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崇淼
中考結束了,高考結束了,幼兒園、小學、中學都放假了,親朋好友相約在假期里結伴外出旅游,游山逛水悠哉悠哉,美事一樁!然而,有時會發(fā)生小小的意外,比如在游玩時不慎扭傷了腳踝,這樣煞風景的事情該如何處理呢?
腳是人體承重的重要結構,一只腳由26塊骨頭、33個關節(jié)、20塊肌肉以及數(shù)百個感應器官、肌腱和韌帶組成。腳扭傷好發(fā)部位是腳踝。扭傷后,一般來說,踝關節(jié)或足背部馬上會產生疼痛的感覺,這是因為受傷的部位有神經分布以及受損部位炎癥反應的結果;同時局部軟組織內出血或(和)炎性反應滲出,導致出現(xiàn)足踝部腫脹的癥狀。踝關節(jié)或足背的疼痛和腫脹導致踝關節(jié)的活動功能障礙,影響到行走,嚴重的患者甚至足踝部無法著地。
那么遇到這種急性扭傷究竟該如何進行正確的處理呢?踝關節(jié)急性扭傷后要堅持“RICE原則”,即休息(Rest)、冰敷(Ice)、加壓(Compression)和抬高患肢(Elevation)。
扭傷后的處理步驟
冷 敷 扭傷的局部要用冷敷(扭傷后24小時內),這樣可以使毛細血管收縮,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同時可消退組織水腫,以消腫止痛。
旅途中如何實現(xiàn)冰敷呢?如果途中遇到冷飲店,可立即購買冷飲,用衣物包裹冷飲再冷敷患處;亦可用自帶的礦泉水倒在毛巾上進行局部冷敷。如果回到旅店有冰箱的,可以將濕毛巾放置于冷凍室速凍后取出,放置于患處冷敷效果較好。
鎮(zhèn) 痛 如果身邊有外用的鎮(zhèn)痛藥物可以馬上噴涂在患處。建議外出旅行前,應該準備外用的鎮(zhèn)痛藥物噴劑,以備不時之需。
包扎固定 如果自帶繃帶,可在鎮(zhèn)痛藥物噴涂后用繃帶進行包扎固定。繃帶包扎固定不但可以起到壓迫止血的作用,防止腫脹的進一步加重,還可以起到保護已受傷軟組織的作用,從而減少進一步損傷,并減輕疼痛。如果沒有繃帶,可以尋找替代物,如圍巾、毛巾、領帶等織物進行包扎固定,還可以就地取材制作“臨時夾板”,如用長的樹枝或板條,甚至是折疊的枕墊或毛毯,通過繩子或繃帶將這些“臨時夾板”對患處進行固定。
抬高患肢 腳踝扭傷后最好請旁人攙扶,盡可能避免足部負重和運動,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購置臨時拐杖或者自制拐杖來幫助緩解患足負重。回到駐地后應抬高患肢,以高于心臟的位置為準,可促進血液回流,有利于腫脹消退。
休 息 休息是很必要的,暫時限制肢體活動,有利于損傷韌帶的修復,敷藥加上休息可以大大縮短治療時間。一般腳踝扭傷需要修養(yǎng)2~3周的時間,待癥狀緩解再恢復自行行走。
就 醫(yī) 在進行了以上的急救措施后最好到醫(yī)院進行正規(guī)的治療,這是非常重要的。對于腫脹較嚴重的患者需進行拍片檢查以排除骨折。對于軟組織扭傷的患者應當采用敷藥方法治療。敷藥療法是中醫(yī)傷科治療的一大特色,傷科的敷藥是以活血化瘀及消炎止痛的藥物調配制成的,早期敷藥有非常好的療效,患者往往在敷藥不久后就能即時消腫止痛。
最后提醒,在旅游出門前應先活動一下四肢,熱身一下,避免穿著不利于行走的皮鞋或高跟鞋,旅游時最好穿運動鞋,已經有腳踝舊疾者可使用護踝等防護裝備,可有效避免踝關節(jié)扭傷。
(作者每周二下午有專家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