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 沈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普外科 (遼寧 沈陽 110031)
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用于胃癌患者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分析
張東 沈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普外科 (遼寧 沈陽 110031)
目的:分析將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應用在胃癌患者中的治療效果。方法:本院選取從2016年2月~2017
年2月間所收治的胃癌患者共103例作為分析重要對象,將計算機表法作為分組方式,對照組(54例)、觀察組(49例)。對照組予以開腹手術,觀察組予以腹腔鏡手術,對2組的療效進行比較。結(jié)果:觀察組胃腸道恢復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天數(shù)相較于對照組明顯更優(yōu),但是相比于對照組有更長的手術時間。予以統(tǒng)計學檢驗,組間數(shù)據(jù)形成明顯差異且P<0.05,故統(tǒng)計學分析意義存在。結(jié)論:胃癌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產(chǎn)生較小的創(chuàng)傷,術中出血量較少,且術后有較快的恢復速度,臨床值得應用。
腹腔鏡手術 開腹手術 胃癌 療效
胃癌為我國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病發(fā)率的一種疾病,在全部腫瘤的死亡率之中約占20%。腹腔鏡胃癌根治手術是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漸漸發(fā)展起來的,和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相比,它具備更為顯著的優(yōu)勢,屬于新型手術。本院選取從2016年2月~2017年2月間所收治的胃癌患者共103例作為分析重要對象,分成兩組分別實施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療效的對比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院選取從2016年2月~2017年2月間所收治的胃癌患者共103例作為分析重要對象,將計算機表法作為分組方式,對照組(54例)、觀察組(49例)。腫瘤直徑為1.3~4.4cm,平均腫瘤直徑為(3.0±1.0)cm;其中有58例為男性、45例為女性,年齡29~78歲,平均年齡(45.2±16.0)歲;腫瘤的病變部位為:35例為胃切跡部,24例為胃竇部,17例為胃底部,11例為胃體,9例為胃體及胃竇的交界處,7例為其他。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開腹手術,令患者采取氣管插管的全麻方式,同時選取平臥位,對上腹部的正中切口予以探查,吻合術的步驟與游離和觀察組相同;觀察組予以腹腔鏡手術,令患者采取氣管插管全麻方式[1],同時選取平臥位且分開兩腿,術者需站在患者左側(cè),其助手需站在其右側(cè),而扶鏡手需要站在患者的兩腿中間。在臍下穿刺構(gòu)建氣腹,將腹內(nèi)壓力維持在12至15mmHg間,而后將腹腔鏡置入。此外,左中上腹、右中上腹需依次將4個Trocar置入,將操作器械放置。運用超聲刀將胃周靜脈的血液循環(huán)阻斷,沿著橫結(jié)腸將網(wǎng)膜切斷,將14組、15組淋巴結(jié)有效清除,將胃網(wǎng)膜的右動脈及靜脈切斷,將第6組淋巴結(jié)清除,將閉合器切割進而將胃中部切斷[2],而后將食管裸化,將前后迷走神經(jīng)干切斷,在賁門上方約4cm之處的食管左側(cè)、右側(cè)分別縫合一針用作牽引,于縫線下方約2cm之處使用閉合器將食管閉合,于縫線下方約0.5cm之處將食管切斷,而后將標本切除把標本袋置入,縫合食管殘端的荷包之后將釘座置入,再把荷包線收緊,將左鎖骨中劃線的5mmTrocar拔除,向上做以4~6cm的縱行切口。運用保護套對切口內(nèi)側(cè)進行保護,以免腫瘤產(chǎn)生沾染,將標本取出。從切口內(nèi)部將吻合器手柄置入,運用巾鉗將皮膚夾住,以免漏氣。通過胃殘端的前壁戳孔實施胃食管吻合術,將胃前壁的戳孔關閉,將2根多孔引流管置入,保證有通暢的引流[3]。
表1. 比較2組的臨床指標組別 總例數(shù)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胃腸道恢復時間(d) 住院天數(shù)(d)對照組 54 198±33 355.4±58.4 4.4±1.4 15.4±3.4觀察組 49 247±43 244.4±34.4 3.4±0.4 13.4±2.4 t 6.5216 11.6003 4.8226 3.4164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9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的胃腸道恢復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天數(shù)、手術時間。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臨床分析的103例胃癌患者數(shù)據(jù)在統(tǒng)計學之中的處理選取SPSS19.0軟件,胃腸道恢復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天數(shù)、手術時間采取(±s)表示,同時予以t檢驗。對比2組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且P<0.05,故形成統(tǒng)計學分析意義。
觀察組的胃腸道恢復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天數(shù)相較于對照組明顯更少,但是手術時間相較于對照組明顯更長,采取統(tǒng)計學檢驗,差異明顯,P均<0.05,故形成統(tǒng)計學分析意義,見表1。
胃癌在全球性疾病中病死率排在第二位,當前外科手術依舊是胃癌治療的唯一方式,在1994年由日本的Kitano[4]等學者對腹腔鏡輔以遠端胃切除進行首次報道以來,近些年有迅速的發(fā)展。腹腔鏡手術由于具備較小的創(chuàng)傷,術后較輕的疼痛,胃腸功能有較快的恢復時間,較短的住院時間,對于免疫功能有較小的影響等諸多優(yōu)勢,在胃癌手術治療中成為重要的方式得以應用。本院對比了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在胃癌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有利于為腹腔鏡手術治療胃癌的研究進展提供一定參考。
在本研究之中,觀察組胃腸道恢復時間(3.4±0.4)d、術中出血量(244.4±34.4)ml、住院天數(shù)(13.4±2.4)d,相較于對照組明顯更少,但是手術時間(247±43)min,相較于對照組明顯更長,予以統(tǒng)計學檢驗數(shù)據(jù)差異明顯且P均<0.05,上述成果和華瑾[5]文獻相同。
綜上所述,胃癌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的臨床效果優(yōu)于開腹手術,但是相對有更長的手術時間。
[1] 李政焰,石彥,趙永亮,等.腹腔鏡與開腹進展期遠端胃癌D2根治術療效對比[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6,19(5):530-534.
[2] 王少文.腹腔鏡與開腹手術對胃癌淋巴結(jié)清除效果的比較[J].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2016,19(12):992-995.
[3] 蔣暉,杜軍,顧紀明,等.腹腔鏡胃癌手術與開腹手術對凝血功能的影響對比[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17):155-157.
[4] 毛智軍,張濤,李敏,等.胃癌不同術式對腸道屏障功能影響差異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5,24(36):4028-4030.
[5] 華瑾.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進展期胃癌近遠期療效的對比性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4.
1006-6586(2017)14-0122-02
R735.2
A
2017-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