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推進,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啟發(fā)式的教學轉(zhuǎn)變?yōu)榛邮降慕虒W,這也是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然發(fā)展。中學思想政治課程是初中教育中充滿實踐性和人文情懷的一門學科,其教學內(nèi)容不僅是讓學生學習知識,還要讓培養(yǎng)學生人格和精神的形成。這時就要求思想政治課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上要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探索能力和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要在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課堂互動關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能夠有效運用知識的能力。本文通過對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中課堂互動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并相應提出了一些觀點和建議。
【關鍵詞】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課堂互動;有效性
隨著社會科技的快速發(fā)展,教育信息化也逐漸形成,而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也成為初中教育的核心工作。從我國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實踐來看,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是由于以往的中學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都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的形式開展,這種機械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學習的內(nèi)容失去了興趣。并且,當前中學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過程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非常少,師生關系的不融洽,自然就會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要建立起良好的師生互動的關系,這樣課堂學習才能充滿生機,學生也能更好的進行學習。
一、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課堂互動的概念
課堂互動,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發(fā)生在課堂上的互動,從深層含義上解釋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直接或間接的互動方式,從而產(chǎn)生促進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并使師生心理和行為發(fā)生改變。課堂互動也就是教師與學生在相互平等的基礎上,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來組織課堂教學,是以知識、情感的交流而展開的教學工作。課堂互動是要調(diào)動課堂教學中各個要素來進行教學,是師生之間形成彼此良性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課堂互動也會為顯性互動和隱性互動,隱性互動就是指心理活動中的互動,這種互動形式能夠激起人們思維上改變,而顯性互動就是具體、表面的一種互動。
二、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課堂互動的優(yōu)點
1.師生相互平等,互為主體和客體的關系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學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總是處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而接受教育的人只是在接受一些特定的行為規(guī)范以及觀念,學生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只是處于客體的地位,主體地位的往往是教師們,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信息,并沒有將其完全理解。而課堂互動中師生是處于平等狀態(tài),是具有相互促進作用的,其核心內(nèi)容是由師生之間的交流展開的知識互動。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課堂互動的特點是教師與學生都是以獨立的個體而存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主動引導學生去學習,在課堂中師生要共同參與教學活動,活動中也要相互交流,并且具有創(chuàng)造性實現(xiàn)教學目標。課堂互動要注重教師與學習之間是平等、和諧、合作的相互關系,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自由交流的方式。
2.教師控制的自覺性
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對教學課堂擁有絕對的權(quán)威,他們也就會對整個課堂教學進行掌控。教師在教學過程會過多地考慮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力。而初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課堂互動不單單是教授學生知識和解答學生疑問的過程,也不是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是以教師為主導的基礎,教師與學生之間共同發(fā)揮作用的過程。在思想政治課堂互動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應該是平等、和諧、合作,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要引導學生多采用自由交流和對話的形式進行學習。通常在課堂互動中教師往往是主動者,所以教師要對課堂互動中各個要素自覺進行調(diào)控。在當前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是根據(jù)教材上的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情況來組織教學,并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遇到問題可以在課堂互動中總結(jié)出答案,因此,教師在控制的自覺性是非常重要的。
3.學生活動的主動性
初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知識,培養(yǎng)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當然,教學的關鍵是在于學生的學習是有意義的,學生如果在課堂上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是不利于他們學習能力的提高,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才能將學到的知識轉(zhuǎn)化自己的能力。課堂互動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師生之間以對話的形式展開,這種教學方式要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性,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們都積極參與進來。初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傾聽學生們的意見,并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讓每個學生都能表現(xiàn)自己、鍛煉自己。這樣的教學模式就能突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學生,互相討論,學會自己去找答案和解決方法,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教學結(jié)果是互補互利的
初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會由于不同學生的閱歷和學識是不一樣的,所以教師要肯定學生們的差異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向比自己厲害的同學生學習,其實課堂互動就是以交流對話形式展開的教學,在互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在取長補短的過程中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初中思想政治課堂互動中,教師與學生不斷地進行信息交流和反饋,就可以達到信息共享、共同進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就形成了互利的良性循環(huán)。
三、初中思想政治課堂互動的意義
1.增強思想政治課的感染力,促進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課程中思想政治課是理論性比較強的一門學科,是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思維創(chuàng)造力。而初中時期的學生們還是處于形象思維轉(zhuǎn)向抽象思維的過度期,所以這些理論性的知識對于他們來說很難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所以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開展課堂互動的教學模式,通過輕松的課堂氣氛,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在思考和探索中獲得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讓師生們在教學中都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2.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
目前很多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都是依靠教師在不斷地講理論知識,而學生也只是在聽講的時候通過背誦知識點來學習,這樣的教學過程就導致了學生成了教師的教學工具,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狀態(tài)中會慢慢變得不愛思考,他們的思維能力也就受到的限制。思想政治課堂互動就是為了讓學生真正活躍起來,并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學生在互動的模式下就會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學習,也就慢慢鍛煉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了,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鼓勵他們敢于提出質(zhì)疑并探索出答案,這樣的課堂互動模式也就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
3.增強師生之間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中學思想政治課堂互動是在平等、友好、合作、和諧的氣氛中進行的,教師與學生之間也就成了共同學習的關系。學生在課堂互動中不但能有效學習知識,也能鍛煉人際交往能力,而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是學生在課堂互動中的關鍵因素。學校也是學生進入社會的學習場所,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將教學當成是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交往的過程,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感受到集體的友愛。
四、結(jié)束語
總之,在初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要為學生 的學習創(chuàng)設一個平等、和諧、友好的課堂氛圍 ,讓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會自主思考,并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課堂互動教學模式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中學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課堂互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平平.基于互動式理論下“疑探展評用”模式在中學思想政治課堂中的運用研究[D].河南大學,2016.
[2]劉芳.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課堂互動研究[D].蘇州大學,2012.
作者簡介:
巫慶國(1974.8~),男,福建省大田縣人,大學本科,中學二級教師,主要從事中學《思想品德》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