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利永
(江蘇省南通中學 226001)
高考命題是為高校選拔人才服務的,這就決定了高考命題的立意要隨著國家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同而發(fā)生相應的轉變。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高考命題先后出現了兩次立意轉變,先是政治立意向知識立意轉變,隨后是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1]。1999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改革的意見》要求“高校招生制度必須堅持改革,主動適應時代的特點及其對人才素質能力結構提出要求,著力引導人才全面素質的提高和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使高考的作用進一步完善”[2]。意見中明確提出“能力立意”為高考命題的指導思想,一直到當前,這一指導思想得到高考命題者的足夠重視。
江蘇省自2008年起實行“3+學業(yè)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的高考方案以來,高考命題在指導思想、考試內容及要求、評價方式等方面有了較大發(fā)展。在高考命題的指導思想中,明確提出了以“能力立意”為主導,試卷結構、題型和內容要求與之前有了較大變化,尤其是試題的能力要求層次得到明顯提升。
1.1 題型考查多樣化 筆者曾在2013、2014年連續(xù)兩屆高三學生中做過“江蘇高考試題中哪些題型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最高”的相關調查,兩屆學生一致認為實驗題能力要求最高,理由是實驗題出題形式多樣、能力綜合要求高;其次是多項選擇題,理由是多選題的知識綜合性強、涉及的能力層次要求高。江蘇高考特別注重教材內、外實驗的考查,每年高考試卷的內容比例上,生物學實驗占25%,甚至多年都超過這個比例。實驗題的出題形式也多樣化,例如補充實驗步驟、指出并改正實驗步驟、寫出實驗思路、畫生物模型圖等。在非選擇題部分,題目多以真實的科學研究過程、最新的研究成果等為新情境,借助境模式圖、曲線圖、柱狀圖以及表格等形式為信息載體,設計由淺入深、由填空到簡答的設問。題型的變化和多樣,無形之中提高了對考生的能力要求。
1.2 能力考查多元化 江蘇高考命題指導思想中明確指出:考查考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對科學探究能力、科學過程與方法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考查。因此,高考試題幾乎都有明確的能力考查目標,且能力考查多元化。
例題1:中國水仙(Narcissustazettavar.chinensis)是傳統(tǒng)觀賞花卉,由于其高度不育,只能進行無性繁殖,因而品種稀少。為了探究中國水仙只開花不結實的原因,有研究者開展了染色體核型分析實驗,先制作了臨時裝片進行鏡檢、拍照,再對照片中的染色體進行計數、歸類、排列,主要步驟如圖1:
圖1 實驗主要步驟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選取新生根尖作為實驗材料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該實驗過程用1mol·L-1HCl解離的目的是________。
(3)實驗采用卡寶品紅作為染色劑,與卡寶品紅具有相似作用的試劑有________(填序號)。
①雙縮脲試劑 ②醋酸洋紅液
③龍膽紫溶液 ④秋水仙素溶液
(4)鏡檢時,應不斷移動裝片,以尋找處于________期且染色體________的細胞進行拍照。
(5)由圖2核型分析結果,得出結論:中國水仙只開花不結實的原因是________。
(6)為了進一步驗證上述推論,可以優(yōu)先選用________(填序號)作為實驗材料進行顯微觀察。
①花萼 ②花瓣 ③雌蕊 ④花藥 ⑤花芽
該題得到廣大教師和考生的一致認可。試題從生產和現實生活中提出問題:中國水仙為什么只開花不結果,然后提供了科學探究的情境和結果,最后設計了能力指向明確的問題。該題考查考生的實驗能力,要求考生完成相應的實驗操作;考查考生獲取正確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看懂圖解,獲取信息;考查考生分析推理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據圖解判斷中國水仙是三倍體,從而分析三倍體為什么不育的原因;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要求考生選擇合適材料進一步進行探究。一道試題綜合如此多個能力要求,實屬好題。
圖2 水仙染色體核型
1.3 結果評價多級化 能力立意的命題指導思想需要評價方式發(fā)生相應的變化。無論是對某個試題考查結果的評價,還是對整個試卷考查結果的評價,江蘇高考都在不斷改進和完善之中。例如,對于多項選擇題的評分方式,2014年之前,采取必須全部選對答案才能得分的方式,從2014年開始,調整為部分得分的方式。在非選擇題的閱卷過程中,也制定了多樣的、可行的評分細則,追求能力層次和分數之間的對應關系,同時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作答,評分方式的多級化能更好反映考生能力的差異,提高考查的效度。在整個試卷考查結果的評價上,也改變了傳統(tǒng)的分數形式,采取等級計分的方式,設置了A+、A、B+、B、C、D 6個等級,能更好地滿足高校對考生選測科目的不同要求。
