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新 (中國美術家協會 100025)
中國畫的筆墨美探究
徐立新 (中國美術家協會 100025)
筆、墨既是中國畫的畫具,又是中國畫中的技法。在我國繪畫史上,筆墨無疑是中國畫的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中國畫千姿百態(tài)的發(fā)展形態(tài)提供了可能。不同的筆作用于不同的畫作,不同的墨形成了不同的畫作,筆和墨作為畫具而言,其種類特質的多樣性是畫作多樣性的重要前提;而作為技法而言,不同的筆法構成粗細不等的畫作結構,不同的墨法染成濃淡不均的畫作層次,同樣造就了異彩紛呈的畫作效果。
中國畫;筆墨;技法探討
中國畫源遠流長,承載著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的時代智慧,給予我們思想上的感悟和靈魂上的啟發(fā),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畫之美,在于其形,亦在其神,而筆墨便在中國畫美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從中國畫的筆墨技法出發(fā),結合畫作,來描述中國畫的筆墨美。
在中國畫的發(fā)展進程中,筆墨技法以筆為主導,勾其骨,寫其形,為中國畫“以形寫神”的理論精髓提供了佐證,正所謂“骨氣形似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而在用筆的過程中,主要有五大筆法。
(一)筆法之勾
中國畫用筆之“勾”法,一般用于物象形態(tài)結構的勾勒上,多以筆尖來完成。它起源于山水畫的最初階段,卻在人物畫中用之甚多,以勾來完成人物的整體輪廓?!肮础弊鳛橹袊嫷幕居霉P方式,存在于大多數的中國畫里,或單獨存在,構成白描的藝術表現形式,或者和其他的國畫技法融合,形成了多樣的藝術表現方式。如,和染結合形成勾填法或者是勾染法,和點相結合形成勾花點葉的畫法。
(二)筆法之勒
勒經常和勾同用,順勢為勾,逆勢為勒,共同的刻畫物象的結構以及輪廓。一般來講,簡單的中國畫,用勾勒技法就可以畫出大概的樣子。如圖1:
圖1
運用勾勒的技法,寥寥幾筆畫出葉子的形狀輪廓,使得作品基本成形,再適當的用墨來進行點染,就可以形成完整的畫作。
(三)筆法之皴
皴是勾勒的補充畫法,一般給予畫作以立體感,其中事物的紋理、質感等都要通過皴才能表現出來。在作畫的過程中,畫家多是邊勾邊皴,尤其是在山水畫與寫意花鳥畫中的皴法運用,更加能夠表現出事物的空間感。在用筆的過程中,不同力度的皴法所表現出來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四)筆法之擦
擦是橫筆的畫法,一般是用來為皴法中沒有畫到的地方來進行彌補,使皴的效果最終能夠統一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感覺,因此,擦是很有必要的畫法。一般在畫的過程中要注意將筆鋒減弱,否則過于濃重,就成為皴法了,也不能放置太多的水分,那樣容易成為染法。
(五)筆法之點
點的畫法一般用于木葉中,以作為連接線條,或者進行花、葉的構圖,青苔、梅花中較為常見,古人經常說畫龍點睛,其實點也是畫作的最后一道工序。點的輕或重,形狀是否符合要求,都會影響最終的成畫效果。
墨法是中國畫表達意境的重要技法,中國畫講究形神兼?zhèn)?,筆法主要是用來描繪物象結構,是為其形,而墨法則是為其神,只有形神兼?zhèn)?,中國畫才能表達出畫家的思想、情感。墨的運用同樣分為五種主要的形式。
(一)墨法之烘
烘是烘托的意思,烘托畫作,使之墨跡呈現質感,一般用水去直接的讓事物的輪廓變得模糊,突出事物的本來樣子,使之更具有表現力,也可以用點染的技法來進行烘托,使之邊緣的墨色變淡。
(二)墨法之染
染為渲染,是一種為畫作著墨的用墨手法,一般是用淡色的墨涂抹畫作中需要加重或者模糊的地方,或者直接用筆將水墨渲染開。使畫作呈現最終的藝術效果,并具有整體統一的感覺。區(qū)分紋理和層次時一般會用到,因此,經常用到的地方是山水畫。
(三)墨法之破
破墨法是要以不同的水量、不同的墨色進行層層覆蓋堆疊形成,最后使之相互的滲透,形成光滑的自然的墨色。其中主要的難度在于必須是從是以濃破淡或者是淡破濃的方法先后進行,使最后出現自然的筆鋒。
(四)墨法之潑
潑墨法與破墨法較為相近,容易被混淆,但其實潑墨比破墨更加的隨性,經常會與皴法合用,只有皴法的技巧過關,潑出來的畫作才能好看。破墨法一般用于山水畫中,以墨色打底,皴出來的畫作是什么自己也不能保證,因此,很考驗畫作人的皴法功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很受文人的歡迎。如圖2:
圖2
可以看出,這幅畫作的皴法運用的較好,將其濃淡處理的恰到好處,因此,運用皴法完成主體的部分,并且留白出云朵的空間。整幅畫作風格細膩、用筆隨性,給人以美的感受。
(五)墨法之積
積墨法顧名思義是要一層層地累積形成,墨色由淡漸濃,漸漸的進行覆蓋,是一種多次上墨的方式。其中又分為了干積、濕積等不同的風格,最后達到的效果是色中有墨、墨中有色,整幅畫作渾然一體。
通過對于筆墨畫法在中國畫中的具體的應用,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畫技法的美感,以及它帶給人們的心里美的享受。此外,還有很多的筆墨畫法沒有一一的列舉,它同樣的為我們的中國畫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推動者中國畫的歷程不斷向前。直至今日,雖然,大多數的人們因為種種的原因,無法去親自體會那種創(chuàng)作的美好,但是只要用心觀察,總能夠感受到中國畫帶給我們的美的感悟。
[1]俞芳.試論中國畫的筆墨美[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6(5):97-104.
[2]徐軍輝.中國畫筆墨的寫意性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2):75.
徐立新(1971- ),男,漢族,籍貫:河南焦作人,中國美術家協會線描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美協理事,焦作師范學院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