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建東
摘 要:中國巖畫可以大致分為北南兩大系統(tǒng)。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巖畫是我國巖畫分布最為密集的地方。其中包括內蒙古東南部以白岔河為中心的赤峰巖畫、陰山巖畫、烏蘭察布巖畫及內蒙古阿拉善左右旗巖畫、寧夏賀蘭山北部巖畫、新疆天山南北巖畫、新疆北部阿勒泰巖畫。我國絕大部分巖畫集中分布在這一區(qū)域。這些巖畫大都是八十年代全國文物普察以后發(fā)現(xiàn)的。巖畫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有的表現(xiàn)狩獵、游牧、戰(zhàn)爭、舞蹈等活動;還有的表現(xiàn)日月星辰、手印、腳印及各種原始符號。本文將以地區(qū)巖畫概述、題材、風格等三個方面對以內蒙古和新疆為主的北方巖畫做一個梳理。
關鍵詞:巖畫;文物;民族
按地區(qū)劃分:
(一)內蒙
中國是世界上巖畫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內蒙古是中國巖畫最密集的地區(qū)之一。早在公元五世紀,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就最早發(fā)現(xiàn)了內蒙古巖畫,他在《水經注》中寫道:“河水自臨河 縣東經陽山南。(漢書注日:陽山在河北,指此山也。)東流經石跡阜西。是阜破石之文悉有鹿、馬之跡,故納斯稱焉?!庇终f:“河水又東北歷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盡若虎馬之狀,條然成著,類似圖焉,故亦謂之畫石山地?!眱让晒艝|南部以白岔河為中心的赤峰巖畫、陰山巖畫、烏蘭察布巖畫及內蒙古阿拉善左右旗巖畫是內蒙古巖畫的代表,具有獨特藝術成就。
(二)新疆
新疆的巖畫主要分布在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和昆侖山山脈,被史學界稱為巖畫的三大寶庫,其從高山的夏牧場到山前的丘陵地帶都有大范圍的分布。這些巖畫主要分布在山區(qū),與山區(qū)的關系密切,應稱為山區(qū)巖畫藝術。巖畫的雕刻方式以敲鑿法為主,顏料涂畫法為輔。巖畫的畫面從單個造型的幾個平方厘米到方圓幾十平方米不等,巖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從羊、牛、馬、駱駝等動物造型到狩獵圖、人物造型圖、生產工具圖、車輛圖及生育繁衍圖等。其中狩獵圖和動物造型圖最多,各地均有分布,而生育繁衍圖較少,以呼圖康家石門子生殖巖畫為代表,其圖案有男女交媾圖和眾多的小人排列,反映了游牧民族祈求人口興旺發(fā)達的強烈愿望。巖畫是游牧民族最易創(chuàng)作的文化類型之一,其延續(xù)時間長,范圍廣,往往一組巖畫中可見新巖畫疊壓在舊巖畫之上的畫面,新舊交錯在一起,形成一部巖畫的歷史長廊。
按題材劃分:
(一)巖畫涉及到人面像題材
內蒙古磴口縣的默里赫奇溝巖畫
內蒙古磴口縣的烏蘭哈布其格巖畫
內蒙古陰山巖刻
內蒙古白忿河流域巖刻
新疆阿勒泰巖畫
內蒙古烏海市桌子山巖刻
我國人面像巖畫的類型有無輪廓的、半輪廓的、全輪廓型、頭飾型四種,絕大多數(shù)人面像都采用鑿刻的方法,但也有部分南方人面像采用彩繪的方式。
(二)動物題材
大型動物(以駱駝、鹿、馬為代表):
新疆阿勒泰巖刻 四不像
頭部雙角雙耳,角成S形前伸,
內蒙古陰山巖刻 馬
內蒙古陰山巖刻 老虎
野生動物:
陰山石刻
阿勒泰巖畫
烏蘭察布巖畫
(三)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包括狩獵、戰(zhàn)爭、放牧、祭祀、交合、舞蹈、雜技、服飾、農業(yè)、建筑村落、車輛船只等、因數(shù)量太過龐大和普遍,只梳理最具代表性的石刻。
新疆庫魯克山巖刻
內蒙古陰山石刻
內蒙古磴口縣石刻
(四)圖形符號
太陽:
新疆米泉縣獨子山村巖刻
內蒙古烏海桌子山巖刻
內蒙古陰山巖刻
內蒙古庫魯克山巖刻
卐字符號:
新疆溫宿縣石刻
庫魯克山石刻
昆侖山石刻
手?。?/p>
庫魯克山石刻
昆侖山石刻
腳?。?/p>
庫魯克山石刻
昆侖山石刻
新疆溫泉縣石刻
陰山石刻
創(chuàng)作技法概述(以陰山山脈狼山地區(qū)巖畫為例)
一般說來鑿刻巖畫的地方需要符合以下一些條件:
一、巖壁或石塊質地堅硬,適于刻劃。
