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非非
摘 要:該文首先介紹了民用飛機無損檢測手冊(NDT)概要,手冊的結構和格式,然后介紹了手冊的編寫方法(編寫原則、第2~9篇的正文內容、第2~9篇的正文要求);希望該文能對我國民用飛機無損檢測手冊的編制提供參考。
關鍵詞:民用飛機 無損檢測手冊 NDT
中圖分類號:TG4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6(a)-0228-02
民用飛機無損檢測手冊是飛機技術出版物手冊編制的一個重要手冊。該文介紹了民用飛機無損檢測手冊(NDT)編制的基本要求、NDT應包含的主要內容及其編寫方法、層次劃分要求等。隨著中國民用航空工業(yè)發(fā)展,民用飛機的無損檢測將越來越受到重視,該文對民用飛機無損檢測手冊的編制做了一些分析,希望能對飛機技術出版物手冊的編制能有作用。
1 手冊的結構和格式
1.1 手冊的結構
NDT由正文前資料和正文兩部分組成。正文分為總論(第1篇)和對每個檢測程序的詳細說明(第2~9篇)9個部分。正文的各篇中,針對每一個具體的檢測對象(對應于ATA編號系統(tǒng)中的具體章節(jié))形成獨立的論述單元。
1.1.1 正文前資料的構成
正文前資料分為手冊正文前資料和篇正文前資料兩部分。
1.1.2 正文資料構成
第1篇總論:總論由下述內容構成:(1)與無損檢測有關的基本資料;(2)NDT中的術語和縮略語;(3)X射線檢測通用技術要求;(4)γ射線檢測通用技術要求;(5)超聲波檢測通用技術要求;(6)諧振檢測通用技術要求;(7)渦流檢測通用技術要求;(8)磁粉檢測通用技術要求;(9)滲透檢測通用技術要求;(10)目視/其他檢測通用技術要求。
第1篇內容主要敘述ATA編號系統(tǒng)第51章或第20章中的通用無損檢測方法,各獨立論述單元中涉及到的具體章/節(jié)/題目號符合“飛機系統(tǒng)/設備編號手冊”。
第2~9篇的名稱包含:第2篇X射線檢查;第3篇γ射線檢查;第4篇超聲檢查;第5篇諧振檢查;第6篇渦流檢查;第7篇磁粉檢查;第8篇液體滲透檢查;第9篇目視檢查。
第2~9篇內容所涉及的ATA系統(tǒng)章節(jié)有:27章飛行操縱;32章起落架;49章輔助動力裝置;52章艙門;53章機身;54章短艙/吊架;55章安定面;56章窗;57章機翼;71章動力裝置。
2 手冊的編寫方法
2.1 編寫原則
編寫NDT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依據(jù)NDT實施無損檢測,應能滿足:①節(jié)省維修費用和人力;②保證飛機無損檢測程序的可行性和檢測結果的可靠性。(2)NDT中涉及的無損檢測方法和工藝程序應滿足現(xiàn)行有效的無損檢測技術標準的要求。(3)NDT中對無損檢測工藝程序應進行詳細說明,必要時插入詳細的圖示,圖示應提供準確的檢測區(qū)域、檢測方法等技術指引。
2.2 正文的論題及其確定原則
論題是具體論述單元的標題,由被檢測結構組件或零部件的項目名稱和實施的檢測方法組成。項目名稱應具體到ATA編號的最后一位,例如:32-11-11為主起落架減震支柱。項目名稱如果是某類成品,可以包括成品/部件的型號,以使論題更加明確。項目名稱中的成品/部件的型號代碼如果在對象描述時說明,則在論題中可不出現(xiàn);論題也可以不寫所實施的檢測方法,以使論題簡潔。但在無損檢測手冊交付后編發(fā)服務通告時必須注明使用的檢測方法。
2.3 第1篇的內容及要求
(1)無損檢測有關的基本資料。與無損檢測有關的基本資料主要闡述:①與被檢測飛機有關的基本資料;②檢測方法的選擇原則,確定受檢項目的原則和方法;③對無損檢測人員資格的要求;④各種NDT方法的原理和應用及優(yōu)缺點比較。
