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易+金玲+李雅鑫
【摘要】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損害學生切身利益,危害很大。造成危害的原因有很多,從個體心理成因分析,是由于大學生消費心理不健康,攀比意識強;心理防備少,容易上當受騙;心理不成熟,僥幸心理嚴重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我們要發(fā)揮家庭的示范職能,樹立健康的消費心理;發(fā)揮學校的教育職能,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素質;發(fā)揮政府的監(jiān)管職能,杜絕僥幸心理。
【關鍵詞】校園借貸 心理問題 防范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036-01
一、大學生不良校園網絡借貸的危害
近年來,校園網絡借貸發(fā)展迅速,同時也存在著很多問題。網絡借貸平臺魚龍混雜,很多商家利欲熏心,進行虛假宣傳,利用大學生的獵奇心理,誘騙其進行分期貸款,一旦學生不能按期還款他們就會使用很多非法手段逼迫借款人還款。大學生們沒有固定的收入,其生活費大都來源于父母,盲目借貸易給家庭造成很大的經濟負擔。不僅如此,大學生久居象牙塔,金融知識較為匱乏,風險意識薄弱,對自身的還款能力沒有正確的認識,盲目借貸很容易引火上身,釀成悲劇。除此之外,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遭到形形色色的詐騙后,會給心理造成極大地傷害。
二、大學生不良校園網絡借貸的心理成因
1.消費心理不健康,過度消費
經問卷調查可知,我市部分高校大學生有54%經常上網購物,購物需求強烈。當大學生的個人經濟狀況無法滿足其需求時,他們很有可能會走向“方便快捷”的網絡借貸平臺,發(fā)生借“高利貸”的行為。這種行為雖然滿足了大學生超前購物的需求,讓其心理得到了滿足,但就長遠來看,這種做法加重了他們的生活負擔和心理壓力,不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理財觀念,助長攀比之風。此外,大學生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一旦還款時出現資金問題,很容易使大學生陷入“利滾利”的泥沼,讓其越陷越深,無法自拔,給大學生的心理造成難以治愈的傷痛,嚴重者還可能荒廢學業(yè),自毀前途。
2.心理防備少,缺乏風險意識
大學生普遍缺乏理財能力和風險意識,對于各式各樣的校園借貸往往只看到其表面的優(yōu)惠,看不到其隱藏的深層危機。有些借貸平臺將高利貸轉換成各種各樣的服務費,讓一些缺乏社會經驗和金融知識的大學生難以意識到自己觸碰到的是高利貸,甚至覺得自己不可能會接觸到“高利貸”。
3.法律意識淡薄,存在僥幸心理
由于互聯(lián)網金融行業(yè)近年來異軍突起,發(fā)展迅猛,一時間在整個行業(yè)內很難形成信息的網絡資源共享,因此,很容易讓一些大學生心存僥幸,出現一個大學生同時在多個校園網絡借貸平臺借貸的情況,這是導致大學生會欠下巨額債款的最主要的原因。大學生對校園貸款在認識上也存在許多的誤區(qū),例如,很多大學生以為校園借貸真的像宣傳時的那樣利息低,安全無風險,所以經常會在還款時出現拆東墻補西墻的情況,最后負債累累,無法自拔。
三、防范大學生網絡借貸危害對策
1.發(fā)揮家庭的啟蒙職能,樹立健康的消費心理
家庭的教育方式對大學生的各個方面能力的形成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是孩子的啟蒙教師,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會被孩子效仿。因此,為了防止大學生借“高利貸”行為的發(fā)生,家長首先就應以身作則,樹立一個健康的消費觀,養(yǎng)成勤儉持家的好習慣,堅決抵制“高利貸”,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其次,家長應較早的向孩子普及金融知識,培養(yǎng)子女理財意識和制定消費計劃的習慣,樹立錢財預算觀。
2.發(fā)揮學校的教育職能,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質
學校應充分發(fā)揮教育職能,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質,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困難,學會正確疏解心理壓力,以積極心態(tài)學習、生活和工作。除此之外,學校還應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對于家庭困難的同學應給予相應的幫助,減輕由于他們的生活問題所造成的心理壓力,避免他們因為經濟問題而使用“高利貸”,造成惡性循環(huán)。對于大四即將畢業(yè)有創(chuàng)業(yè)傾向的同學,應時時的關注國家政策,及時的向他們傳遞創(chuàng)業(yè)啟動資金等方面的優(yōu)惠政策,避免其因創(chuàng)業(yè)資金壓力而走向“高利貸”的道路。
3.發(fā)揮政府的監(jiān)管職能,杜絕僥幸心理
政府應加大對網絡借貸平臺的監(jiān)管力度,充分發(fā)揮“有形的手”的作用,貫徹落實立法部門頒布的法律,對于違法亂紀的金融犯罪行為予以嚴懲,對進軍大學校園的“高利貸”應該進行嚴厲打擊。在互聯(lián)網金融行業(yè)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嚴格審查校園網絡借貸平臺的各種手續(xù)是否齊全,對于缺少手續(xù)的借貸平臺應給予相應的處分。政府部門還應該加強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讓同學們切忌抱有僥幸心理使用校園借貸,提高同學們的風險意識和抵御不良校園借貸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傅奕偉,范穎嵐,葉應警.互聯(lián)網金融背景下校園網貸消費者的教育與保護——基于天津大學生的網絡貸款調查研究[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16年07期
[2]謝德光,宋雪芹.高校校園不良網絡借貸的危害及教育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年11期
[3]陳鵬,李明然.校園借貸,餡餅還是陷阱[N].光明日報.201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