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兵 李布青 樊瓊 楊勇 楊向陽 楊永杰 侯展昭 王峰 李暉
摘 要:通過對高效沉淀專利裝置的介紹,同時結合工程應用實際案例,論述了該裝置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的運行情況。結果證實該裝置在中藥提取廢水處理應用中泥水分離效果顯著,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環(huán)境效益。
關鍵詞:高效沉淀裝置;泥水分離;凈化技術
中圖分類號:S-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01002
高效沉淀裝置是集加藥、絮凝、沉淀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污水處理裝置。相比于傳統工藝,該裝置能有效的增加顆粒的沉淀效率,但占地面積大、土建成本高、運行維護成本高。同時還部分存在沉淀速度較慢,出水水質穩(wěn)定性差等一系列問題[1-3]。
針對上述問題,蚌埠市清泉環(huán)保有限責任公司經過多年研究和反復實踐,攻克了泥水分離的技術難題,研發(fā)出結構簡單合理、投資少、沉淀時間短、出水效果好的高效沉淀裝置,并獲得國家專利。本文重點論述該裝置在中藥提取廢水處理中進行應用。
1 高效沉淀裝置
1.1 裝置結構
高效沉淀裝置由快速混合系統、絮凝沉淀系統、加藥系統及自控系統組成。其特征在于:沉降池底端制有多個泥斗,泥斗上方設置有多個相互平行的斜擋板,所述沉降池被斜擋板分割成上部的澄清區(qū)、斜擋板左側的混凝區(qū)和斜擋板下方的沉淀區(qū),混凝區(qū)和沉淀區(qū)通過擋板隔開。
1.2 快速混合系統
在混合池的進水管道中加入混凝劑,攪拌機使混凝劑與原水充分混合,混合液由管道從底部進入絮凝池。絮凝沉淀系統具有絮凝、沉淀及污泥濃縮的功能,是整個裝置的核心。
1.3 絮凝系統
該部分由二段組成:前段為機械攪拌絮凝,內設導流筒,并在導流筒內設置提升攪拌機,通過提升攪拌機使水在絮凝池中循環(huán)流動,助凝劑加注點設在導流筒內,與原水充分混合后進入后段;后段采用隔板絮凝的形式,污水緩慢經過隔板進入后續(xù)沉淀池。沉淀池采用斜管沉淀工藝,在斜管上方設置隔板,使出水均勻。沉淀池下方是污泥沉淀及濃縮空間,池內的污泥部分回流至前段與原水混合,部分經污泥泵排出池外后處理。
1.4 加藥系統
采用計量泵向處理系統中投加混凝劑及助凝劑。
2 工藝原理
高效沉淀裝置是由蚌埠市清泉環(huán)保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發(fā),已獲得國家專利[4]。裝置運行過程中,隨著水流上升,水中懸浮雜質在斜板中進行沉淀,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斜板滑至池底部,有效提高了單位面積沉淀效率,同時經過絮凝系統后,固體顆粒易形成絮體,聚集形成薄泥層,進而增強沉淀效果(圖2)。
3 工程應用
以沈陽紅藥(安徽)制藥有限公司廢水治理工程為例。
3.1 工程概況
沈陽紅藥(安徽)制藥有限公司位于亳州市魏崗鎮(zhèn)。主要經營中藥飲片生產及加工,在生產過程中排出大量廢水,如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將會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工程需處理廢水量:500 t/d。廢水的水質:pH=5,CODCr=12000 mg/L,BOD5=8000 mg/L,SS=5000 mg/L。
3.2 高效沉淀裝置的設計
中藥提取廢水為高濃度有機廢水,主要含糖類、生物堿、蛋白質、色素、木質素和水解產物等。中藥提取廢水屬于較難處理的高濃度有機廢水之一,具有組成復雜、有機污染物種類多、COD和BOD5濃度高、SS濃度高且波動性大,廢水的BOD5/COD值差異較大、色度深、毒性大等特點[5,6]。為確保廢水處理達標排放,采取厭氧—好氧(QIC—CASS)二級處理工藝,厭氧處理采用QIC(改進的內循環(huán)厭氧處理,簡稱QIC)工藝,好氧處理采用CASS工藝(循環(huán)活性污泥法,簡稱CASS)。
沉淀設施是該處理工藝的關鍵裝備,本工程采用自主研制的專利技術裝備高效沉淀裝置(詳見圖2 )。為防止污泥二次污染,對厭氧、好氧產生剩余污泥應進行脫水干化處理。