二、向陽避風,利于保存畫面的地方
三、山色秀麗,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巖畫也多。
四、題材不同,鑿刻的位置也有不同。如類人像及神靈圖像,大多刻在深邃的山谷里;舞蹈 圖像多半刻在溝畔的立壁上,動物圖像則多刻在山頂或接近山頂?shù)膸r石上。
從巖畫的痕跡看,作畫的方法基本上有兩種:
一種為敲鑿法,這類圖像實際上是由密集的麻點坑組成。另一種為磨刻法,即用金屬工具在石面上磨刻成溝紋,有的深達3厘米以上,磨刻的條線較粗,圖形清楚。有些巖畫,兼用敲鑿和磨刻兩種方法,往往先鑿出輪廓再進行磨刻。到了晚期,出現(xiàn)了線刻法,即用較銳利的 金屬工具在巖石上刻劃線條。絕大多數(shù)的巖畫是敲鑿的,其次是磨刻的,只有少數(shù)是線刻的。狼山巖畫,不論采用輪廓畫、淺浮雕還是線條畫,都不符合透視要求。在藝術技法上的精細 與粗劣也有較大差別。但是即使一些粗拙的作品,也具有顯著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獨特風格和 濃厚的地方色采。千百幅巖畫中沒有見到水生動物,這是由于山區(qū)地理環(huán)境所決定的。而畫 中猛虎圖像比較多,說明山間猛虎經常出沒,見得多,也就畫得多。幅幅猛虎,不僅形象生動,刻法粗獷有力,也表現(xiàn)了游牧民族的性格,畫意鮮明。這種情況與國內外其他地區(qū)的巖畫也是一致的。各地區(qū)的巖畫都非常明顯地表現(xiàn)了當?shù)孛褡宓莫毺氐娘L格,而且所描繪的事物也都同所在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有密切關系。
現(xiàn)代巖畫展
亙古天書——中國巖畫展
目的:為紀念中華巖畫現(xiàn)代保護研究100周年,弘揚中國歷史藝術價值,推動遺址保護工作,促進中外合作交流。
中俄國際巖畫展
“遠古的呼喚”寧夏巖畫藝術特展
“吉祥草原-巖畫藝術”張志堅老海作品展
古痕今韻——董明洋水墨巖畫展
巖畫家及作品
蔡國強 《原始巖畫》 國畫
石虎 《巖畫印象》 國畫
賈崇 西夏歷史組畫之八《賀蘭山巖畫敘事》 國畫
張志堅 《陰山巖畫系列之--巖畫印象》 國畫
浣成 《巖畫系列》 國畫
韓美林 《巖畫》 國畫
董明洋 《水墨巖畫》 國畫
李尚星 《賀蘭山巖畫》 國畫遠古的回憶——巖畫系列 國畫
王丹丹 《遠古的回憶——巖畫系列》 油畫
唯一 《遙遠的呼喚參展系列巖畫》 油畫
巖畫再創(chuàng)作的目的:用現(xiàn)代畫筆探索感性生命的力量表現(xiàn),力求在形式上表現(xiàn)出昂揚本質生命力的粗獷線條和具有崇高感的象征符號
意義:體現(xiàn)了生命形式在精神世界中最直接自由的表達,是藝術家對質樸的回歸,作品內涵著澎湃的生命力與藝術表現(xiàn)力,藝術家用最樸素的繪畫形式和內容承載了最本質的理念精神——生命
按題材劃分:
(一)國畫:
蔡國強 《原始巖畫》 國畫
石虎 《巖畫印象》 國畫
賈崇 西夏歷史組畫之八《賀蘭山巖畫敘事》 國畫
張志堅 《陰山巖畫系列之--巖畫印象》 國畫
浣成 《巖畫系列》 國畫
韓美林 《巖畫》 國畫
董明洋 《水墨巖畫》 國畫
李尚星 《賀蘭山巖畫》 國畫
(二)油畫:
王丹丹 《遠古的回憶——巖畫系列》 油畫
唯一 《遙遠的呼喚參展系列巖畫》 油畫
參考文獻
[1]《中國巖畫發(fā)現(xiàn)史》陳兆復
[2]《新疆草原文化區(qū)域系統(tǒng)研究》闞耀平
[3]《內蒙陰山山脈狼山地區(qū)巖畫》蓋山林
[4]《烏蘭察布舞蹈巖畫》蓋山林
[5]《北方草原巖畫與原始思維》蓋山林
[6]《內蒙古西部畜牧巖畫初探》蓋山林
[7]《陰山骷髏巖畫·頭骨崇拜·祖先崇拜》蓋山林
[8]《昨日重現(xiàn)——關于巖畫》蓋山林
[9]《從陰山巖畫看我國古代北方游牧人的舞蹈藝術》蓋山林
[10]《陰山巖畫與山海經》蓋山林
[11]《蘇尼特巖畫》石云子
[12]《新疆北部的巖畫》克由木
[13]《研究原始舞蹈的珍貴石刻》王炳華
[14]《庫魯克山的巖畫》胡邦鑄
[15]《昆侖山的巖畫》胡邦鑄
[16]《來自遠古的呼喚》惟一
[17]《新疆溫宿縣巖畫》張平
[18]《新疆北部的巖畫》克由木;馬立克
[19]《新疆生殖崇拜巖畫考述》李國曙
[20]《新疆呼圖壁康家石門子巖畫探析》王愛軍;胡學軍;肖志強
[21]《新疆巖畫研究綜述》蔣學熙
(作者單位:河北省承德市承德縣文化館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