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飛
摘 要:本文結合筆者教學實際,重點闡述了續(xù)寫結合模式對學生解題思維的影響。主要從錘煉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求異思維、養(yǎng)成設疑思維三個方面做了探究。同時也提出解題能力其實還是體現(xiàn)在思維能力中的觀點,認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往往影響其閱讀和寫作的水平,而讀寫結合則可以從不同層面提升學生的這種能力。
關鍵詞:讀寫結合;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設疑思維
心理學和行為學研究認為,“讀寫是以語言符號為中介的一種認知和表達活動。這種認知和表達,不是簡單的由刺激引起反應的被動式反應,它是讀者在已有認知或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對認知對象的主動的同化或順應并經(jīng)過加工、創(chuàng)造而作出的具有鮮明個性的特定化活動”。因此讀寫結合有效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中重讀輕寫模式給學生思維帶來的束縛,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而這正符合新課標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要求。下面本文即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讀寫結合模式在培養(yǎng)學生解題思維中的作用。
一、讀寫結合,錘煉發(fā)散思維
讀寫訓練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聯(lián)想和想象,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啟發(fā),把其思維引向更廣闊的空間,使其產(chǎn)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比如我們在做閱讀題時,經(jīng)常會遇到探討文章主題的題目。這種題目綜合性較強,角度較多,學生單從一個方面理解是無法形成有說服力的文字的,這時候就需要打開思維,通過聯(lián)想、想象和比較的方法從不同側面對文本做深入探討。比如在平時的讀寫訓練中,我們會要求學生對每篇文章提出個性不一的見解,然后要從中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他們的聯(lián)系點,而這其實就是發(fā)散思維的體現(xiàn)。在一次月考中,有一篇文章出了這樣一個題目:本文寫了馱隊飛渡峽谷的故事,請?zhí)骄科渲械纳羁桃馓N和作者的情感取向。(文章題目為《溜索》)。面對這個問題,學生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給出答案,而是思考應該從哪些角度去考慮這些問題,學生在讀寫訓練中掌握了基本的發(fā)散思維的方法,即,聯(lián)想、想象和比較法。于是他們會從文章中的險峻的地勢,想到英武的漢子,再用漢子和幾個動物作比較,于是就得出了如下的解題思路:
無論是探究深刻意蘊還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從不同角度出發(fā),不能只局限于一點。深刻意蘊:①角度一:整體把握。馱隊飛渡峽谷代表戰(zhàn)勝自然和艱險;②角度二:領隊和漢子們。表現(xiàn)團結協(xié)作,相互信任,關心愛護以及無畏勇敢;③角度三:雄鷹、駿馬、牛等動物形象。正反對比,隱喻人應該有雄鷹、駿馬那樣的精神,而不能想牛那樣軟弱畏縮。④角度四:“我”和領隊。表現(xiàn)艱苦環(huán)境能磨練人。
回頭來看這個解題思路,不但脈絡清晰,而且深刻、出奇。學生通過發(fā)散思維,將一道題目分解成若干個角度,完美的闡釋了作者的問題。不難想象,即使學生在最終的解讀中出現(xiàn)表述欠佳、語言欠精的問題,也不會妨礙其得到高分??梢姾芏鄷r候讀寫結合,不僅只是讀和寫的單獨呈現(xiàn),更是二者合而為一的升華反映。
二、讀寫結合,培養(yǎng)求異思維
在高考閱讀題中,有許多探究性的題目,這個題目意在考查學生評價、鑒賞的能力。但評價、鑒賞又不是絕對開放的行為,而必須要以文章為基礎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所以很多學生遇到這種題目,自覺可得高分,但實際做起來卻言之無物,翻來覆去在一個大家所共知的點上浪費文字。而讀寫結合訓練可以有效改變這一現(xiàn)狀。比如,有一篇文章,其大致內容如下:
美國拍攝了一部電影,但電影內容涉嫌侮辱穆斯林先祖默罕默德,于是引起了伊斯蘭世界的大抗議。文章作者的觀點似乎就是在講美國唯我獨尊,不夠尊重別國的文化。
學生讀完后,其感悟也大多沒有脫離作者的情感傾向。但是在讀寫結合訓練中,我們要求學生讀了什么就寫什么,從每個點出發(fā),都可以延伸自己的觀點。于是一些同學就對此文章有了這樣的看法。比如,美國的行為其實是一種文化冷暴力,很多時候,他們試圖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與其他名民族,還認為這是在喚醒無知和麻木。這種行為不但傷害了別的民族,而且從根本上違背了文化多樣存在的規(guī)律。這個理解不僅觀點獨特,而且推陳出新,較好地體現(xiàn)了讀者的思辨能力。在解答探究題時,如果學生盲目從眾,那么其答案不但會落入俗套,而且很有可能因闡述淺薄而得不到高分。所以讀寫結合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讓他們通過比較、質疑對文本的內容有新的解讀,而這其實也正是設置探究題目的初衷。
三、讀寫結合,善用設問思維
所謂設問思維就是指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思維,是指從外界眾多的信息源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有價值的問題。從問題解決的角度看,設問思維是一個提出問題的過程,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或明確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的過程。因此,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的核心便是設問思維的培養(yǎng)。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讀寫結合模式要求學生在精讀文本后,不僅能夠對文本內容有所“悟”,而且要能將自己的思考轉化為深刻而客觀的文字。比如在讀寫訓練中,有學生在讀到《韓國泡菜為何能申遺》這篇文章后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1、泡菜作為一種食品,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因為泡菜本身的獨特性?還是其他?
2、中國菜系豐富多樣,豈不都能列入“非遺”?
3、一種食品竟成為“非遺”,其二者(非遺與泡菜)有何聯(lián)系?
4、申遺之外我們是否可以考慮文化的因素?
從所列的幾個問題來看,該學生在讀這篇文章時,通過設疑的方式,將自己從文本表層帶入本章內涵。這個過程所體現(xiàn)的正是讀寫結合對學生思維的影響。不管這個學生能否非常到位地解決這幾個問題,筆者都認為能夠提出這幾個問題本身就已說明該生已然有了深層質疑文本的意識。相信只要堅持長期訓練,學生就一定可以從設疑中提升自己解讀閱讀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在表達實踐中,發(fā)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人的思維不是一種單純的智力活動,而是與一個人的個性品質密切相關,這在創(chuàng)新思維活動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诖?,筆者對讀寫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進行了初步探討。受水平所限,文章所述內容還不夠詳盡,所舉事例也只是一人之見,于創(chuàng)新思維這個話題而言,還不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記得呂淑嫻老師說過一句話:“語文老師應該既是精明的科學家,又是高超的藝術家?!敝灰覀冊诮虒W活動中多動腦筋,大膽實踐,總會找到引領學生走向文學殿堂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陳波.再論寫作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J].宜春學院學報,2010,32(2):129—130.
[2]張廣順.閱讀寫作的“根基”[J].語文學刊,2005,12:48—50.
[3]韓雪屏.語文教育的心理學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94
[4]時金芳.語文教學設計[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275.
[5]李維鼎.閱讀的方法[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東莞市第四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