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建軍
吊腳詩,即五言詩的最后一句不夠“五言”,只有兩個字,故曰吊腳詩。全詩四句共十七字,又稱“十七字詩”,也叫“三句半”。前三句為五字句,是莊重的鋪墊,最后一句為兩個字,為詼諧的調(diào)侃,并揭示主旨。
“吊腳詩”構(gòu)思巧妙,通俗易懂,具有概括性、趣味性和音樂美,北宋時就為黎民百姓所喜愛?,F(xiàn)錄幾首,以饗讀者。
流傳最早的“吊腳詩”是南宋時的《臨安十七字詩》:
駕幸景靈宮,諸生盡鞠躬;
頭烏身上白,米蟲。
這是《西湖游覽志馀》中無名氏所作。南宋皇帝崇奉道教,常駕臨景靈宮祭神,屆時要太學(xué)、宗學(xué)、武學(xué)生員衣冠楚楚地站在禮部衙前恭迎。這些生員每年耗費(fèi)國庫薪資,卻無真才實學(xué),是一群只會鞠躬的酒囊飯袋?!邦^烏身上白”,指頭戴黑襆頭,身穿白衫。結(jié)句畫龍點睛,說這些人都是米蟲,形象地嘲諷了尸位素餐的生員們。
據(jù)明人馮夢龍《古今譚概》記載:正德年間,徽郡大旱,當(dāng)時的太守不思興修水利,卻率人下跪祈雨,可連跪求幾天,仍是晴空萬里,于是有一秀才作詩嘲之:
太守祈雨澤,萬民感恩德;
昨夜推窗看,見月。
太守聞之大怒,令人捕至,狠狠地打了十八大板。沒想到,板子剛打完,秀才又詩興大發(fā),吟道:
作詩十七字,被責(zé)一十八;
若上萬言書,打殺。
太守聽后,哭笑不得,最終以誹謗、侮辱朝廷罪將秀才發(fā)配鄖陽充軍。
再如:丞相做事業(yè),專用“黃菜葉”:
一朝西風(fēng)起,干癟。
據(jù)《笑笑錄》記載:元朝末年,張士誠占領(lǐng)江浙后自封吳王,任弟張士信為丞相。士信寵信奸臣黃敬夫、蔡彥文、葉德新。三人有恃無恐,無惡不作,黎民罵之為“黃菜葉”。后朱元璋摧枯拉朽滌蕩天下,把三人處死,并懸尸高木讓風(fēng)吹干。時人便作了這首吊腳詩加以譏刺和鞭撻。“黃菜葉” “干癟”,語意雙關(guān),生動形象,令人捧腹,讓人解恨。
今人亦創(chuàng)作“吊腳詩”,但已改譏諷、調(diào)侃,格調(diào)則清新高雅。如:
葉綠透窗紗,炊煙伴晚霞;
雞鳴還犬吠,農(nóng)家。
青翠欲滴的花草綠葉,隨著微風(fēng)輕輕搖曳,清晰地顯露在薄如蟬翼的窗紗上。傍晚時分,彤紅的晚霞伴著乳白的炊煙裊裊飛升。雄雞晚唱,小狗歡叫,這就是其樂融融的農(nóng)家。作者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把農(nóng)家舒心、熱鬧的生活場景描繪得美麗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