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洋+黃玉梅
【摘要】新《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明確提出:專門用途英語(ESP)是構成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一方面體現了大學英語的工具性;另一方面則滿足了我國外語教學面向專業(yè)化,市場化的客觀需求;具有一定的ESP詞匯能力是大學英語ESP學習的基礎,因此,構建符合地方應用性本科院校 的ESP詞匯能力等級量表,一方面為大學英語教學與ESP詞匯學習提供決策借鑒。同時也為《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制定提供參考。
【關鍵詞】ESP詞匯能力 詞匯能力等級量表
【基金項目】2016年甘肅政法學院校級教改項目階段性成果(GZJG2016-B23);2016年甘肅省社科項目,項目名稱:信息化時代的甘肅高校外語翻轉課堂模式實證性研究(YB094)。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121-01
一、詞匯能力等級量表研究理論與應用價值
語言能力等級量表是對語言使用者運用某種語言能力的系列描述,分為不同的等級,描述語言能力發(fā)展的不同階段(North,2000)。目前,在大學英語改革的大背景下,結合《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制定原理與思路,地方應用性本科院校應從本省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出發(fā),對不同專業(yè)下的ESP語用能力進行多級別,多層次的重新劃分。
ESP專業(yè)詞匯和專業(yè)術語的學習與教學一直是困擾學生和教師的大一難題, 尤其是涉及到常用詞匯在專業(yè)英語中的特殊意義與用法。以法律英語為例,“consideration”在常用英語當中的意思為“考慮,斟酌”,而在法律英語當中的意思為“對價”,諸如這樣的ESP專有詞匯的特殊意義,使得學生對ESP課程望而生畏,造成ESP師資發(fā)展長期滯后,進而影響我國ESP教學的整體質量。因此,熟悉理解,并能掌握運用相關的專業(yè)詞匯對于ESP學習與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詞匯能力的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探討詞匯知識的維度與描述和測量詞匯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詞匯能力的廣度主要體現在詞匯量儲存方面;而詞匯能力的深度則體現在詞匯的認知理解度和語義方面的知識,是詞匯從量到質的遞進。有關詞匯量測量的工具開發(fā)一直備受關注,Nation(1990)開發(fā)的VLT(Vocabulary Level Test)被譽為迄今以來最好的詞匯測量工具之一(Read, 2004)。中國學者桂詩春等人在詞匯測量方面也作出了不小的貢獻。而關于詞匯知識深度的研究卻寥寥無幾。
Nation 和Waring( 1997) 建議一個人的詞匯表是《通用詞匯表》的2000 詞+ University Word List( 863個)+ 專業(yè)詞匯+ 自己感興趣的詞匯,其中University Word 即是ESP中的一般學術英語詞匯,事實上像這樣簡單的數字疊加式的詞匯測算并不能真正地反映學習者詞匯能力水平。
學習—教學—測評是一個統(tǒng)一辯證體,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依存。ESP課程學習效果及教學模式影響著測評體系的建立及其效度與信度的判定。相反,有效的測評對教學產生的反撥作用不容忽視。正確處理測評、教學與測評結果的使用三者的關系,需要立足于我國語言教育和測試的實際,需要保證測量的有效性,整體考慮試測、等值、主觀題評分、效度等影響測量科學性和公平性的因素[1],建立校本化的、科學的、符合國家教育測量專業(yè)標準的詞匯能力量表是我國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
目前,地方大多數院校的ESP課程的測評方式仍以書面選擇題為主要考評方式。學生縱然能理解詞匯,讀懂語篇,但卻無法真正地使用相關的專業(yè)詞匯進行學術探討與專業(yè)寫作。這充分說明,僅利用語料庫學習專業(yè)術語存在一定局限性。
三、ESP詞匯能力等級量表構建研究重點
二語習得中詞匯深度能力的描述語的研究向來很少,ESP詞匯專業(yè)性強,描述語采集涉及的文獻量大,耗時多,給課題研究帶來不少困難。為解決這一問題,研究對象必須具體且具備一定代表性,選取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ESP英語課程,對其課堂詞匯教學展開研究,利用針對學生與教師各自詞匯量表能力調查問卷,對描述語進行再編輯,將詞匯的接受性與產出性從聽、說、讀、寫、譯各個方面分類描述。
由于《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仍在研制當中,目前國內尚未推出統(tǒng)一的語用量表,關于語用量表的制定思路與原理的理論研究方面,只能依托國外現有的,較權威的語用量表的制定原理與思路(CEFR, ALTE還有CLB),設計出符合地方院校的ESP詞匯能力描述問卷,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提升問卷的效度。
參考文獻:
[1]楊惠中.有效測試、有效教學、有效使用[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15(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