工藝流程說明:
微濾機:用以去除廢水中較大固形物。
QIC反應罐:厭氧反應器集UASB反應器和流化反應器優(yōu)點于一身,利用反應器內所產沼氣的提升力實現發(fā)酵料液內循環(huán)的一種新型反應器,以IC技術原理研制的高新技術產品。
沉淀池:選用自主研制的專利技術裝備高效沉淀裝置,進一步沉淀QIC厭氧反應產生的浮渣及泥沙,有利后序處理。
調節(jié)池:為調節(jié)廢水的水量和水質。
CASS反應池:循環(huán)活性污泥工藝,以SBR為基礎發(fā)展起來的,即在SBR池內進水端增加了一個生物反應池,實現了連續(xù)進水(沉淀期、排水期仍連續(xù)進水),間歇排水。
污泥濃縮池:為防止污泥二次污染,污泥脫水用作有機肥料。
污泥干化池:工藝采取砂(或爐灰)過濾脫水干化處理,經脫水后外運。
在沉淀裝置上,本工程案例中泥水分離過程中使用的沉淀池選用了高效沉淀裝置,該裝置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達到了較好的沉淀效果。
裝置結構上:高效沉淀裝置為箱體結構,用于高濃度廢水處理,用料為不銹鋼材質;專門設計的進水機構;2個串聯的沉淀機構;2個溢流槽;加藥攪拌機構以及排泥、出水機構用于分離厭氧出水中的絮狀污泥,有利減輕后序好氧處理的負荷,大大提高廢水處理系統的效果;同時將沉淀池的污泥部分回流至水解酸化池,也有利于提高厭氧反應效率。
裝置工藝上:高效沉淀裝置工藝是依托污泥混凝、循環(huán)、斜管分離及濃縮等多種理論,通過合理的水力和結構設計,開發(fā)出的集泥水分離與污泥濃縮功能于一體的新一代沉淀工藝。
高效沉淀裝置技術優(yōu)勢:絮凝體循環(huán)使用提高了絮凝劑的使用效果,節(jié)約10%~30%的藥劑。
斜管的布置提高了沉淀效果,可達20~40m/h。
排放的污泥濃度高:可達30~550g/L。一體化污泥濃縮避免了后續(xù)的濃縮工藝,產生的污泥可直接進行脫水處理。
耐沖擊負荷:對進水波動不敏感。
處理效率高,單位面積處理水量大,占地面積小,土建投資低,尤其適用于改擴建工程;
應用范圍廣。可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也可處理低濃度有機廢水和較低溫度的有機廢水。
操作簡便,便于管理。
3.3 運行效果
對處理前后的水質監(jiān)測發(fā)現COD去除率>90%、BOD5去除率>85%、SS去除率>75%。處理后的水質經監(jiān)測,符合國家排放標準。
高效沉淀裝置有效解決了泥水分離的技術問題,提高了安全性和處理效率,拓展了其應用范圍。高效沉淀裝置在原有的基礎上對裝置的結構和工藝進行創(chuàng)新改進,開發(fā)出的集泥水分離與污泥濃縮功能于一體的新一代沉淀工藝。為各個行業(yè)今后水處理工藝選擇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同時對帶動企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4 結語
高效沉淀裝置沉淀效率遠高于普通重力池,體積遠小于二沉池,作為二沉池后續(xù)強化沉淀技術,可以避免對原有二沉池的改造,具有節(jié)約成本,節(jié)能高效、占地面積小、操作簡單、運行可靠等優(yōu)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郭麗,裴紅洋.高效沉淀裝置處理后期雨水的試驗研究[J].環(huán)境保護科學,2010,36(5):18-20.
[2]袁勁梅,高占平,沈爍,等.石化廢水循環(huán)高效沉淀裝置條件優(yōu)選[J].山東化工,2015,44(16):200-203.
[3]張建國,張良純,許保玖.水平管沉淀分離裝置的研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3(10):33-36.
[4]蚌埠市清泉環(huán)保有限責任公司.一種高效沉淀裝置:中國,ZL201220104501.0[P].2012-3-19.
[5]馮昭華.中藥提取廢水的治理工程[J].環(huán)境工程,2005,
23(5):29-31.
[6]余莉莉.兩級UASB+接觸氧化法在中藥提取廢水處理中的應用[J].輕工科技,2013(4):102-103.
作者簡介:陳永兵(1968-),男,安徽蚌埠人;李布青(1962-),男,安徽太湖人,碩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