(2)NDT中涉及到的術語和縮略語。NDT中涉及到的有關名詞術語的定義及其縮略語應符合相關規(guī)范。
(3)按順序分別敘述8種無損檢測方法的一般信息和通用技術要求,每種檢測方法需包含如下內容(但不限于此):①實施該種檢測方法的主要特點及主要檢測對象;②實施該種檢測方法所需對飛機進行的準備工作;③分別闡明各種無損檢測技術中所涉及的標準樣件、檢測設備/探頭傳感器的技術要求及其制造廠商/供應商;④安全規(guī)則,包括對檢測現(xiàn)場飛機的安全保護;對飛機的操作處理;說明對用電設備和射線源的操作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對人身造成的損傷和對設備造成的損壞;⑤分別闡述各種無損檢測技術中所涉及的消耗性產(chǎn)品的通用技術要求以及技術經(jīng)濟分析;以幫助進行無損檢測方法的選擇。
2.4 第2~9篇的編寫方法
2.4.1 基本編寫原則
正文第2~9篇應包括飛機各系統(tǒng)中受檢項目的無損檢測工藝程序,檢測工藝程序的編制參見該規(guī)定第7~12條對各種檢測方法的具體要求。正文應盡可能簡潔明了,避免不必要的敘述。一般不應討論原理,除非對實際理解和應用具有指導意義。
2.4.2 第2~9篇的正文內容
第2~9篇正文的內容包括:檢測對象;相關資料;設備和材料;準備工作;設備調試;檢測步驟;缺陷測量評估標準;結束工作;可替代的其他無損檢測方法。
2.4.3 第2~9篇的正文要求
(1)檢測對象。此部分說明應包含下列內容:①受檢部件及區(qū)域;②受檢部件狀態(tài);③應說明可能檢測出的損傷及其位置、性質、方向和最小尺寸等,同時應表述使用該程序所能達到的檢測能力。(2)相關資料。相關資料中應說明實施檢測可能需要的參考資料,一般包括:MRBR、AMM、SRM、技術通告標準和所使用的檢測儀器、設備和輔助用品的技術使用說明書等。(3)設備和材料。設備和材料中應敘述實施檢測工藝需要使用的檢測工具、設備和材料等信息。(4)準備工作。準備工作應敘述被檢測零部件和受檢測部位必須進行的下列準備工作(但不局限于此):①描述為了避免由于實施檢測操作對飛機/發(fā)動機或其他相應部位產(chǎn)生影響,而必須進行飛機或發(fā)動機的準備工作,如頂起飛機、泄放燃油、開關電門、打開艙門、口蓋以及必要的分解/拆卸等工作;②檢測部位的準備工作,包括去除贓物、油污、除漆,檢測部位的標識以及安裝工夾具等工作。(5)設備調試。設備調試參見檢驗方法的具體要求。(6)檢測步驟。檢測步驟參見檢驗方法的具體要求。(7)缺陷測量評估標準。缺陷測量評估標準參見檢驗方法的具體要求。(8)結束工作。結束工作參見檢驗方法的具體要求,恢復到檢測前狀態(tài)。(9)可替代的其他無損檢測方法。說明可替代的其他無損檢測方法及其特點和局限性;如暫時沒有可替代的其他無損檢測方法,應寫明“無”。
3 結語
在民用飛機研制的過程中,無損檢測方法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完善,無損檢測程序還會不斷地進行改進。該文簡單介紹了民用飛機無損檢測手冊的基本編制,希望能對我國民用飛機無損檢測手冊的編制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ATA Specification 2200(iSpec 2200)Information Standards for Aviation Maintenance Revision[Z].2000.
[2] 無損檢測手冊編制規(guī)定[Z]. 2005.
[3] 737-600/700/800/900NONDESTRUCTIVE TEST MANUAL[Z].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