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艷
一、幼林撫育的重要性
幼林包括人工幼林以及天然幼林兩種,喬木樹冠在對地面進行遮蔽時不能達到20%以上的樹林就是指幼林。在扎根生長到郁閉期間所采取的人工技術措施就是指幼林撫育。在林木生長的整個階段我們必須實現(xiàn)對郁閉時期的呵護,這對森林形成的速度以及林產(chǎn)品的穩(wěn)定生產(chǎn)有直接影響。林木與外界關系之間的矛盾會在這一過程中更加突出。通過對林木生長條件的改善促使林木實現(xiàn)迅速生長就是幼林撫育的主要目的與任務。這不僅對保存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同時可實現(xiàn)對郁閉時間的有效縮短,在這一期間森林環(huán)境可實現(xiàn)較快的形成,森林的多種效益與作用也可實現(xiàn)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幼林是幼齡林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幼林完成郁閉之后就可以是真正的進入幼齡林。
二、幼林撫育
1.幼林撫育內容
幼林撫育主要是由兩個方面的內容構成,一方面是環(huán)境土壤的管理與保護,另一方面是對幼林的管理與保護。第一種主要包括松土、除草、灌溉以及施肥等作業(yè),這對林木生長條件的改善有重要作用。第二方面主要包括間苗、補植以及防火等,林木抵御不良環(huán)境的能力會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有效提升,最終促使森林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2.幼林撫育技術
(1)土壤管理和保護
除草與松土。生命力強、根系盤結以及生長迅速是雜草的顯著特征,林木在真正郁閉之前,林地的地面以及地下空間都會被雜草快速的占領,地面上的側方以及上方庇蔭都是在這一過程中形成,會在地下與林木爭搶營養(yǎng)物質,主要是水分以及肥料等。部分半灌木型的雜草還會分泌有毒物質,對林木的正常生長有抑制作用,同時為病蟲害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便利的條件。因此我們必須及時對幼林進行除草以及松土工作,這對幼林生長來說是前提與基礎。
灌溉與排澇。造林對土地沒有較高的要求,地形復雜以及氣候土壤條件相對較差是造林地的顯著特征,技術條件、環(huán)境條件以及經(jīng)濟條件都會對其造成一定的限制,灌溉以及排澇等措施還沒有實現(xiàn)在我國森林撫育中的應用。近些年來我國森林開始實行分類經(jīng)營,集約化是造林生產(chǎn)未來發(fā)展的趨勢與方向,灌溉以及施肥面積也在呈現(xiàn)出不斷擴大的趨勢。為在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對造林成活率的提高,我們必須結合實際情況澆足定根水,在造林驗收后進行灌溉可實現(xiàn)對幼苗以及幼樹造林保存率的有效提高。在氣候較為干旱的地區(qū)必須實現(xiàn)對灌溉方法的利用,這可實現(xiàn)對林木空氣濕度以及養(yǎng)分狀況的改善,最終實現(xiàn)促使林木正常生長的目標。
灌溉的用水量及深度,隨樹種的生態(tài)學習性不同而不同,一般幼林的灌溉深度以50cm左右,1hm2用水量大約500m3,以保持土壤最大含水量在60%以上為宜。灌溉間隔期視氣候、土壤墑情、樹木年齡而定,降水量多、蒸發(fā)量小、土壤含水量大、樹木年大時,灌溉次數(shù)可以少一些,間隔時間長一些,反之應多一些,間隔時間短一些。
施肥。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葉面積、改善幼林營養(yǎng)狀況、提高林木生物量積累、縮短成林年限、促進林木速生豐產(chǎn)最直接的措施之一。施肥的種類隨土壤肥力、酸堿性、樹種和培育目標的不同而不同。林木施肥應以緩釋、長效肥為主;對于以木材生產(chǎn)為主的用材林,應以氮肥為主,輔以微量元素肥料;對于土壤酸度較大的造林地,應適當增加堿性肥料施入量;春季或雨季來臨前施肥,宜以氮素肥料為主,輔以磷、鉀、繃、鋅、銅等微量元素肥料,而在秋季或年生長周期結束前,應少施氮肥,適當增加微量元素肥料施用量,以有利于林木木質化。對于經(jīng)濟林來說,林木不同的生長發(fā)育期,施用肥料的種類、數(shù)量,有較大的不同,并且隨樹種的不同而異。有條件的地區(qū)可以采用配方施肥,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在林木的成長過程中,施肥時期以三個時期為主,即造林前后、全面郁閉后和近熟林時期。造林前后結合整地施足基肥,直接造林時可結合肥料拌種、結合拌菌根土(或醮泥漿)進行施肥,結合松土、除草采用開溝施用追肥,也可以全面撒施。全面郁閉后和近熟林時期,林木施肥主要采用人工撒施或飛機施肥。栽植造林、松土、除草、灌溉、排水可以結合進行,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間作。林下問作,既能以短養(yǎng)長,又能促進林木迅速生長,在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時,鼓勵退耕農戶間種綠肥及其他矮桿作物,以充分利用地力,增加退耕農戶收入。林下問種應以林為主,選擇適宜的間作或套作品種,保證幼樹有足夠的地上地下營養(yǎng)空間和生長空間,做到以間促林。
間作品種在生物學特性和生態(tài)學習性上與造林林木要存在互補關系,如果是深根性造林樹種,要選擇淺根性的間套作品種;土壤肥力差的造林地最好選擇具有固氮作用的品種,或種植綠肥同時定期埋青以增加土壤養(yǎng)分;間套種作物與造林樹種沒有共生病蟲害,不存在病蟲害的轉主寄主關系??傊?,間套種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造林地的地上地下空間和自然力,使單位面積獲得最大的產(chǎn)出,收獲更多的生態(tài)和經(jīng)濟產(chǎn)品。在土壤管理和保護中,要注意不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不能造成林地生產(chǎn)力衰退。
(2)幼林管理和保護
間苗和補植。在個別造林地,由于采用叢狀植苗或播種造林,隨著幼林生長,同一個栽植點中由于個體多,地面和地下空間不足,引起幼樹生長不良,必須間苗。間苗的時間,隨幼林生長、造林地立地條件而確定,速生樹、立地條件好的造林地,如楊樹、直桿桉等,間苗時間宜早,一般是在造林當年或次年;對于一般造林樹種,則可推遲到造林檢查驗收合格后的第2年或第3年。間苗的次數(shù),本著留優(yōu)除劣的原則,可一次進行。補植可以在造林后每一年的苗木萌動前或秋季落葉后進行。
除蘗、摘芽和修枝。對于刺槐、泡桐、楊樹等萌蘗能力強的樹種新造林,或采用截干造林,極易發(fā)生萌條而影響主干生長,因此有必要及時除蘗,使每株選擇保留一個健壯的主干,以能夠培育出通直干形的良材。摘芽是在側芽尚未形成時及時把芽抹掉,以培育出人們需要的干形或冠形。
(作者單位:157100黑龍江省海林林業(y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