集水池水位下降至設計最低水位后,該閘門才自動開啟,潛水泵重新開始工作,排除地道內積水。為避免水泵啟停過于頻繁,4臺潛水泵應逐次予以啟動工作。各臺水泵的工作時間及次數(shù)應基本均勻。
本泵站為地下式泵站,盡管泵站位于北方呼和浩特市,但仍存在地下室內部濕度較大的問題,且有有毒有害氣體自然逸出的可能,為此水泵間及變配電所內設置軸流風機,風機定期自動啟動,以排出室內濕氣及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氣體。在地下泵站內,設置有毒氣體(主要為H2S)測試儀表,以策安全。
泵站集水池內設置集水坑,另設潛水排污泵1臺(Q=40m3/h,H=15m,N=4kW),平時置于庫房內備用,遇檢修時放入集水坑內以排除多余廢水,出水軟管與專用出水管路接通,廢水最終排入室外市政污水管道中。
泵站設置出入口2個,一個從地道主車道內進入,為主要設備及物料進出通道,另外設垂直應急通道1個,便于人員從現(xiàn)狀地面經垂直爬梯直接進入泵站內。
泵站豎向剖面圖見圖2。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異常氣候已越來越多地影響著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各種災害天氣不時發(fā)生。當發(fā)生大流量的超標降雨時,以往傳統(tǒng)泵站往往難以應付,地道內大量積水,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甚至發(fā)生人身傷害的事件不時見諸報端。
鑒于提高地道雨水泵站設計標準對工程投資影響較大,本工程著眼于在設計標準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提升泵站自身的生存能力,以確保超標降雨發(fā)生時,泵站能正常運轉;甚至在災后,迅速恢復使用,以盡快恢復道路交通和城市秩序,降低社會不良影響。
基于以上考慮,本工程主要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以達到上述目標。
1)在進水管后端加設雙向鑲銅鑄鐵方閘門(雙向受壓),采用手電兩用式啟閉機進行控制。閘門平時常開,當集水池內水位急速上升,即雨水進水量超過潛水泵排水能力時,啟動閘門關閉進水管;水位上升至報警水位時,進水管后端的電動啟閉機啟動,控制閘門下降關閉進水管,強行切斷進水水流,以確保雨水泵站自身系統(tǒng)安全;待集水池水位下降至設計最低水位后,該閘門才自動開啟,潛水泵重新開始工作,排除地道內積水。
2)當超標雨水大量進入地道及泵站時,閘門自動關閉導致地道內積水無法排出,為避免地道內雨水漫溢進入泵站引發(fā)電氣災害造成泵站癱瘓,在泵站及變配電所進門處,設置防護密閉門(雙扇固定門檻鋼結構防護密閉門,設計壓力0.10MPa)。該門具有抗壓、抗?jié)B功能,能有效阻止雨水侵入泵站內,保證即使出現(xiàn)地道內部大量積水的不利情況,也不會影響泵站內設備使用安全,泵站可以安全正常不間斷地工作,盡早排出地道積水,恢復正常的交通秩序,減少人民群眾的財產損失。
3)優(yōu)化泵站出風口設計。常規(guī)地道泵站設計中,一般采用側壁式風機,風機出風口位于地道側壁上,泵站主要是與地道內部空氣進行置換,由于地道內本身空氣質量較差,富含各種汽車尾氣,容易影響泵站內部的空氣質量;同時對泵站而言,該出風口也是一個易漏水點,地道積水容易通過風口漫溢至泵站內部,導致泵站內部積水,引發(fā)電氣災害。本方案考慮,將泵站出風口置于地
面上的應急通道間內,通過風管直接將廢氣從應急通道間排出,再采用自然進風模式,補充泵站及變配電所內的空氣。
4)增加垂直應急通道。在泵站出入口設計方面,主通道位于地道內,為主要的設備及物料進出通道,考慮到防護門啟閉速度較慢,在泵站建成后不常用。人員進出主要通過位于地道上部的垂直應急通道予以解決。該應急通道間位于輔道綠化帶內,平時便于管養(yǎng)人員進出,少量的格柵柵渣也可以通過此通道進出。遇有地道大量積水的情況出現(xiàn)時,人員也可以通過該出入口直接進入泵站,采用手動操作模式,控制泵站運行。
5)抬高變配電所房間的地坪標高。與泵站合建的變配電所,出于安全考慮,設計房間地坪標高高于泵站地坪標高0.5m,確保變配電所供電安全。
泵站豎向剖面圖見圖3。
經過3年的施工建設,該地道泵站于2016年投入運行。
本工程設計的初衷在于,考慮到泵站設計標準一定(滿足現(xiàn)行規(guī)范要求)的情況下,在不大量增加工程投資的前提下,通過種種技術措施,盡可能提高泵站自身的生存能力,確保在不利氣象條件出現(xiàn)的情況下,即遇有超標雨水進入泵站時,通過泵站自身的功能實現(xiàn),使泵站能夠正常工作,盡可能減小地道的損失,盡早恢復城市道路交通,將社會不利影響降至最低。
然而,本工程也存在小小的遺憾,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GB50014—2006室外排水設計規(guī)范(2011年版)已經經歷了兩輪修編,即2014年版修編和2016年版修編,地道泵站對應的設計標準也由此提高至50年一遇,該泵站面臨著剛建成就落伍的“囧”境。由此也說明,在地道泵站設計過程中,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超前性,以確保工程項目能跟得上社會前進的步伐。
[1] 沈 磊,徐劍國.中環(huán)線(浦西段)地道出入口排水設計分析[J].中國市政工程,2007(z1):55,59.
[2] 何 凡,張 洋.下穿式鐵路立交引道排水設計[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7(9):50-52.
[3] 鄧廣慧,韓劭鈞.關于地鐵排水中存在問題及泵站設計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2):222.
The design points & experiences of tunnel rain pumping station of the south second ring road in Hohhot
Zhang Jian
(ShanghaiMunicipal&TrafficDesignInstituteCo.,Ltd,Shanghai200030,China)
It introduces the design points of tunnel rain pumping station of the south second ring road in Hohhot, while facing the situation of the certain pumping station design standards, through various technical measures, we try to enhance the survival ability of pumping station as far as possible, to ensure that the pumping station can work in case of rainfall exceeding the standard, in order to discharge water from the tunnel as soon as possible, restore the normal traffic order and reduce the adverse social impact to a minimum.
tunnel rain pumping station, submersible pump, design return period
1009-6825(2017)20-0137-02
2017-05-08
張 健(1981- ),男,工程師,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給水排水),注冊咨詢工程師(投資)
TU991.3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