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花君
從花園到餐桌,不辜負每一味食材最新鮮最美貌的時刻,美食亦要美心,美廚娘也是好園丁。
出生于香港的都市言情作家亦舒,在小說里引用了一首四川民歌:“等到明年花開時,我再給你送花來”,繾綣溫存。
什么樣的花當?shù)闷疬@纏綿的歌聲?
小說和民歌,指的都是梔子花。民歌原作是《梔子花兒順墻栽》,未尾兩句稍有出入,“再等明年花開滿,親手給你送花來?!?/p>
北京的梔子花總得養(yǎng)在花盆里,而且還不大養(yǎng)得住,很難在道旁墻邊開成雪白甜香的一列。但我們有其他的花可以送,比如菊苣。
在夏季的炎熱天氣里,原本矮壯的一叢叢菊苣,迅速抽出了扁平的花梗,高度幾乎與人頭齊平,然后,滿枝的粉藍花朵此起彼伏地開起來,在陽光下極為耀眼。
菊苣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生僻,但它的親友苦苣卻很常見,兩者的共同之處是都含有一種清爽的苦味。所以,在歐洲特別是地中海沿岸的國家,菊苣是猶如苦瓜在中國一般的特色食材。
除了采食鮮嫩的葉子,菊苣根也是相當有趣的一種……飲料。干燥的粗根磨成粉,苦味與咖啡類似,只是在醇香上略為遜色些。在拿破侖當政時期,英法互懟,貿(mào)易也就此中斷,于是,法國人的咖啡就出現(xiàn)了短缺,菊苣就是在此時登上了法國人的咖啡桌。之后美國的大蕭條時期也照方抓藥,直到今天,菊苣咖啡仍然作為一種復(fù)古風味存在著。
我之所以會想到種一些菊苣,完全是被這種古怪又有趣的蔬菜吸引了。在嫩葉的時候,它是沙拉食材,等到葉子長成,變得頗為粗硬不適宜人類食用,但卻可以充當優(yōu)秀的牧草,除了蛋白質(zhì)含量豐富外,它還能夠驅(qū)逐動物腸道內(nèi)的寄生蟲。7月底開始抽苔開花,一直到9月中旬,這一片高挺的藍色花田,都將與我相伴。
這些,還不是種菊苣的全部樂趣呢,高潮在后頭。
11月的時候,北方的露天種植基本就結(jié)束了。這個時候,從地下挖出菊苣的粗大直根,修剪掉地面上的葉莖,把這些根捆扎起來,帶回來——不不不,不是要磨咖啡,而是嘗試一種極其少見而有趣的種植方式,我稱之為“摸黑種菜”。
眾所周知,萬物生長靠太陽,植物需要光合作用才能長葉開花,但用菊苣根部來培養(yǎng)軟化的芽球,卻一定要在黑暗中進行,原理有點類似于蒜黃的種植,由于不見光,葉片口感也極為纖細軟嫩,形狀尖圓,色呈黃白,略似中國大白菜,所以獲得了一個非常有喜感的名字:比利時小白菜。
天曉得,它和白菜一點關(guān)系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