能力立意的高考指導思想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它拓寬了命題者的思路,豐富了出題的形式,試題質量有了較大提高;其次,它提高了高考選拔的科學性和精準性,為國家和社會提供了多樣化的人才;最后,它引導和促進了中學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從先前純碎的知識灌輸到現在學生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
2014年4月,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指出將“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體系”的研制與構建作為推進課程改革、深化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根本任務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目標是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成果正式發(fā)布,其中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由四個要素組成: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诖耍磥砩飳W科高考將圍繞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來設計和實施。
例題2:為了研究乙醇對人體神經行為能力的影響,科研人員選取若干志愿者,等量飲用同一種酒,參照世衛(wèi)組織神經行為能力測試標準,測試簡單反應時(對簡單信號作出反應的最短時間)、視覺保留(對視覺信號記憶的準確數)和血液中乙醇濃度。以受試者自身未飲酒時為對照,計算能力指數相對值,結果如圖3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圖3 實驗結果
(1)測試期間受試者血液中乙醇濃度的變化說明人體能通過調節(jié)維持________。
(2)隨著血液中乙醇濃度的迅速升高,神經行為能力指數相對值明顯降低,可以推測乙醇會________興奮在相應反射弧上的傳輸時間,從而降低了機體的反應速度和判斷能力。
(3)對視覺信號作出判斷與反應需經過的神經中樞位于________。
(4)動物實驗顯示,乙醇能增加腦組織中某種抑制性神經遞質與相應受體的結合。由此推測乙醇可能影響了興奮在________處的傳輸。
(5)凡有神經系統(tǒng)疾患、視聽覺及手部運動障礙都不能作為測試對象,原因是受試者的________必須結構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患者也不宜作為受試者,原因是________,從而干擾測試結果。
從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分析,該題蘊藏著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基本要素(表1)。
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啟動,高考命題從能力立意到核心素養(yǎng)立意是大勢所趨,圍繞核心素養(yǎng)立意的高考命題也必將呈現新的變化。
表1 例題2涉及的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分析
2.1 試題情境接地氣 一道好試題首先要有一個好的情境,好的情境有利于巧設問題,落實好考查的具體目標,正確反映考生的核心素養(yǎng)水平。根據生物學科的特點,生物學試題的情境主要來源于生產生活中的問題、真實的科學研究過程以及相關生物學領域中的熱點或最新成果。例如,2016年江蘇高考試題中就以“近年誕生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作為試題情境。如果試題情境能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反映中國成就、凸顯學科方法和能力,那么試題整體感覺接地氣,試題價值必將充分體現。
2.2 試題設問重思維 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要求用正確的生命觀念和理性思維來看待與分析社會、生產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用理性思維和科學探究的精神來解決問題,正確分析自己所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并勇于擔當。傳統(tǒng)的非選擇題,命題者更多地以填空形式進行設問,試圖降低試題難度,有利于考生回答,但這種形式極大地限制了考生的思維,從答題情況也無法判斷考生思維能力的差異。2007年廣東高考生物學試卷的難度曾引起廣泛爭議,難度主要來自于非選擇題部分設計大量的問答題、作圖題和實驗設計題。但這種設問形式能更好地反映考生的思維水平和能力層次,有利于對考生核心素養(yǎng)的評價。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立意的高考命題,是未來高考命題和各類考試命題的指導方向和原則,是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必答題。這對于課程改革的順利推進、引領課堂教學的改革和高校選拔合格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和現實意義[3]。作為教育教學一線的廣大教師,不但要積極投身于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潮,擔負起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任,也要加強高考研究,促進自身的提高和課堂教學策略的優(yōu)化。