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薇
“老房子快拆了?!眿寢尰乩霞仪罢f。記憶中的老房子有家的味道、泥土的味道和時光的味道。不知怎的,我有種說不出的失落。
總聽見奶奶哼著《天仙配》里的唱詞“寒窯雖破能避風(fēng)雨……”我很好奇她的老房子的樣子?!澳棠蹋銉簳r的‘寒窯是怎樣的呀?”奶奶的眼睛瞬間亮了,像黃昏的山林里突然下起了雪?!袄戏孔??”說出這三個字后,她的眼里閃過一絲黯淡,“我當(dāng)然記得的——可惜,早就不在了——”她的神情像秋天里的一片樹葉,在西風(fēng)的吹拂下,戀戀不舍地離開枝頭,不情愿地緩緩飄落……于是,她慢悠悠地講起兒時的老房子。
樸素的大門前有棵老棗樹,奶奶說,這是伴隨她成長的樹。她看著窗外,仿佛回到童年時光。從她懂事起,那棵棗樹就在那里。每次她跟媽媽吵架后,就躲到這棵老棗樹后面的石洞里,有時甚至在里面睡著了。“可惜啊,現(xiàn)在怕連樹根都化成泥土嘍?!币宦曢L嘆后,她接著說,門,是沉重的木門,就像一位老人端坐在青石板上。若是夏天,赤腳踩在青石板臺階上,能感受到山澗清泉般的涼爽,驅(qū)散夏日的炎熱。走過幾級臺階,又是一個門檻。大廳正前面是一方很大的天井,抬頭就能看見天空,那里有鳥兒、云朵,還有屋檐上黑色的瓦片。大廳里端端正正地放著一張八仙桌,還有同樣正兒八經(jīng)的兩把太師椅。桌旁圍著些小板凳。廳中央掛著一口鐘,“當(dāng)當(dāng)當(dāng)”地響著,散發(fā)出古樸的味道。再往里走,是兩處門拱,一處通往樓梯,另一處則通往廚房。一說到廚房,奶奶便神氣了些。因為一般家庭只有一個廚房,而奶奶的老房子里卻有兩個——似乎在奶奶眼里,廚房的多少,彰顯著家族的地位——一個貼著土地,另一個則貼近天空。每每在廚房中燒菜煮飯,能在食物的香氣中聞到土地的味道、天空的味道,雖然只是淡淡的。貼著土地的廚房后面是一個小院子,一角的小菜園里長滿了綠油油的小青菜,輕輕地散發(fā)著泥土的清香。小時候的奶奶會光著腳丫踩在泥土里,有種濕軟的感覺?!翱上н@只是回憶了?!彼恼Z氣悵然若失……院墻的石磚上爬滿綠油油的青苔,油油的、綠綠的、濕濕的。那時的奶奶不愛養(yǎng)雞,換作我,有這樣可愛的園子,定會忍不住養(yǎng)幾只小雞仔,然后看著后面的青山,聽著山腳下江水的濤聲,想必是一派舒適、安寧的田園風(fēng)光。
奶奶的幼年伴隨著老房子二樓咯吱咯吱的木板聲度過的。二樓有很多不同用處的房間,拿樣?xùn)|西,都要穿過黑咕隆咚的樓梯,又陡又險,一不小心會踩空,甚至?xí)は聛恚棠填~頭上的疤痕就是印記……我一邊聽著奶奶的講述,一邊不知不覺地想象著奶奶的童年,想象著奶奶的生活。
奶奶著重說著老房子的窗戶。她說,窗,就像板磚那樣小,還是沉重的木窗,窗欞上細細雕刻著古樸的花紋。只要一開窗,就能看見通往山下的一級又一級臺階,還有山腳下滾滾流淌的江水……奶奶最喜歡窗了。她總說,透過老房子的窗,能看見半邊天,似乎也能看見向往的未來。
我只是坐著,聽著奶奶娓娓道來,就像說著一段鮮活的歷史,激活了一段遙遠的回憶。
這是奶奶的老房子,永遠的老房子……
老的是房子,不老的是記憶。我想:人有了記憶,便可以重復(fù)地活無數(shù)次,便可以永遠年輕,與歲月共同生長,于是,這個世界便有了文字、有了書籍、有了讓記憶永存的東西了吧!
佳作點評
一般回憶類文章寫的都是“我”的故事,本文卻借奶奶的口吻回憶了奶奶兒時的老房子,設(shè)計不落窠臼。文章開篇講家里的老房子快被拆了,簡單又直接地引出關(guān)于老房子的故事,然后通過奶奶哼著的唱詞自然而然地引出曾經(jīng)的老房子,結(jié)尾又由房子轉(zhuǎn)到回憶上,文章結(jié)構(gòu)完整、詳略得當(dāng)。在回憶過程中,小作者采取了由外及里的順序,門前——門——天井——大廳——廚房——院子,步步深入,極具畫面感。
(鑫源)
大材小用
盛家?guī)В粭l人跡罕至的巷子。越安靜,越脆弱,尤其我在病中。枕河而眠的穿堂風(fēng),睡眼惺忪地醒來,呼呼地縈繞在耳邊,一切都變得細微且敏感:蟬鳴蟲吟、柳葉碰撞、花瓣飄落,耳邊回旋,經(jīng)久不散。
十全街,定是十全十美。世界突然亮了起來,黑暗中,淚水不知蒸發(fā)了多少。護城河里布滿燈光的倒影,就像一個個一碰即碎的夢。紅燈亮起,爸爸從后視鏡里默默地看著我的臉。我的目光四處逃避,看著周圍毫無意義的街景,留給鏡子里濕漉漉的側(cè)臉。
葑門街,有一家燈影憧憧的月餅店。鮮肉月餅的氣味忽濃忽淡地鉆入鼻腔,浸潤著全身的細胞。天空的月亮像殘缺的玉盤,陰郁且柔美,心緒平緩了許多,又百感交集,估計要在醫(yī)院里過中秋節(jié)了……
轉(zhuǎn)至東環(huán)路,一路向南,空無一人,風(fēng)馳電掣。此時的蘇嘉杭高架橋仿佛透支著體力。公交車?yán)?,晚歸的情侶依偎而眠,神色疲憊……
世上所有的路都意味著分離與遠方,我可以熱淚盈眶。唯有這條路溫柔地伸向家與團圓的方向,我要笑著堅強……
——蘇州市立達中學(xué)校初三 梁羅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