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彩
最近偶爾翻看小雜志小故事,里面的故事雖非驚天地、泣鬼神,但亦能讓我在教學工作中有所思有所悟,現分享如下:
故事《兩個和尚挑水》告訴我:滴水成河,聚沙成塔。其實我們做教師就像故事里的和尚一樣,每天做著相同的事情,重重復復,是眾多教育者之中平凡的一員。故事中一個和尚,從點滴做起,一天挖一點,一天有一點變化,最終挖出一口井,以后都不用再挑水了,可見其有了質的飛躍。而另一個和尚則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去挑水,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兢兢業(yè)業(yè),恪守本分,做好份內的事;但是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他沒有創(chuàng)新,墨守成規(guī),沒有突破。其實和尚如此,我們教師也如此,有的人勤勤懇懇在崗位上奮斗一輩子,有的人推陳出新,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奉獻,既成就了自己,也成全了他人。
當前中學教研中,多數人認為,只有大課題研究才是真正的研究,只有全體學生的進步才算是真正的進步,其實不然。中學教師更應該注重小課題研究,應該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從高處注視,從低處入手的理念,強調在不知不覺中讓老師和學生都有量的變化,質的飛躍。因為,有了小課題研究,心里就有一份牽掛,就有一種情結,這不僅能夠增強教師本身的學術意識,同時,在討論研究的過程中,也增進了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感情。這樣就更加有利于老師思考,鍛煉思維,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作為一位平平凡凡的教育工作者,不能保證可以創(chuàng)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yè),但如果可以像故事里的挖井和尚那樣,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注意積累,一天進步一點點,善于思考,相信必定可以有不平凡的表現,總會有鐵杵磨成針的那天的。
在《有心人的世界》這個故事中,我最有感觸的一個詞是“有心人”。在當今社會,無論做事還是做人,“有心”一定不會錯。作為一個有心的班主任,我定義為“細心+耐心+信任”,能做到這一點,對于較好地開展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是很有幫助的。并且我認為每一次的思想教育,就是一筆獨特的經驗財富。
記得第一年當班主任的時候,班上一位名列前10的學生迷上了網絡游戲,有時候甚至逃課去上網,由于他是走讀生,晚上也偶爾有通宵上網的情況,導致白天上課就趴在桌子睡覺。剛開始從其他學生那里了解他逃課的真正原因,我簡直不敢相信。更想不明白,一個看似挺聽話的靦腆男生為什么會有那樣子的行為呢?
在滿腦子疑問的情況下,我找來學生,面對面地坐在辦公室談話,可是問了老半天,他一句話也不回應我,一聲不吭。我當時有點按捺不住情緒了,氣沖沖地說:你不想說讓你家長來說吧。后來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來到辦公室,我問他還是不回答,家長在一旁也焦急了,一個勁兒地讓他回答老師的問題。可是學生就一直低著頭,不說話。我有點困惑了: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么,或者嚇到這個靦腆的小男生了。第二次談話不了了之。
在第三次談話的時候,我請教了有經驗的班主任,也上網搜索了相關的資料,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不應該撒在學生身上的,畢竟自己是成年人,大人跟小孩子發(fā)什么脾氣啊。于是我又把學生單獨叫出來,首先肯定了他第一個學期的良好表現,并細心地數出一些細節(jié),我觀察到學生的頭慢慢抬起來了。我心中一喜。接著,我趁熱打鐵指出學生逃課去上網是不正確的,讓老師和家長心里都不好過,但是只要肯改正,也為時不晚。此外,我還了解到,該學生之所以第二學期放縱自己,跟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疏于對孩子的教育是有很大聯系的。于是我也跟家長溝通了一下,希望可以改善其與子女的相處環(huán)境。
由始至終,我都注意增強學生的信心,鼓勵他有心改過為時不晚,讓他感受到老師和家長以及班上的同學都很支持他,幫助他,監(jiān)督他。希望他有個好的表現,讓他逐漸改正,調整自己。
后來,這個學生逃課的、上課睡覺的次數都減少了,有什么事都會跟我知會一聲,我想這也算是一點點勝利吧。他雖然還不是最優(yōu)秀的,但是相信在他自己的心里,他是最滿意的。而我在這次的教育過程中,也受益匪淺,為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能夠順利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